真勇士!这只医药央企连跌3年股价腰斩,国家队和外资却悄悄重仓

发布时间:2025-07-31 06:30  浏览量:1

医药股最近稍有回暖,但有一家公司格外扎眼——股价从31元暴跌至9块,中央汇金和北向资金却逆势重仓持有,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最近创新药板块带火整个医药赛道,中药、医药商业纷纷补涨。可就在这一片暖意中,一家老牌医药央企显得格外“惨烈”:股价连续阴跌三年,从31.02元高位一路砸到9块多,跌幅超过70%。但神奇的是,国家队“中央汇金”和外资风向标“北向资金”不仅没跑,反而稳稳坐在前十大股东席位上!

翻开股东名单,信息量巨大:

中央汇金今年一季度持股3051万股纹丝不动,稳坐第四大股东;北向资金虽然小幅减仓,仍持有1092万股,牢牢占据股东榜;两大“聪明钱”齐刷刷现身,和实控人国务院国资委形成“国家队铁三角”。

这家公司来头不小:

1997年就上市的老牌国企,发行价7块,如今股价11元,26年几乎“原地踏步”;正牌全国医药流通龙头,业务覆盖药品批发、医疗器械、创新药推广全链条;最硬核的是身份——实控人直接是国务院国资委,根正苗红的央企血脉。

但它的业务结构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看2024年财报,业务基本分成三派:

• 医药商业(占营收66.91%) :毛利仅8.62%,典型“搬砖生意”,靠规模堆营收;

• 医药贸易(占18.71%) :毛利16.55%,比商业体面点,但还是薄;

• 医药工业(占14.38%) :毛利直接冲上 65.05% !干啥?主攻 心脏电生理、神经介入等高耗材国产替代 ,还蹭上中药高毛利赛道,妥妥的“利润发动机”。

明眼人都懂: 医药工业才是未来牌面 !虽然目前占比低,但握着“国产替代+创新药械商业化”两张王牌,一旦爆发,想象力拉满。

业绩韧性:28年没亏过,今年开始“回血”

这公司 上市28年,年年盈利 !2009 - 2018年还上演“十年连涨”戏码,去年利润下滑48.91%(集采+后疫情周期背锅),但 今年一季度利润暴增14.27% ,明显在“触底反弹”。

简单说:央企家底厚,业绩虽波动,但“根基没烂”,属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股价剧本:爆炒后跌三年,现在跌出“黄金坑”?

2022年这票被疯炒:从7块直接飙到31块(一个月涨4倍),然后开启 三年暴跌模式 ,最低砸到9.36元。但最近几个月,股价止跌回升,走出“双底形态”。

股价跌成白菜价,机构却死守不退,三大硬逻辑浮出水面:
1. 政策护城河太深
医药流通是典型“牌照生意”,全国性龙头屈指可数。公司背靠国资委,在医保控费、集采配送中天然占优,堪称“政策亲儿子”。

2. 高毛利业务正在爆发

中药板块闷声发财:65%的毛利率碾压同行;高端器械国产替代加速:在心脏电生理、神经介入等高值耗材领域,公司正疯狂蚕食外资市场;创新药械推广成新引擎:帮药企卖一针120万的抗癌药,比卖感冒药赚钱多了!

3. 业绩拐点隐现
别看去年净利润腰斩(-48%),今年一季度立马回暖,同比增长14%。更难得的是,上市28年从未亏损,连2008年金融危机都扛住了,现金流稳如老狗。

医药流通本质是“搬运工”:8%的毛利率注定要靠规模取胜,赚的都是辛苦钱;转型阵痛还在继续:高毛利的医药工业占比太小,短期难挑大梁;机构抄底不等于立刻就涨:中央汇金持股三年一股未卖,明显是“十年磨一剑”的长线布局。

写在最后

医药行业的残酷真相是——得渠道者得天下。国家队押注的不是某个爆款药,而是一张覆盖全国的医药流通网络。当股价跌回上市起点,那些悄无声息建仓的机构,或许早已嗅到政策与产业共振的风向。(本文仅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