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亿估值神话破灭,国产芯片该祛 “虚火” 了

发布时间:2025-07-31 04:55  浏览量:1

7月24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通知,因申请人姚骏俊申请合芯科技破产审查,该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定于8月6日15时在第60法庭听证。合芯科技若对申请或合议庭组成有异议,需七日内书面提出,逾期视为无异议,听证需携相关证件出席。

| 崛起与崩塌

作为国产服务器CPU领域的“准独角兽”,合芯科技的兴衰堪称行业缩影。2014年成立之初,其前身为中晟宏芯,依托IBM的Power指令集架构授权,迅速成为国产替代的标杆企业。凭借广东省国资平台的战略投资,公司估值在2023年达到60亿元,距离“独角兽”仅一步之遥。然而,2023年底突如其来的资金链断裂彻底扭转了命运:员工工资从拖欠一周演变为停发半年,社保断缴、降薪30%等操作接连上演,最终在2025年4月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

这一崩塌速度令人咋舌。2023年11月,合芯科技还高调宣布第二代芯片HX-C2000原型验证芯片TC2成功点亮,宣称“完成对IBM架构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但仅仅半年后,本该送往台积电流片的HX-C2000因近亿元流片费用无着落而胎死腹中。更讽刺的是,这家曾被列入广东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企业,最终因拖欠500余名员工近1亿元工资、高管失联等丑闻登上热搜。

| 技术迷思

合芯科技的陨落,本质是技术路线选择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必然结果。其核心产品基于IBM的Power指令集架构,这一技术路线在2010年代“去IOE”(即替代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浪潮中曾被寄予厚望。但时过境迁,全球服务器CPU市场已被x86架构垄断(占比超95%),Power架构因生态封闭、软件兼容性差,市场份额不足1%。

尽管合芯科技试图通过开源Power指令集和自主研发HX-C1000芯片破局,但其产品始终未能突破“小众市场”的桎梏。例如,HX-C1000虽宣称“单核性能最强”,但主要面向银行、政府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而这些客户近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替换需求锐减。更致命的是,第二代芯片HX-C2000在仿真测试中被质疑性能“不如前代”,且流片后能否实现28块芯片的协同互联仍是未知数。

| 资金链断裂

合芯科技的崩塌,表面看是融资失败的偶然事件,实则暴露了行业对政策红利的过度依赖。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企业,其发展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和国有资本注资。例如,2020年广州科学城创投以5亿元投资获得21%股权,推动估值从20.6亿元跃升至60亿元。但这种“输血式”发展模式存在致命缺陷:一旦政策风向变化或国资决策分歧,企业将立即陷入危机。

2023年底,合芯科技原本谈妥的江苏南通5亿元融资因股东否决而告吹,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令人玩味的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鑫诺投资(持股33.95%)由董事长姚克俭间接控股,而第二大股东穗科战略基金背后是广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广东省财政厅。这种“民营资本控股+国资跟投”的结构,在融资谈判中极易引发控制权争夺。例如,前员工透露,“股东对新投资方条件不满意,导致多笔融资流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合芯科技的商业模式始终未能实现自我造血。其产品因市场接受度低,收入难以覆盖研发投入。以HX-C2000为例,从2019年预研到2023年点亮,研发投入超亿元,但最终未能量产。这种“烧钱换估值”的游戏,在资本寒冬来临时必然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