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高层空前团结,普京拍板定下的大计,要和特朗普硬钢到底
发布时间:2025-07-30 20:43 浏览量:1
俄罗斯高层一致同意,普京拍板定下的大计,绝不因为特朗普的威胁而退缩。
在特朗普将俄乌达成停火的最终期限,从原本的50天改为10天后,多名俄罗斯政要对外发声,强调俄罗斯不会因为特朗普的威胁就改变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在与乌克兰的谈判中作出让步。
【俄罗斯政要们强调,俄罗斯的谈判底线不是特朗普说了算,而是由普京决定】
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便直言,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俄总统普京亲自定下来的,也只有普京能够更改目标,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对俄罗斯无效。
俄国家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警告特朗普,别跟俄罗斯搞最后通牒那一套,“俄罗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
俄罗斯在面对特朗普威胁时态度强硬,主要是因为俄乌在停火问题上的分歧太大,俄罗斯要想满足特朗普的快速停火条件,就必须在谈判之中向乌方作出让步,这自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举例来说,俄乌冲突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约不断东扩,导致俄罗斯感觉到了安全威胁,所以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是普京政府不会轻易改变的底线,乌克兰则在尽力保留加入北约的权力。
【俄罗斯没有因为特朗普的行动,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
况且,特朗普现在没有太好的针对性手段,能够逼迫普京去改变俄罗斯在此次冲突中的目标与任务。
特朗普在下达最后通牒时威胁称,如果最终期限后没能达成停火,美国就要对俄罗斯加征100%的关税,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俄间的直接贸易额就大幅下降,特朗普加不加关税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不大。
美国现在能做的主要就是以制裁手段,来威胁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伙伴。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就在新一轮中美经贸问题磋商之中,呼吁中国不要继续采购俄罗斯能源,不然的话未来可能会面临美国的次级制裁。
可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几句威胁,就在事关本国能源安全与贸易自主权的问题上改变立场,而是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继续采购俄罗斯能源产品。特朗普政府的举动只会干扰中美之间的经贸磋商。
【美财长贝森特在新一轮中美经贸问题磋商之中,呼吁中国不要继续采购俄罗斯能源】
从这个角度上看,与中国、印度等国的稳定经济合作,一定程度上也让普京政府在外交上有了更强的底气。
顺便一提,特朗普不断缩短最后通牒时间,可能也受到了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
美国国内围绕“爱泼斯坦案”的争论仍未停止,特朗普政府似乎是为了转移矛盾,将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通俄门事件翻了出来,强调是奥巴马政府伪造了情报,给特朗普扣上了一顶通俄的帽子。
特朗普本人已经公开指控奥巴马犯有“叛国罪”,并要求起诉奥巴马。
在此情况下,特朗普需要重新展现对俄强硬的一面,帮助自己更快地摆脱“通俄门”残留影响,尝试塑造一个对俄强硬的形象。
【特朗普与奥巴马又因为通俄门事件闹了起来】
说回到俄乌问题上,俄罗斯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强硬一面,还不会导致特朗普完全改变政策,转向类似拜登政府的“无限援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仍旧会采取收缩战略,尝试推动双方停火,但具体的策略可能会有所变化。
第一可能是加快将难题甩给欧洲。
今年4月的时候,白宫就明确,美国将不再单方面提出任何停火方案,但若是欧洲愿意牵头调停,美国将会帮忙。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尝试将压力转给欧洲,要求北约国家加大援乌力度,以便自己不声不响地脱身。
第二种可能的情况,则是重新对泽连斯基政府施压。
毕竟,在多次施压之后,特朗普应该能够看出,俄罗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普京政府仍旧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
相比普京政府,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施压,迫使泽连斯基政府改变态度的难度更小。
特朗普极有可能通过削减支持等方式,来让泽连斯基政府主动调整停火条件,放弃类似收回乌东部领土一类等不切实际的条件。
【特朗普可能会去要求泽连斯基再退一步】
反观俄罗斯这边,普京政府应该会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加强前线攻势,持续削弱乌克兰的有生力量,同时扩大占领区范围,争取尽早拿下红军城等地,削减乌克兰的谈判筹码,增加自己的筹码。
总体而言,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事实上暴露了当前俄乌僵局中美国影响力的边界。
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已清晰划定了不容谈判的核心利益红线,并将持续通过军事手段在战场上塑造更有利于己的“既成事实”。
面对寸步不让的俄罗斯,特朗普政府既难以迫使普京转向,也无意效仿前任的“无限投入”模式。其后续策略,无论是向欧洲转移责任,还是对基辅加大施压,本质上都是一种战略收缩,寻求以最小代价摆脱泥潭。
这种态势预示着,冲突的解决将更加依赖于战场态势的演变和长期消耗的结果,而非外部强加的时限。
- 上一篇:(完)在爱马仕丝巾上擦眼泪
- 下一篇:7月30日普通干线公路午间路况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