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勇者”的至暗时刻!汪林朋悲剧启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勇气
发布时间:2025-07-30 06:46 浏览量:1
又一位商业精英陨落!
这两天,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的坠楼一事引发热议与反思。
7月28日晚间,居然智家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
汪林朋的离开很突然。此前有消息称,4月17日,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并立案调查。不过,留置三个月后,7月24日,居然智家表示,汪林朋的留置措施已经被解除,变更为责令候查措施。
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天的时间就发生了悲剧。汪林朋用最决绝的方式,彻底告别了他倾注半生心血的居然智家,也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商业生涯。
01
筚路蓝缕,“家居大佬”的商海浮沉
在家居圈内,汪林朋可谓风云人物。
他的创业经历是中国民营经济转型的缩影。他有突破旧秩序的勇气、寻新破局的胆识,也有在制度框架内平衡风险的智慧。
1968年,汪林朋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虽为湖北人,但是他的商业生涯却主要在北京书写。
1990年,22岁的汪林朋从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并进入原国家商业部财会司担任主任科员。
1993年,他被调入中商企业集团公司,任财务部副经理,两年后又调入全国华联商厦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历任财务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这几段职业历程为汪林朋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
1999年,汪林朋出任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彼时,居然之家刚起步不久,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仅有1家门店,营业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面临着商户入驻率低、经营模式粗放等诸多问题。面对困境,汪林朋迎难而上,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01年,国企改制浪潮下,汪林朋推动居然之家进行股份制改组,并斥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8.99%。次年,他又推出“先行赔付”服务,要求商场对消费者投诉承担连带责任。该制度规定,当消费者在居然之家购买商品出现质量或服务问题,与商户协商未果时,居然之家将先行向消费者赔付。制度推行初期,遭不少商户反对。但汪林朋力排众议,坚持推行。
这一举动打破了行业潜规则,极大提升居然之家的口碑。最终,凭借“先行赔付”服务,他为居然之家树立了“消费者权益守护者”的品牌形象,使其成为北京家居界领导型企业。
2005年,居然之家开设外埠第一家分店,正式拉开全国布局的序幕。此后,房地产行业上行,汪林朋带领居然之家走上了扩张期。
据悉,从2006年到2008年,居然之家分店数量突破20家,覆盖华北、华中主要城市。到2015年,居然之家门店数超100家,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装房子,买家具,我只来居然之家”的广告语响遍大江南北。
十年快速成长之后,居然之家发展为全国性连锁品牌,年营收突破百亿。汪林朋也通过中天基业收购了其余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权,一跃成为居然之家的实控人。
此后,汪林朋带着居然之家在资本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02
借壳往事,曾被质疑国有资产流失
汪林朋的商业生涯颇受争议。
他成功操盘居然之家借壳上市、引领行业革新,却也深陷国有资产流失疑云,其大规模减持套现之举更是屡遭非议。
2018年1月,居然控股将其持有的居然新零售38.5%的股份转让给由居然控股完全持股的慧达装饰、慧鑫达建材和汪林朋完全持股的兴达建材。
同年3月,居然新零售先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引入21家外部股东,再由慧达装饰、慧鑫达建材、兴达建材向这21家股东转让股权。通过这一轮股权转让,汪林朋控制的这3家公司套现约52亿元,汪林朋个人套现近50亿元。
同样是在2018年,居然之家引入战投,获得阿里巴巴及其关联方54.53亿元的投资,后者获得15%股权,同时泰康集团、加华伟业、红杉资本、信中利、九鼎资本等也拿下了21%的股权。这轮投资里,居然之家总计出让36%股权,获得融资130多亿元。
此时,居然之家的估值已经超过360亿元,这也为其后续上市奠定了基础。
2019年,汪林朋携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在汪林朋的运作下,居然之家通过借壳武汉中商登陆A股,交易作价356.5亿元,但当时武汉中商的市值仅有15亿元,而且公司控制权也从武汉国资转移至汪林朋手中。
这一交易被称为“中国家居行业最离奇的蛇吞象”。这笔“蛇吞象”交易,成为监管机构关注焦点,也一度引发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舆论质疑。
上市之后,待限售股解禁期一过,汪林朋就开启了减持计划。
2023年7月,居然智家的控股股东居然控股通过4次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比例为1.99%;同年11月,居然控股又以22.32亿元的对价,向金隅集团转让了10%的居然智家股份。
二级市场减持加上协议转让,居然控股合计套现约26.7亿元。持有居然控股94%股权的汪林朋堪称“大赢家”。
另外,居然之家也积极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2019年至2023年,公司合计现金分红34.99亿元。根据持股比例估算,汪林朋获得的直接/间接权益分红接近20亿元。
在一系列的腾挪操作下,导致居然之家原有的国资股东股权被大幅稀释,而汪林朋本人的财富规模急剧增长,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2024年12月,居然之家更名为居然智家,全力押注智能家居转型。在更名发布会上,汪林朋表示,将开创以AI设计为新的流量入口,以智能家居为新的消费场景,继续成为行业领跑者和引路人。
在2025居然之家新春招待会上,汪林朋还曾表示,未来居然智家只要在设计AI、智能家居、产业服务平台三个场景上跑出任何一个场景,则前景一片光明。请大家坚定信心,做好准备,迎接明后年国补大消费时代的到来。
2025年3月,汪林朋以125亿元的身家入围胡润全球富豪榜。万万没想到,在短短几个月后,这位曾风光无限的首富,其商业生涯会选择以这样的方式黯然离场。
03
至暗时刻,“钢铁侠”也有脆弱的一面
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在很多业界人士眼中,汪林朋为人豪爽,做事坦率。2024年,汪林朋还曾在网上畅谈对商业和人生的感悟。他说:“工作伴随着乐趣,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战胜它才是乐趣,真正一个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老板来讲,不能碰到困难就选择逃避。”
然而不到一年,汪林朋就选择结束了生命,留下无数感慨和谜团。
2025年,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企业事故频发。自4月份以来,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有4位知名企业创始人相继离世。4月,绍兴金点子纺织公司创始人毕光均(56岁)因抑郁症去世;6月,杭州西子电梯董事长刘文超(54岁)不幸离世;7月,广东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53岁)、北京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57岁)相继身故。
他们正值壮年,创业时间都在20年以上,企业规模也都属于大中型,可以说是企业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却以十分惨烈的非正常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着实令人惋惜。
企业家何以接连“塌陷”?我们无从知晓悲剧背后的全部真相。也许他们正面临着行业竞争、业绩承压、资金短缺、疾病困扰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其中任何一项都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几何时,我们眼中的中国企业家,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仿佛自带“钢铁光环”:他们出身草根却无比乐观,他们从晨光到夜幕埋头苦干日夜兼程,他们信心十足勇往直前,能在质疑风暴中自我治愈。
然而近期频发的事件揭示:这层“钢铁”或许正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至暗时刻,他们的心理韧性或已濒临极限。
什么是至暗时刻?某知名投资人曾这样总结,所谓“至暗时刻”,就是创业者面临生存挑战的时刻,企业可能会死,自己可能会永久性地失去信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时候,创业者可能是怯懦的,他都不敢面对自己。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他们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疲惫唯有自知。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的是,他们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更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肩上扛着企业的未来,也该被允许卸下重担喘口气。
也许此刻,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环境、释放压力的出口,以及一场关乎整个企业家群体的心理健康觉醒。心理健康隐疾,成为了企业家信心重建的最大障碍。
另外,作为企业家也需要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坚定希望和信心。能在人生低谷守住希望,在日常疲惫中期待明天,是对生活最了不起的抵抗,也是最温柔又最坚韧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信念没有了抓手,生命便不知道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