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失败后,民进党内部暗流涌动,赖清德取消窜访计划!

发布时间:2025-07-29 22:43  浏览量:1

精心策划数月的"过境外交"突然喊停

赖清德取消外访计划的背后,是民进党当局在内政外交上的全面溃败。

这场政治地震的余波,正在岛内持续发酵。

原本赖清德团队为这次外访做足了准备,连行程细节都提前放风给外媒:

8月4日"过境"纽约,随后访问巴拉圭等三个中南美洲国家,最后从美国德州返台。

这套路数明显是模仿蔡英文时期的"过境外交"剧本,既要刷"国际存在感",又想讨美国欢心。

但人算不如天算,一连串的打击让这场政治秀还没开场就黯然收场。

大罢免的惨败给了赖清德当头一棒。这场被视为民意风向标的投票,结果让绿营颜面尽失。

更严重的是党内立即爆发内讧,新北市议员李宇翔公开逼宫,要求赖清德辞去党主席职务;

秘书长林右昌火速请辞;连长期金主曹兴诚都与民进党划清界限。

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党内危机,逼得赖清德不得不先稳住阵脚。

美国的态度转变更让赖清德难堪。

原本指望通过"过境"与美国高层套近乎,结果美方只给了一个"低调处理"的冷回应。

更尴尬的是,美台关税谈判陷入僵局,虽然台当局在军购、投资、食品安全等方面做出重大让步,但特朗普政府仍不满足。

没有实质成果的窜访,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解放军的军事威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部战区近期在福建沿海的实弹演习,针对性十足。

特别是新型无人机部队的调动,让台防务部门高度紧张,担心可能遭遇"精准打击"。

面对这样的军事压力,赖清德团队只能选择退让。

这场闹剧折射出民进党当局的多重困境。

在经济层面,台湾对美出口占总量的28.7%,关税僵局直接冲击岛内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

在政治层面,"抗中保台"的老套路越来越不灵光,选民更关心的是物价、薪资等民生问题。

在安全层面,解放军的常态化战备警巡,让任何冒险行为都代价高昂。

赖清德办公室给出的取消理由是"处理南部风灾",这个借口连绿营支持者都嗤之以鼻。

毕竟防灾救灾是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何须地区领导人取消重要外访来亲自处理?

这种欲盖弥彰的说法,反而暴露了决策层的慌乱。

更值得关注的是,赖清德的政治资本正在快速流失。

与蔡英文时期相比,他既缺乏党内绝对权威,又失去美国力挺,还要面对大陆更强硬的遏制。

这种三面楚歌的处境,让他的每个重大决策都如履薄冰。

岛内舆论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蓝营开始质疑花费重金维持所谓"邦交"的实际价值;

白营趁机呼吁重新审视两岸政策;就连深绿媒体也不得不承认,赖清德的"国际空间"正在急剧萎缩。

最新民调显示,对赖清德施政不满的比例已攀升至52%,创下就任以来新高。

这场未遂的窜访风波,可能成为民进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当"过境外交"的把戏难以为继,当"抗中牌"失去市场,当美国支持变得若即若离,"台独"势力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历史一再证明,逆时代潮流的政治操弄,终将被现实无情碾压。

对两岸关系而言,和平发展、融合统一才是正道。

大陆方面始终保持最大诚意,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赖清德此次外访计划的流产,再次证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任何企图破坏这一原则的政治操弄都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