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点燃文旅热浪——超4.6万名观众现场助威、亿次网络话题阅读量背后的文旅融合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29 21:14 浏览量:1
超4.6万名观众现场助威
网络话题阅读量突破亿次
7月18日,新疆“兵超”在师市掀起全民热潮。球员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观众席上山呼海啸的助威声此起彼伏,而赛场外的特色市集、农家乐、景区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场体育赛事,正在成为展示师市文旅魅力的新窗口。
特约通讯员 闻新 摄
走进五家渠体育运动公园,扑面而来的不仅是竞技的激情,还有浓浓的兵团风情。赛场边的特色市集上,新湖农场的腊肉、奇台农场的拉面、共青团农场的葡萄汁吸引着游客驻足品尝;青格达湖畔盛放的百合花海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新宠;各个纪念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正在聆听兵团故事……一场体育赛事,串起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体验链。
从一场赛事狂欢到一场文旅大秀,“兵超”是如何做到的?伴着夏日的热浪,记者展开了采访,探寻这股文旅消费“热浪”奔涌的密码。
赛事引流:
小足球转动大经济
“这腊肉是用我们新湖农场散养的巴马香猪做的,配上自产小麦做的锅盔最香!”7月18日,在新疆“兵超”赛场外的特色市集上,新湖农场二十连党支部书记王文玉的吆喝声引来众多游客驻足。随着新疆“兵超”火热开赛,师市以“赛事+文旅”为抓手,积极打造体育旅游新名片,通过赛事引流带动餐饮、住宿、观光等消费增长,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新疆“兵超”盛会上,70余种特色农产品组成的市集宛如微型“特产博览会”。奇台农场展台前,工作人员张小如正将刚出锅的拉面分装小碗:“我们带着刷新全疆纪录的高筋小麦粉来,就是要让球迷尝尝‘冠军面粉’的筋道。”不远处,共青团农场的纯葡萄汁摊位前排起长队,乌鲁木齐游客王艳举着两瓶紫色葡萄汁饮料笑道:“去年喝过就念念不忘,这次专门带朋友来采购。”
芳草湖农场的展区堪称视觉盛宴——20余种番茄在阳光下泛着宝石般的光泽,从翡翠青到深紫色排列如调色盘。“这些是引进的普罗旺斯品种,糖度能达到9.2。”芳草湖农场三十三连展位负责人郭思纹捧着番茄介绍时,几位摄影爱好者正围着展台多角度拍摄。
距离赛场6公里的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34万株百合花正迎来盛花期。7月20日,来自昌吉的摄影爱好者张建军说:“原计划只看球赛,刷到抖音上的花海视频就改行程了。”青格达湖景区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路谢平告诉记者,赛事期间游客数量明显增长,不少外地游客选择“下午赏花+晚上观赛”的一日游路线。
“没想到看场球赛还能‘解锁’这么多兵团故事。”7月24日,湖北游客王维东在兵团知青纪念馆参观后感慨万分。
这些球迷们也带动着五家渠市的经济发展。7月24日,在五家渠体育运动公园的新疆“兵超”美食街,李阿姐秘制满口香烤吧周围围满了客人,“刚出摊不到两个小时,已经卖了200多份小吃了。相信在比赛期间,我的生意会越来越好。”该商铺老板王建玉说。
据了解,美食街已有37家商户入驻,脆香鲜肉火烧、芳草湖凉皮、新湖罗子鸡香气四溢……400个餐位渐次坐满,陆续赶来的食客或寻座小憩,或捧着美食边走边尝。琳琅满目的美食让外地游客眼前一亮,手里刚接过小吃,转眼又被下一个摊位吸引。
为承接这波文旅流量,师市打出服务组合拳:9条免费公交专线串联主要景区与赛场,运营时间为每周五、六、日的19:00至00:30,并增设临时停车位,确保观众“进得来、停得下、走得顺”。
文旅融合:
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师市以“赛事搭台、旅游唱戏”为思路,通过精心策划的“观赛+文旅”融合线路,让游客“一场比赛玩转一座城”,实现“流量”变“留量”。
“看完球赛,带孩子去连队体验兵团历史,再去农场摘甜瓜,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7月22日,来自乌鲁木齐的球迷张伟带着家人乘坐“兵超专线”抵达五家渠,他手中的行程表正是师市推出的五大主题线路之一——“红色研学+田园采摘”组合。
为打通观赛与旅游的“最后一公里”,师市推出沙漠探险、红色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线路。其中,“球赛+连队研学+田园采摘”成为最受欢迎的“黄金组合”:上午参观共青团农场红色纪念馆,感受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下午前往一〇三团采摘甜瓜,傍晚观看“兵超”赛事,夜间打卡青格达湖音乐节。
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师市文旅局)副局长庄冉介绍,线路设计注重“动静结合”,“既满足球迷的观赛需求,又展现兵团特色文旅资源。”
交通保障是串联线路的关键。赛事期间,五家渠开通乌鲁木齐、昌吉至赛场的跨城专线,并增设市区免费接驳巴士和临时停车位。“从乌鲁木齐出发能直达赛场,停车也有专人引导,体验很顺畅。”游客马丽娜点赞道。
新疆“兵超”的文旅拉动效应直观体现在消费数据上。7月23日,在五家渠市温德姆酒店内,前台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刚到店的广东游客陈先生办理入住手续,陈先生向记者展示着手机备忘录:“参观一〇三团兵团知青纪念馆,体验共青团农场的采摘,攻略都是跟着球迷群里的推荐做的。”
“新疆‘兵超’期间,我们酒店日均有180间客房入住,电话订单和网络订单都有,也因为赛事的原因续住需求增加了不少。”五家渠市温德姆酒店工作人员皮娜尔·库阿提别克告诉记者。为更好服务观赛客人,酒店特意推出“观赛套餐”,包含优惠住宿价格及赛场特色餐饮,一经推出便成抢手货,进一步拉动客房入住量。皮娜尔·库阿提别克告诉记者:“不少客人续住2至3天,就是为了体验周边旅游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师市住宿行业市场主体158家,房间数6400多间,床位数近1.16万张,接待能力显著提升。新疆“兵超”赛事期间,多家酒店持续处于满房状态。
这两天,位于青格达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青湖印象农家乐的经营户梅仁云忙得脚不沾地,“周末根本忙不过来,游客比去年多了不少。”据悉,“兵团青湖夏日狂欢夜”活动启动后,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游客日均接待量超4000人次,周边商户营业额普遍增长50%以上。
如何确保游客“玩得开心又放心?”师市打出监管与服务“组合拳”。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程驻点巡查,严查价格欺诈行为。“所有酒店都签订‘价格零涨幅’承诺书,赛事期间未发生一起投诉。”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督科科长郭鹏介绍。此外,公安、交通部门联合制定疏导方案,赛场周边增设4个便民服务站。
文化赋能是赛事的另一亮点。场外设置非遗展、农机展示区,让游客感受“兵团特色”。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江·哈力克等嘉宾的助阵,更提升了赛事影响力。“没想到看球赛还能参观哈萨克族毡绣布绣,孩子特别喜欢。”游客陈玲玲说。
长远布局:
热效应催生冷思考
傍晚的青格达湖畔,烧烤营地的烟火气与荷塘的清香交织,游客的欢笑声飘向远处。这个夏天,师市因新疆“兵超”火爆“出圈”,但如何将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成为师市探索的新课题。
“白天看球赛,晚上蹦极、露营,一天根本玩不够!”乌鲁木齐市游客张伟的体验,道出了五家渠市“体育引流+旅游承接”模式的精髓。师市文旅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9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花费14.6亿元,同比增长10.9%,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较平日提升40%。
新疆“兵超”的成功验证了体育赛事的聚客能力,但热度易逝,关键要靠全产业链配套留住人。在青格达湖旅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赛事观光专线”串联起球场、湿地与农家乐;周边餐馆推出“兵团特色套餐”,用大盘鸡、有机果蔬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一场比赛带火一条线路”的模式,正成为可复制的经验。
如何让文旅产业突破季节性限制?五家渠市的答案是:以赛事为起点,嫁接兵团特色资源,打造多元化IP。
在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雪山草原与万亩麦田构成天然画卷,与江布拉克景区联动,形成5A级旅游走廊;红旗农场北庭沙漠景区推出骆驼探险、沙漠日出体验,拓展了赛事之外的文旅体验。“我们夏季靠赛事,秋季有丰收节,冬季推冰雪游,让游客每个季节都有理由来。”路谢平介绍。
特色节庆与产业成为新抓手。例如,结合师市作物特色采摘展示军垦农业成果,又赋予游客参与感。
文旅的可持续性,离不开文化内核的支撑。师市深挖“军垦文化+生态资源”优势,让红色故事与当代体验共鸣。
在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荷花池畔的军垦主题手绘墙成为打卡点;农家乐老板杨尧春将兵团历史融入菜品讲解:“客人吃着大盘鸡,听着老一辈垦荒故事,印象更深刻。”
“文旅不是简单地‘看风景’,而是让游客带走兵团的精神印记。”庄冉说,“我们要让师市既有竞技的激情,也有田园的诗意。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各团场特色定制赛事及活动,让每个团场都能找到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任斐斐
编 辑:鲍 飞
一 审:张新慧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牛宏君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