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与美女合影,笑的嘴都合不拢,贪财又好色,原来早有端倪
发布时间:2025-07-29 19:23 浏览量:1
文|祁言
佛门本是清净地,却走出一位身价百亿的“CEO”,他就是释永信,在罪行曝光前,他是推动少林走向世界的方丈,是无数信众眼中的高僧。
然而,2025年7月27日的官方通报,彻底击碎了他“高僧”的形象,官方发布通告,证实了释永信种种罪行,原来10年前的举报是真的,他确实是贪财又好色。
那么,和多位美女合影的释永信,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向不归路的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六岁的河南小伙刘应成,走进了嵩山少林寺,他看到的不是电影里的武学圣地,而是一座风雨飘摇的破庙,香火比僧人的呼吸还微弱。
这片凋敝,没能困住他的心,刘应成,也就是后来的释永信,骨子里似乎就没有安分守己的基因,他要的不是青灯古佛了此残生,而是让“少林”这两个字,重新变得金光闪闪。
释永信一步步走到了权力中心,最终成为这座千年古刹的方丈,在无数信众眼中,他是推动少林走向世界的高僧,是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佛教界的头面人物。
释永信的每一次公开亮相,都像是一次完美的品牌展示,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天下人知道了少林,而释永信,则让天下人知道了少林的“价码”。
释永信身上那种商人的敏锐,远比他的佛性更早觉醒,他成立了少林寺实业发展公司,把禅宗、武术、文化打包成可以售卖的商品。
紧接着,“少林资管”横空出世,这个听起来与佛法毫不相干的名字,成了他商业帝国的核心,对外投资十几家公司,业务横跨旅游、文创、医药,甚至还有手游。
少林武僧团在全球巡演,更像是顶级艺人的全球路演,海外开设的武术班,如同教育品牌的连锁加盟,就连淘宝店,也成了“佛法普度”的新渠道。
人们看他,一半是高僧,一半是财神,少林寺在他手里,与其说是个寺庙,不如说是个资产庞大的商业集团,每年数亿元的门票和香火钱,只是这份庞大资产的冰山一角。
阳光之下,必有阴影,释永信的商业版图越是扩张,笼罩在他身上的迷雾就越是浓重,传说他佩戴的佛珠价值千万,身披的袈裟更是能换一套房,名下还有数辆豪车。
这些与清规戒律格格不入的传闻,像藤蔓一样缠绕着释永信,但真正致命的,是关于他私生活的指控,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真面目。
网上有大量关于他的爆料,并且还都说的有鼻子有眼,释永信早已不是什么六根清净的出家人,而是坐拥豪车豪宅,身边情妇成群的“俗世富翁”,还有非婚生子女。
这些说法耸人听闻,几乎是在指着他的鼻子说:这个方丈,是个骗子,而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的时候,他的弟子释延鲁等人就曾站出来,揭穿他的真面目。
一封实名举报信,将矛头直指师父的“双重户籍、淫乱、敛财”,舆论的火山彻底爆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老虎,谁来监督》的文章,几乎将他钉在了耻辱柱上。
面对滔天巨浪,官方调查的结论却轻描淡写:月薪七百,私生女和巨额财产均不属实,而释永信本人,只用“不辩解脱”四个字,便将所有质疑挡了回去。
这四个字,在当时看来颇有几分高僧的禅意,如今回望,倒更像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冷笑,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那个“不辩”的方丈,显然没有收手。
2022年,释永信以4.52亿的天价,在郑州拍下一块商业用地,消息一出,“僧人炒房”的舆论风波很快就在网上爆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
尽管释永信火速退出了相关公司,但“佛门染指房地产”这盆脏水,已经泼在了少林寺的金字招牌上,再也洗不干净了,公众的信任,已经千疮百孔。
从德高望重的僧人,再到利益熏心的商人,释永信早就不是曾经那个想要改变少林寺现状的少年了,他身上的所有罪名,其实是早有预料。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25年7月27日悄然落下,一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携巨款及情妇子女34人潜逃美国被拦截”的消息,如核弹般引爆了全网。
这一次,不再是捕风捉影,少林寺管理处的官方通报接踵而至,措辞严厉得不留一丝情面,虽然“携款潜逃”是假的,但通报却全都是真的。
曾经一手打造少林寺商业帝国的释永信,真的已经落马了,不仅如此,官方通报还揭露了他的罪行,个个都不容原谅,同时这也是曝光了其真面目。
通报内容证实,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寺院巨额资产,并且还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那些流传已久的私生活丑闻,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生育子女,也全被实锤。
官方的通报,将释永信多年来精心维系的“高僧”面具,击得粉碎,而在他的罪行曝光后,网友们也开始进行深扒,结果却找到了他和多位美女的合影。
这些美女个个都长相漂亮,皮肤白皙,释永信和她们站在一起,满满的反差感,他本人看似憨厚老实,没想到背地里贪财又好色,尤其是和范冰冰的合影,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就在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公告,注销释永信的戒牒,这意味着,他不再是僧人,被正式“开除僧籍”,那些曾经让他风光无限的头衔,也在一夜之间被悉数剥夺。
少林寺的官网,以最快的速度删除了关于他的一切,他花费数十年搭建的商业帝国,名下关联的十八家公司,超过半数被注销。
这番“割席断义”,果决得让人心惊,也更像是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自证,从振兴古刹的少年,到玩转资本的CEO,再到身败名裂的“佛门逆子”。
释永信的人生,画出了一个荒诞又可悲的圆,他或许真的有过“弘扬佛法”的初心,却最终迷失在了追逐利益的滚滚红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