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八里桥惨败的真相,竟不是武器落后?

发布时间:2025-05-20 18:58  浏览量:3

历史书上或者影视作品总说,八里桥之战清军输是因为武器太差,大刀长矛弓箭打不过洋枪洋炮。但真实情况,可能比这复杂得多。近代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西方通过船坚炮利打开大清国门,但随着深入的了解,发现船坚炮利其实是清国官吏为自己的腐败无能找的借口。直到现在国内不少依然陷入唯武器论的迷思,忽略科学的组织训练才能让先进武器真正发挥作用。

1860年9月21日,通州八里桥,3万清军对阵8000英法联军。结果呢?清军死伤过半,联军只死了5个人。这仗输得也太离谱了吧?真的是因为武器不行吗?

很多人以为清军全是冷兵器,当然不是。清朝入关时面对冷热兵器兼用的明军已经大量使用火器

鸟枪、抬枪:虽然精度差,但近距离照样能打死人。火炮:虽然老旧,但数量不少,轰起来也挺吓人。蒙古骑兵:骑射功夫了得,冲锋起来气势汹汹。米涅步枪:射程远、但精度一般。后装线膛炮:比清军的火炮精良,清军火炮完全被压制。

但问题是——双方武器有差距,但谈不上代差,为啥清军与英法联军的伤亡比例如此惊人

1.缺乏情报收集及战前侦查

清朝动员了五万军队,但面对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没有主动侦查收集军事情报,完全不清楚联军的进兵路线,只能分散设防,其他军队分布在没有用处的地方,也没有起到支援,完全没有用处,而真正发生战争的八里桥清军数量只有两万左右,丧失了兵力的巨大优势。

2.士兵缺乏组织纪律

与以往船坚炮利的谣言相冲突的,我们其实一直忽略了西方步兵拼刺刀的能力。而中国军队近代化以来其实一直是不足的,抗日战争中也不如日军的拼刺能力。拼刺刀的技术并不取决于武器,长期不如对方的原因就是训练不够,反映单兵作战能力较差。

多年的军备废弛,步兵缺少真正专业的训练,阵型组织基本不存在,会放枪大约就是通过训练的标准,更谈不上射击水平和精度。英法联军没有靠着海军的补给优势打消耗战,当英军的骑兵冒着炮火冲锋的时候,清军的阵线直接崩溃。

3.缺乏现代后勤医疗

八里桥之战,清军中的兵力组成,包括僧格林沁指挥的骑兵,由黑龙江吉林的满洲马队及蒙古骑兵(正规军类似公务员)组成,由胜保指挥的步兵,包含地方招募的民兵、练勇等,但组织形式混乱,后勤补给来源复杂,不同的兵源工资水平、待遇差距很大。

八里桥之战是在北京城的门口,但清朝对伤病患者的医疗根本不存在,后勤补给甚至不如远道而来的英法联军,英军依靠强大的海军从印度和澳洲运马,从孟买运骆驼和牛,打的实际上是一场全球化战争,依靠印度等国家提供辅助部队在大连建立前进基地,在塘沽登陆后迅速建立野战医院,八里桥之战的清军俘虏被英军救治。

4.缺乏现代战争意识

但面对现代化组织,训练有素的英法军队,清军每次出动几百马队轮番向联军阵线发起冲锋,联军坚守阵线,没有出现清军预想的崩溃。清军骑兵优势面对组织效率低下、士气低落的明军步兵或者农民起义军,可以靠一两次冲锋,制造恐惧,冲散对方,但面对英法联军的屹立不动,已经落空,由于炮火的巨大压力,坚持冲锋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骑兵攻击本来是希望恐惧让对方阵型慌乱,四散奔逃,面对挖战壕死守的步兵其实很难胜利,反倒有可能陷入壕沟,落入双方近身拼刺刀,冷兵器作战。

武器落后是事实,但如果清军能聪明点:

别硬冲,利用地形打埋伏。夜袭,英法联军远道而来,地理不熟悉。骚扰后勤,断他们的补给线。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八里桥之战,武器落后确实是硬伤,但战术呆板、指挥无能、士兵缺乏组织训练,相比英法联军安全没有抵抗决心才是真正要命的。

历史的真相就是此时的清朝军队已经不仅仅是武器的落后,更重要的是缺乏组织纪律性、训练水平、抵抗意志的全方位落后于时代,但一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清军依然没有清楚的认识或者无力改变,即使洋务派一直强调的也是武器,并没有真正认清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