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殖民黑人?利比里亚告诉世界,美国制度就是个大骗局
发布时间:2025-07-29 04:00 浏览量:1
如果我告诉你世界上有两个“美国”,你绝对不信。
利比里亚
你印象中的美国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那个举世皆知的世界老大,一个虽然有着大量有色人种族群却始终被认为是白人国家的美国。
美国
其实,非洲的西海岸正藏着一个“黑人美国”,这个国家大到政治制度,小到国旗设计,通通照搬美国。它就是利比里亚,意为“自由之地”,因为它的建国者都是那些返回非洲的美国黑奴后代。
利比里亚位置
事实上,比起一个国家的诞生,利比里亚的建立更像是一场奇特的“社会实验”,它的存在告诉世人,美国制度也会水土不服,它从来不是万金油,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
利比里亚的孩子们
上世纪60年代,在当时冷战的氛围下,美苏争霸白热化。两国都竭尽全力向外输出自己的制度模式、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同样连带着还有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和政治合作。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倒行逆施和不可遏制的衰落,美国再次夺得全球话语权,并靠着强大的物质基础,最终在1991年熬死了苏联,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这种胜利绝非是简单的经济或军事的纸面实力的成王败寇,而是一种深远的思想文化乃至是文明模式的优胜劣汰。
正因为击垮了苏联,美国的精英们不可一世地认为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于是,1992年,美国日裔社会学家福山即抛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世界最终会止步于最完美的“美式文明”。
1993年,克林顿就任苏联解体之后的第一任美国总统
当然,如今的你我都知道,“历史终结论”不过是夜郎自大的一场自嗨,从新世纪以来,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种族骚乱接踵而至,一场又一场战争、一次又一次危机、一幕又一幕暴乱,已经使得那个摇摇欲坠“美国神话”大打折扣。
911事件
然而,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看来,美国依旧是那个唯一的“世界灯塔”,仍然有许多人至今都对美国及其制度文明深信不疑,将美国的富裕强大归结于源于它的政治制度、思想体系,也就是所谓的“美式民主”。那么,我想说,利比里亚的存在绝对是对此最有力的反驳。
利比里亚
这个全盘照抄美国制度的国家,建国已经178年,非但没有走向当初建国者们设想中的民主自由、繁荣富强,反而是大仗打完打小仗,百姓穷完国家穷,至今都是一个极端落后贫穷的国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如果美国制度真的是真理,我们又如何解释利比里亚的悲剧?
醒醒吧,连美国人自己都在嘲讽“世界灯塔”这个称号了。
美国制度说破天也没什么特殊的,无非是两个层面,其一是国家体制的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分立,各州中央互不相属;其二是政治体制的多党制和总统制。说到底,为什么西方制度在西方世界玩得转,在第三世界玩不来,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财富的多寡。
美国食物浪费率世界第一
西方国家普遍是发达国家,社会财富极大满足,多党政府轮换,彼此间都有大量自己的利益集团,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政党来谋福利,简单说就是吃得饱,不闹事。
而反观如利比里亚、菲律宾、海地、墨西哥这样学习美国制度的国家,却一个比一个乱,还是那个老道理,经济决定政治,你没有美国那样的家底,而照搬人家的制度,不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物质贫瘠玩多党制和总统制,结果要么是军阀混战,要么就是强人独裁,第三世界,不绝如缕。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亚从来没有飓风,地震,干旱等天灾,更多的,是人祸”,此语出自利比里亚前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她也是迄今为止非洲唯一一个民选女总统,这句话高度精准地概括了利比里亚的历史困境。有些时候,人祸远远比天灾可怕,因为天灾总会渡过,多难本就兴邦,而人祸却会留下了无尽的伤痕与苦难的回忆,不断撕裂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
按道理说,利比里亚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它是非洲第一个共和国,在它建立美式民主制度之时,其他非洲地区还处于部落时代和殖民时代,它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靠近大西洋的优越地理位置,可它的历史只有贫穷、杀戮、战争与暴力,不断地重复无妄之灾,正应了那句“人祸”。
利比里亚,11.3万平方公里,16个民族,543万人口,严重贫穷,GDP仅为48亿美元。这个国家虽然是一个非洲国家,却也有着严重的族群冲突,那就是仅占利比里亚人口的3%的美裔利比里亚人,却牢牢把持着国家政权,垄断着60%的社会财富。
美裔利比里亚人,穿着打扮皆模仿美国人
说起来,整个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另外一个从始至终都保持着独立的国家只有利比里亚,这倒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强大,而是打狗还得看主人,所有的欧洲列强都明白,它是美国的小弟。
非洲殖民地
自从西方开启大航海时代,便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为了补充劳动力,16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拉开了帷幕,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0年间共向美洲输出了2000多万黑奴。其中,抵达美国的黑奴人口多达400多万人。
1776年,美国建立,当时的美国并未工业化,奴隶制和种植园经济是基础,因而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废奴呼声。然而,奴隶制毕竟与基督教道德冲突,1785年,美国总统杰斐逊率先提出了将自由黑人送回非洲的构想,认为这既可以稳定美国白人社会,也可以在非洲传播美式价值观。
美国黑奴
当时,美国北方各州因为气候寒冷,并没有发展出大量种植园,对奴隶劳动力的需求较少,反而因为工商业发达,对自由劳工的需求量更大,因而很早就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在气候相对温暖,水土条件更好的美国南方,各州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种植园经济,因而成为蓄奴州。
美国电影《乱世佳人》正是以美国南方大庄园主的生活为背景
从1790年到1815年,美国的自由黑人从6万人增长到18万人,他们不愿意回到南方为奴,而在北方也没有更多的岗位给他们,于是,美国人就正式开始实施杰斐逊的构想。1816年,在时任总统门罗的支持下,美国殖民协会成立,1820年将第一批自愿返回非洲的88人送达西非。
门罗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哪里安置这些自由黑人,而之所以选择利比里亚,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一个,那里人少,又靠海。利比里亚沿海地区有些平原,内陆则是层层叠叠的热带雨林。
利比里亚旧称“胡椒海岸”,地形崎岖,是一片无主之地,最早抵达这里的欧洲殖民者是葡萄牙人,“胡椒海岸”就是他们给起的,类似的名字在非洲还有不少,比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等。西非这一大批国家,基本没几个是自己建立的,都是殖民者给捏出来的,利比里亚也不例外。
1821年,又送了200多人。眼看自由黑人越来越多,没有地方安置不行,1824年美国人用枪顶在当地酋长的脑门上,用300多美元就买下了约为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以门罗之名命名为“蒙罗维亚”,这就是后来利比里亚的首都。抽象的是,这些在美国待习惯的黑人,回到非洲反而因为水土不服病倒和病死不少。
美国殖民协会
当时这些被遣返非洲的黑奴后代,从父辈那一代被带到美国少说也有200多年了,根本无法融入非洲本土了,而且都只会说英语。彼之蜜糖,我之砒霜,美国人慷他人之慨,在利比里亚搞起“自由黑人家园”,他们有样学样地学起了那些曾经欺负他们的白人那样欺负当地的黑人。对于当地人而言,这些来自美国的“黑人同胞”无异于就是“黑色皮肤的殖民者”,于是矛盾激发,1835年就一处自由黑人家园被土著夷为平地,死伤惨重。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野心家,他就是约瑟夫·罗伯茨,他是黑白混血,父亲是白人种植园主,母亲是黑奴,他在1829年来到蒙罗维亚,渐渐搞起征税业务,与塞拉利昂的英国人起了冲突。
约瑟夫·罗伯茨
当时的美国可不敢和英国掰腕子,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妙招,让利比里亚成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当时美国各州看到了联邦政府遣送黑人,就把自己州的一部分黑人也送了过去,建立每个州的殖民地,1839年,正是这些美国各州组建的殖民地,再次组成了利比里亚联邦,和当初白人们组建美利坚联邦是如出一辙,但相同的历史轨迹,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
1841年,罗伯茨理所当然成为了利比里亚总督,事实意义上的总统。他很快察觉到美国甩掉利比里亚这个大包袱的想法,以及英国人蠢蠢欲动的入侵念头,于是他在1847年推动了独立议程,美国那边巴不得利比里亚赶紧分家,于是利比里亚独立了,罗伯茨多快好省地直接照搬了美国的一切制度和宪法,甚至连国旗都懒得再设计一面,直接拿美国国旗改了一下就完事。
利比里亚国旗
由此,这些美国黑奴的后代,便自称“美裔利比里亚人”,他们从白人的奴隶摇身一变成了土著黑人的奴隶主,自认为是更加高级的“黑人”,是上帝派过来给这些未开化地区以文明的人,这一套说辞和那些白人殖民者也没有什么两样,但问题是,正如前文所述,利比里亚根本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却凭空移植了美式制度,结果必然是水土不服。
这些美裔利比里亚人背靠美国的扶持,形成了300多个大家族轮番执政,他们不与当地黑人通婚,宛如黑皮白骨的山竹人,比美国本土的黑人还要“美国”。占人口不到3%的美裔利比里亚人仍然将自己视作“美国人的后代”,他们本身就是被奴役的人,等到被解放了却成为恶龙,不仅立法限制土著黑人参政,更是试图在利比里亚设立奴隶制度。
接下来就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些美裔利比里亚人有样学样地搞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他们的一举一动比许多美国白人还要“美国人”。
那么经济呢?很简单,让美国人来搞不就行了。1926年,美国轮胎公司凡士通仅用500万美元贷款就租借到了约占利比里亚4%国土的橡胶园,而且租期高达100年,等于割让。利比里亚政府每磅橡胶仅抽成4美分,而凡士通可以卖到45美分,橡胶出口占到利比里亚总出口额的85%。
凡士通的利比里亚橡胶园
这就是利比里亚的经济支柱,被把持在外国资本手里,而利比里亚政府也从未运用得到的资金去推动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整个利比里亚不过像是美国人的一座“橡胶种植园”,仅有的收入也都被统治集团收取,土著黑人劳工每天的收入只能买半磅木薯。
橡胶园
1944年,杜伯曼就任利比里亚总统,他是利比里亚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他啥也不会,但特别会抱美国的大腿。二战结束后,正值美苏冷战,美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扶持代理人的机会,1959年便与利比里亚签订了全面防御条约,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只要可以卡住苏联势力在西非的蔓延,组建了所谓蒙罗维亚集团,用以抵抗苏联在非洲扶持的卡萨布兰卡集团。
杜伯曼与美国特使
杜伯曼甚至在国庆典礼上大声宣告“美国乃是利比里亚的母亲”,事实上,许多美裔利比里亚人一直做着“美国子民”的幻梦,他们认为无论如何,美国人总会来拯救自己于水深火热,典型的身体上的殖民解除了,但是心灵上的殖民依旧如同枷锁,生生死死束缚着他们。
杜伯曼和英女王
靠着美国不遗余力的援助和支持,利比里亚在6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5%每年,仅次于日本,一切看似欣欣向荣,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升级了一遍。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繁荣不是利比里亚人自己缔造的,而是美国施舍的。
木薯
杜伯曼还开放了土著黑人和女性的投票权,看起来是有功于历史的一代领袖,但其实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不少,首先经济繁荣,不过是和美国人达成了利益交换,钱都进了50个大家族的腰包;其次土著黑人和女性有了投票权,就代表着他可以以此制衡那些不服他的美裔家族。
同时,因为过度的橡胶、甘蔗、可可种植,导致利比里亚粮食产量极低,被外国资本吃干抹净,全国80%的公职职位还是美裔利比里亚人。1971年,杜伯曼去世,以此为基点,利比里亚进入了急转直下的历史。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利比里亚本来就薄得不行的经济,基本上崩溃。海关公开收受外国贿赂,法院按字收费,更狠的是警察,直接收“空气税”。
利比里亚学美式制度倒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了,没有美国人的家底,却有美国人的腐败。终于,1979年利比里亚政府的财政赤字飙到300%,买不起大米了,这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人援助了足够喂饱整个利比里亚的粮食,然而利比里亚的贪官污吏却拿来倒卖。
一边是美国粮食在仓库里腐烂,一边却是利比里亚人穷得吃观音土,政府还直接镇压土著政党的抗议。在这样的态势下,荒诞的一幕出现了,1980年,一个名为多伊的低级军官,仅仅用16个士兵就政变成功,他带人冲进总统府时,发现中央军都在打牌呢。多伊很会作秀,他直接把13个政府高官拉到海边公开枪决,大得民心,他摇身一变成了总统,113年来利比里亚的第一个本土出身的总统。
但时多伊并不是什么好人,这哥们比美裔利比里亚人吃相还难看,他直接按照自己的血统封侯,把所有亲戚、老乡都塞进总统府,他还自封五星上将,把国家税收拿来自己用。更逆天的是,多伊可以说是个疯子,他曾经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把前来采访他的国家电视台新闻主编活活打死。
多伊
就是这样的人,莫名其妙地统治了利比里亚,连美国人都看傻了,自己扶持了一百多年的美裔利比里亚人根本就是个草台班子,再好的制度也没用。
多伊参访美国
而这一切,美国人都看在眼里,他们并不在乎,只要利比里亚还以美国为大哥,什么人上位都不重要,因而多伊一上台就受到了美国的热烈欢迎。
多伊的暴政没有持续多久,不到10年,利比里亚已经走到了灭国的边缘。又一个疯子出现了,他就是美裔利比里亚人查尔斯·泰勒。
2005年美国电影《战争之王》中的那个军阀便以他为原型,传说中,他和乌干达的阿明一样吃过人肉,并且极其喜欢招募娃娃兵。1989年,他得到利比亚的资助,成立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杀回了利比里亚,利比里亚内战宣告爆发。
这是有史以来最为血腥的战争之一,300多万人口的利比里亚,100多万流离失所,20多万死亡,多达10万个儿童、少年成为娃娃兵。但久而久之,钱不够用了,泰勒直接到隔壁好兄弟塞拉利昂那里扶持自己的军阀,1991年将内战扩大到塞拉利昂和几内亚,1大肆掠夺当地的钻石以资助战争,这就是著名的“血钻”。
泰勒
当时,每卖出一颗非洲钻石,就代表着有4个非洲人将死于非命。
在内战中,大量不满14岁的童子军被投入战争,强奸、阉割、砍头、剜心、剖腹屡见不鲜,当时利比里亚的孩子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学习打仗。到最后,内战已经演变为种族屠杀、反人类暴行,许多政府军也是明目张胆地盘剥老百姓。
查尔斯·泰勒
1990年,多伊政府便宣告垮台,这一切的暴行都在美国军舰和美国记者的眼皮底下进行,但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利比里亚内战比起一场内战,更像是种族乱斗、军阀混战。1996年,泰勒靠着手里的枪支选上总统,说是总统,不过是最大的一个军阀而已。
以利比里亚内战为背景的电影《疯狗强尼》
1998年,战事重启,此时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几内亚都牵涉其中,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除了蒙罗维亚还在控制下,整个利比里亚如同一堆小国家,倒应了美国联邦制的逻辑,真“讽刺”。
2003年,联合国正式派遣维和部队进入利比里亚,西非共同体也派兵打入蒙罗维亚,泰勒流亡,内战宣告停止,2012年他被国际法庭审判入狱50年,这个恶贯满盈、手上无数鲜血的人就这样草草下台。没有联合国,利比里亚连最基本的社会秩序都无法保证,首先就是要把散落民间的枪支收回,联合国创新性地用“武器换枪支”的口号搜寻了一大批武器,还组建了一支4200人的警察部队以维持秩序,大大降低了维和部队的压力。
中国维和部队在利比里亚
2005年,利比里亚大选重启,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位民选女总统诞生了。她就是前头提到的埃伦,她本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家庭主妇,因为不堪忍受家暴而独立出走,到美国进修,而后成为利比里亚的经济部长,在内战中出逃,打完仗就回来竞选,还真选上了。
埃伦的出现还是有益的,她至少是个办实事的人,她懂经济,知道美国的钱有条件,于是她积极推动资源换基建,拉来了欧盟和中国。2013年,武钢集团、宝豫集团投资的利比里亚铁矿一年的产业额就相当于利比里亚一年的GDP,而中国为利比里亚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公路、医院、政府大楼、学校、体育馆。
而最厉害的是,埃伦通过多重债务整合,并且还让美国人免去了全部债务,居然就把利比里亚欠了多年的债务通通还清了。2018年,埃伦却因为政治斗争卸任,淡出了利比里亚舞台,这一点又和美国遥相呼应了,真是精华学不到,糟粕全部有。
接任的人更厉害的,那是一个从中央五套到中央一套的人,那就是乔治·维阿,曾经效力于米兰等多家欧洲足球俱乐部,拿过非洲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和世界足球先生等多个奖项。而他当选,倒是和施瓦辛格当选加州州长有那么一点像,你看又和美国呼应上了。
乔治·维阿
可是平心而论,维阿并不算是一个政治精英,他竞选总统的初衷甚至是因为他觉得利比里亚没有打入世界杯是因为国家太穷,他要改变国家的面貌。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维阿制定了一系列基建计划,没有一个可以施行的,因为根本没有人办事,利比里亚政府就是一个大草台班子,美式自由散漫的政府体系在利比里亚被无限放大。
埃伦好不容易攒回的一点家底,到了这里,又被贪污殆尽,仅仅2022年,就有多达5亿美元的资产不翼而飞。维阿也就在2023年卸任了,事实证明,踢足球踢得好,不代表治国可以。接任的是埃伦曾经的副手博阿凯,而他接手依旧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无力回天。
究其根本,当美国制度被不加保留地移植,而罔顾当地的现实情况,它只能是滋养腐败与犯罪的温床。美国人曾经让所有利比里亚人信仰上帝,可是如果真的有上帝,他为何不拯救这片土地?
至于未来会如何,那就是利比里亚人自己的历史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