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不向广岛丟原子弹,中国能够战胜日本吗?
发布时间:2025-07-21 17:41 浏览量:1
近年来,常听到这种说法:“日本投降并非兵败中国,主要是美国丢了原子弹”。言下之意,中国胜之不武。这种观点流传民间,其实荒谬至极。
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是软柿子。唐朝以来中日共爆发6场大战,中方赢了4场,输了两场。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日本靠巨额战争赔款助长侵略野心。抗日战争中国惨胜,日本则梦断广岛。
日本侵华当真因为中国弱小可欺吗?并非如此!近代以来,日本首相成为一个高危职业。原因是日本高层内部对侵华多不抱希望,但架不住军国主义激进分子的狂热。九一八前后的10多年间,至少有5任保守派首相要么中途下野,要么任上遇刺身亡。比如:日本第19任首相原敬、第20任首相高桥是清、第29任首相犬养毅、第27任首相滨口雄幸、第30任首相斋藤实。
日本侵华始作俑者裕仁天皇日记公开后,一些历史细节引发世人关注:日本侵华战争之初,他就深感担忧。他认为要完全的征服中国几乎不可能,发动战争会使日本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裕仁在弥留之际遗言:“我低估了中国人的抵抗决心。”可见,他发动侵华战争的初心,更可能是怕内部激进势力失控,从而危及皇权的妥协让步。
但是,自然资源匮乏和地理环境短板带来的生存危机感,注定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征服的好战民族。历史上就有“惧威而不怀德,强必冦盗,弱则卑伏”的老毛病。除了刺刀见红,嘴炮是没有意义的。
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中国在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终于发出最后的吼声。自1931~1945年的14年里,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本想速战速决的日本深陷战争泥潭。
长期以来,人们对抗战初期敌强我弱印象深刻,却对战争中后期攻守易势缺乏理性认识。事实上,在美国原子弹投放之前,尽管双方拉锯式战役互有胜负,但日本在中国各个战场败局已定。
从1938年6月的武汉会战的转折点、1939年9月~1942年1月长沙4次会战至1942年11月的常德会战,中国军队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控制了战争主动权。而日本由于战线过长,兵员物资枯竭,已成强弩之末。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给日本本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日本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一举歼灭日本关东军,也给日本致命一击,日本在亚洲大陆的防线彻底崩溃。
原子弹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美国不丢原子弹,中日战争无非是推迟几年和双方死亡数字的增加而已,但日本翻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人说:“原子弹下面无冤魂”,你当真以为日本人心里没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