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展!格栅板脱落原因找到了,己初步查明
发布时间:2025-07-27 10:32 浏览量:1
喊完“全年零事故”才5个月,6个学生就掉进矿浆池了。
7月23号上午10点多,内蒙古一家选矿厂的浮选槽上方“咔嚓”一声响。
6个大学生脚下的钢格栅板突然翻了,带着他们掉进几米深的矿浆池里。
现在事发地拉了警戒线,车间也停了工——可五个月前,这家企业还在公众号里发文章庆祝“2024年全年零事故”。
事故原因查出来了。
检测报告说,钢格栅板的角钢焊缝里有道3毫米深的旧裂纹。
华商报说,这种得用超声波探伤仪才能发现的问题,平时巡检根本没人管。
更离谱的是,今年2月厂方换格栅板时,就拿块铁皮补了补,跟给破轮胎补个洞就说“全车修好了”似的。
每块没检查的格栅板都像盲盒,6个年轻人刚好抽到了最要命的那个。
浮选槽里的矿浆可不“温和”。
目击者说,里面pH值8-9,硫化氢超标2.3倍,阳光一照泛着淡蓝光;搅拌刀片转得飞快(300-400转/分钟),人掉进去1分钟就没力气动了。
更要命的是,6个人体重加起来420公斤,远超格栅板350公斤的设计承重——最后踏上平台的那个人,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厂方公众号里“安全生产”四个字写得比谁都勤,可实际全是“障眼法”。
2023年就被通报过“承载力不足”,结果没整改;2月换了格栅板,连最基本的全面探伤都没做。
事故前12天开的安全生产会更搞笑,会议纪要写满“加强排查”,可浮选槽周边的荷载监测系统连个影子都没有——这设备市场价不到一万,厂方却说是“非必要支出”。
这种“表面功夫”的安全管理,行业里不少见。
应急管理部报告里提过,某沿海化工厂靠“标语挂满墙,排查走过场”造了三年零事故假象,最后储罐爆炸死了27人。
内蒙古这家企业学了个十足:用知识竞赛代替实际操作培训,用签字责任状代替设备维护,直到6个年轻人成了牺牲品。
遇难的学生里,重庆巫溪的刘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
暑假他来实习赚学费,想帮家里分担弟弟高三的开销。
打捞遗体时,他背包里还装着给弟弟的“高考礼物”——矿物标本。
这事儿让人想起老房子漏雨引发火灾,一个毫米级的小问题,能毁了好几个家庭的希望。
浮选车间主任总说“设备都是新的”,可这厂2005年就建了,部分设备超期服役十年了。
就像老房子的承重墙被虫蛀空,表面看着结实,其实一碰就塌。
正观新闻说,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管理模式下,每个靠近浮选槽的人都像站在要塌的冰面上。
现在3名管理人员被刑拘了,可他们明白吗?
平时省的每次探伤、漏的每项检查,都是在给事故攒“筹码”。
但根子不在他们——教学实习的安全协议没写清楚谁监护,学校评估合作企业只看“级别”,监管部门检查“历史遗留问题”睁只眼闭只眼。
这些环节凑一块儿,就像给悲剧搭好了舞台。
还有件蹊跷事儿:事发前三天,事故区域的监控“故障维修”了。
这让人想起餐馆后厨监控总在食安问题曝光时“失灵”——巧合得让人起疑。
6个孩子踏上实习岗位才48小时,《矿物加工工程概论》里的公式还没在现实里验证,书包就被矿浆泡得字迹模糊了。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了调查组,45天内出技术鉴定报告。
可对6个家庭来说,再详细的报告也换不回孩子的人生。
这场事故撕开了安全管理的“皇帝新衣”——当“零事故”成了考核指标,当隐患排查变成拍照打卡,再结实的钢格栅,也会被人心的裂缝蛀空。
应急管理部总说:安全不是报表上的数字,是焊缝里的每道小裂缝都得查,是监护人员的每双眼睛都得盯紧,是永远比“差不多”多做一步。
毕竟,生命从来不给“如果”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