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管理猴子被游客指责,是保护过度还是游客爱心泛滥?

发布时间:2025-07-26 18:21  浏览量:1

“你们怎么能这么对猴子!太没爱心了!”近日,某野生动物园内一场激烈争执引发全网热议。工作人员在制止猴子抢夺游客食物时,因拖拽猴子手臂的动作被游客厉声指责“虐待动物”,现场视频上传后,#工作人员管理猴子被游客指责#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围绕“保护过度”与“爱心泛滥”展开激烈辩论。

事件还原视频显示,事发当天,一只成年猕猴多次翻越防护栏,抢夺游客手中的零食,甚至抓伤一名儿童的手背。工作人员发现后迅速上前,一边用专业工具引导猴子退回兽舍,一边劝阻游客不要投喂。过程中,因猴子拒不配合,工作人员抓住其手臂轻轻拖拽了一下,这一幕恰好被围观游客拍下。视频中,穿红衣的女游客情绪激动地指着工作人员怒斥:“猴子那么可爱,你们就不能温柔点?简直是虐待!”

景区回应称,该工作人员持有野生动物驯养师资格证,当日操作符合《灵长类动物管理规范》。据了解,该园区的猕猴因长期接受游客投喂,已养成抢食习惯,近半年内发生12起猴子伤人事件。为保障游客安全和动物健康,园区明确规定禁止投喂,并安排专人进行行为引导。“看似温柔的投喂,实则会导致猴子营养失衡、性情暴躁,反而危害它们的健康。”园区动物管理部负责人解释道。

这场冲突暴露出公众对动物管理的认知偏差。不少网友站在游客一边,认为“动物是弱势群体,工作人员应耐心引导而非强制干预”,甚至有人质疑“是不是为了省饲料才不让投喂”。但动物保护专家指出,野生动物园的“科学管理”往往需要“适度干预”:“当动物出现攻击性行为或不良习性时,专业引导是必要的,这既是保护游客,也是规范动物行为的重要手段。”

类似的“爱心争议”并非首次发生。去年某动物园工作人员为阻止骆驼啃食塑料袋,拍打其头部被游客举报;今年初有景区驱赶抢食的野猪,遭到“伤害野生动物”的指责。这些事件折射出一个现实: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在提升,但对“科学保护”与“盲目爱心”的边界认知仍显模糊。

“真正的动物保护不是放任纵容,而是遵循其习性的科学管理。”动物学家在采访中强调,游客随意投喂的食物大多高糖高盐,会导致动物肥胖、脱毛甚至器官衰竭;而被惯出抢食习性的动物,更容易与人类发生冲突,最终可能面临被隔离饲养的命运。“工作人员制止投喂、规范行为,看似‘严厉’,实则是对动物长远健康的负责。”

事件发酵后,景区紧急加设了“禁止投喂”警示牌,并通过广播循环播放科学管理知识。不少理性网友也呼吁:“请相信专业人员的判断,别让泛滥的爱心变成伤害的推手。”这场争议或许能成为一次科普契机——让公众明白,动物保护需要爱心,更需要尊重科学、信任专业,在“人类爱心”与“动物天性”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对生命真正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