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我把母亲送到五哥家,他的表情像是见了鬼

发布时间:2025-07-21 05:16  浏览量:1

大年初五,我把母亲送到五哥家,他的表情像是见了鬼,而我心里那根紧绷了十年的弦,终于彻底断裂。

这十年来,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母亲身上,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夜不能寐,可母亲逢人便夸的,永远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五哥,仿佛我的付出只是空气。

我本以为,这份“不公平”的孝顺,终会在某个时刻被母亲看在眼里,直到那个雪花飞舞的清晨,母亲的又一句话,彻底击碎了我所有的幻想。

一、十年光阴,围着母亲转的陀螺

我叫老三,一个在母亲眼中存在感稀薄的儿子。从小到大,大哥沉稳持家,二姐温柔贤惠,四妹聪明伶俐,五哥更是人中龙凤,考上外地的名牌大学,后来留在外地工作,成了家族里唯一跳出农门的骄傲。而我,似乎生来就是个衬托,默默无闻,安分守己。

高考落榜后,我没选择复读,也没出去闯荡,而是留在村里,接替了父亲的农活。彼时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年迈多病,家里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我身上。大哥二姐都已成家立业,四妹还在读高中,五哥更是远在天边,回趟家都难。所以,照顾父母的活儿,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我这个“闲人”头上。

“老三啊,地里的活儿你多担待些,你大哥他们忙,你五哥更是前途无量,别耽误了他们。”母亲总是这样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理所当然,也带着一丝对我的“轻视”,仿佛我的付出,是如此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最终瘫痪在床。那时,我刚刚娶妻生子,本该是享受新婚燕尔、初为人父喜悦的时候,却不得不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照顾母亲身上。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神里的疲惫和无奈却日益明显。

“娘,水温刚好,您慢点喝。”我小心翼翼地喂母亲喝水,即便她已经意识模糊,我也从不敢有半分懈怠。

“咳咳……老三啊,你五哥上次寄回来的那药丸子,吃了身体就是好,比你从镇上买的那些强多了。”母亲艰难地喘息着,却仍不忘提起五哥的“好”。

我手里的水杯微微一颤,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我每天给她擦身、喂饭、换洗,甚至清理排泄物,这些她都看不到,或者说,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五哥远隔千里,偶尔寄点补品,打个电话问候,就成了她口中的“大孝子”。

“娘,您好好休息,药的事您不用操心。”我压下心中的酸涩,强颜欢笑。

妻子在厨房里忙碌着,听到母亲的话,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她嫁给我十年,也跟着我一起伺候了母亲十年,她所承受的委屈和付出,比我只多不少。

“他妈,你别老提五哥了,老三伺候您这些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啊。”妻子终于忍不住替我说了句公道话。

母亲却只是哼了一声:“老五那是孝顺,心眼实,不像有些人,嘴上说着好,心里指不定怎么想的。”

这话犹如一把刀子,狠狠插进我的心窝。我看着母亲苍老而固执的脸,突然觉得前所未有的无力。我付出了十年,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评价?

“娘,您……您怎么能这么说我?”我喉咙干涩,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怎么?我说错了吗?你大哥二姐都说你对你娘没话说,可你五哥才是真孝顺,每年都记得给你娘寄钱寄物,逢年过节更是电话不断,哪像你,守着你娘,却连个笑脸都难得见。”母亲似乎来了精神,说话都利索了些。

我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肉里。笑脸?我伺候你十年,夜不能寐,衣不解带,我还有力气笑吗?我还要怎么笑?

“娘,您身体不舒服,别说这些了,好好休息吧。”妻子赶紧过来拉住我,她知道我快要爆发了。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十年了,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委屈,我早已习惯,但每次听到,心还是会痛。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窗外的月光清冷,照进屋里,映照出我脸上的疲惫和迷茫。我真的不孝顺吗?我扪心自问。我把青春、汗水甚至尊严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了母亲,可为何,在她心里,我却永远比不上远在天边的五哥?

“你到底在图什么啊?”妻子轻声问我,声音里带着心疼和无奈。

我闭上眼睛,眼角竟有些湿润。我在图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是血脉亲情,也许是那份不甘,不甘心被母亲“看不见”的付出,不甘心被她如此轻描淡写地否定。我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渴望她一句发自内心的“老三,你辛苦了”,可这句话,却从未出现过。

二、大年初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是一年春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只有我们家,气氛依旧凝重。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医生说她时日无多,能做的,只是让她尽量舒服些。

大年初一,大哥二姐四妹都带着孩子回来给母亲拜年。他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屋子里瞬间热闹起来。

“娘,给您买了新衣裳,您试试合不合身。”大哥将一件簇新的棉袄递到母亲床前。

“娘,这是我亲手包的饺子,您尝尝。”二姐温柔地笑着,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母亲面前。

“娘,我给您唱首歌,祝您长命百岁!”四妹活泼地凑到母亲跟前,清脆的歌声回荡在屋子里。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围着母亲嘘寒问暖,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来,他们偶尔回来,献上一点“心意”,就能得到母亲的赞赏。而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却早已成了透明人。

“哎呦,我的大儿子、二女儿、四闺女,你们可真是孝顺啊!”母亲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声音带着一丝虚弱,却充满了满足。

她转向我,眼神却只是淡淡地扫过,仿佛我只是个摆设。

“老三啊,你把屋子收拾一下,别让人看了笑话。”她轻声吩咐道,语气里没有半分感激,只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指使。

我心里一凉,苦笑一声,默默地拿起扫帚。

“妈,老三这些年真是辛苦了。”大哥看不过去,说了句公道话。

“辛苦什么?他本来就闲着没事干,不伺候我伺候谁?”母亲不以为然地挥挥手。

大哥瞬间语塞,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

下午,五哥的电话准时打了过来。母亲一听到电话响,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挣扎着要坐起来。

“老五啊!我的乖儿子!你可算出息了!娘为你感到骄傲!”母亲声音瞬间变得洪亮,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妈,您身体好点了吗?我这边工作忙,实在抽不开身回去,您别怪我啊。”五哥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官方的客套。

“不怪不怪,儿子有出息,娘高兴还来不及呢!你好好工作,别惦记着家里,你兄弟姐妹都挺好的,尤其是老三,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母亲的声音里充满了骄傲和满足,仿佛五哥才是她唯一的依靠和骄傲。

我正在门口洗碗,听到母亲的话,手里的碗差点摔碎。她终于提到我了,可这番话,听起来却更像是一种讽刺。

“那就好,那就好,妈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忙完这阵子,一定回去看您。”五哥在电话那头信誓旦旦地承诺。

“好好好,娘等你,娘等你回来。”母亲喜笑颜开,挂了电话后,还不忘跟屋子里的人炫耀:“看我五儿子,多孝顺,时时刻刻惦记着我!”

大哥二姐他们都跟着附和,没有人注意到我铁青的脸色。我妻子却默默地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里充满了心疼。

“老三,别往心里去。”她轻声说。

我摇了摇头,心里那股压抑了十年的怒火,已经快要喷薄而出。我伺候了她十年,她却把所有的赞美和骄傲,都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五哥。这份不公平,我已经忍受到了极限。

那天晚上,我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媳妇儿,我们把妈送到五哥家去住一阵子吧。”我语气平静,眼神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妻子愣住了,随即露出复杂的神色。她知道我这些年受的委屈,也知道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你……你真的决定了?”她小心翼翼地问。

“嗯,我决定了。”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可是……妈她愿意吗?五哥会同意吗?”妻子有些担忧。

“她愿不愿意不重要,五哥同不同意,就看他是不是真的孝顺了。”我冷笑一声,语气里带着一丝决绝。

初五清晨,天还没亮透,鹅毛大雪铺天盖地。我推着坐着母亲的轮椅,妻子在旁帮我提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着母亲的换洗衣物和常用药品。

母亲裹着厚厚的棉被,脸色苍白,但眼神却透露着一丝兴奋,她以为我们要带她去镇上看病,丝毫没有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决绝。

当我们抵达五哥家门口,敲响那扇紧闭的铁门时,五哥打开门,看到我和母亲,瞬间愣在了原地,脸上的笑容僵硬,眼神里充满了惊愕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恐慌,仿佛我带来的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他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仿佛要将我们拒之门外,而母亲,也终于察觉到一丝异样,她的笑容凝固了,疑惑地看向我。

三、敲响五哥的门:孝顺的真相

五哥家住在一个高档小区,环境优美,与我们村里的破旧老屋形成鲜明对比。他这些年事业有成,在城里买了房,娶了城里媳妇,过上了我们这些“泥腿子”羡慕的生活。

“老三?你……你们怎么来了?”五哥终于回过神来,语气里带着一丝强装的镇定,但眼神却始终避开母亲的视线,仿佛在躲避什么。

“五哥,大年初五,我特意把妈给您送过来了。”我语气平静,一字一句,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他虚伪的面具。

“送……送过来?什么意思?”五哥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笑容彻底消失了。

“就是让妈过来跟您住一阵子。”我一字一句地解释,同时推着轮椅往前进了两步。

母亲此刻也完全明白了过来,她看向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一丝难以置信的委屈:“老三!你……你要把我扔在这里?”

“妈,不是扔,是让您来享福的。”我看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没有任何波澜。

“享福?你把我弄到这里来,就是享福?”母亲的语气带着哭腔,身体也开始颤抖。

五哥的脸色变幻莫测,他看了一眼母亲,又看了一眼我,然后又看了看我身后推着的轮椅,以及轮椅上母亲的行李。

“老三,你别开玩笑了,今天大年初五,家里都忙着呢,我这儿也不方便。”五哥终于找了个借口。

“不方便?五哥,您这大房子,难道还住不下一个妈?”我冷笑一声,语气里充满了讽刺。

“老三!你怎么跟五哥说话呢!”母亲突然激动起来,指着我骂道:“我白养你这么大!你竟然敢把我送到老五这里来!老五他要工作,他要养家,哪有时间伺候我!”

“哦?那我就不工作?我就不养家?我就有时间伺候您?”我反问母亲,语气里的苦涩和愤怒再也掩饰不住。

“你!你这个不孝子!”母亲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我的手也颤抖不已。

五哥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我,最终目光落在我妻子身上。

“弟妹,这是怎么回事?老三他疯了吗?”五哥试图向妻子求助,想让她劝我收回这个决定。

妻子眼神复杂地看了五哥一眼,然后轻声说:“五哥,我累了,老三也累了。妈这些年,一直都说您最孝顺,不如就让您来尽尽这份孝心吧。”

妻子的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五哥的脸上。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半个字。

“老五!你快跟老三说,让他把我带回去!我不要在这里!”母亲见五哥迟迟不开口,立刻转向他求助。

五哥的目光终于落在母亲身上,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为难和一丝厌烦。

“妈……您这……您怎么说来就来了?我这家里,也没提前准备啊。”五哥支支吾吾地说,语气里没有一丝欢迎,反而充满了推脱。

“没准备?没准备你可以现在准备啊!你不是孝顺吗?你不是说忙完了就回来孝顺我吗?现在我来了,你却说没准备?”我步步紧逼,不给他任何退缩的机会。

“老三!你怎么回事!你给我住嘴!”母亲气得脸色发白,她颤抖着身体,想从轮椅上站起来,却又无力地跌坐回去。

“妈,您别激动,身体要紧。”我走到母亲身边,想扶住她,却被她一把打开。

“你走开!你这个不孝子!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母亲怒吼道。

五哥的妻子也闻声走了出来,她穿着一件漂亮的丝质睡衣,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被我们的争吵声吵醒的。

“这是怎么了?大清早的,吵吵嚷嚷的。”她皱着眉,眼神里充满了不悦。

当她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阿……阿姨?”她结结巴巴地喊了一声。

“媳妇儿,这是你婆婆,她来家里住一阵子。”我替五哥回答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挑衅。

五哥妻子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她下意识地看了五哥一眼,眼神里充满了责备。

“老三,你别胡闹!你赶紧把妈带回去!”五哥终于绷不住了,他低声对我吼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胡闹?五哥,我胡闹吗?我伺候了妈十年,你却说我胡闹?”我冷笑一声,眼神锐利地看着他:“您不是最孝顺吗?现在,轮到您来尽孝了。”

“你……”五哥气得浑身发抖,却无言以对。

母亲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从震惊变成了绝望。她看着五哥,看着五哥的妻子,再看看我,她终于意识到,她口中那个“孝顺”的五儿子,此刻却是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而我这个“不孝子”,却一直默默地承担着一切。

“老五……你……你真的不欢迎我吗?”母亲声音颤抖,眼神里充满了哀求。

五哥的眼神闪烁不定,他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他妻子更是直接转身进了屋,仿佛没看到我们一样。

“五哥,您就说句痛快话吧,到底收不收留妈?”我步步紧逼,不给他任何退路。

空气中弥漫着尴尬和沉默,只有呼啸的北风,刮得人心凉。

四、虚伪面具下的丑陋:五哥的推诿

五哥站在门口,脸上的表情异常僵硬。他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我,最终将目光落在脚下那堆积如山的雪花上。

“老三,你这样突然把妈送过来,我怎么跟她解释?我跟她一直都说妈身体好好的,住在老家挺自在的,这要是突然把妈接过来,她肯定要多想的。”五哥支支吾吾地找着借口,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推脱。

“跟谁解释?跟您妻子解释?还是跟您的同事朋友解释?您不是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孝子吗?现在真孝顺的时候到了,您反而找起了借口?”我冷笑一声,语气里充满了不屑。

五哥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显然是被我的话激怒了。

“老三,你别太过分!我每年都给家里寄钱,给妈买补品,我尽到我的孝心了!”五哥怒吼道,试图为自己辩解。

“寄钱?买补品?五哥,您知道妈这些年一天要吃多少药吗?您知道她每天需要人翻身多少次吗?您知道她大小便失禁,需要人清理多少次吗?”我步步紧逼,声音越来越大,几乎是在质问:“这些您都用钱解决了吗?您用钱买走了这些肮脏和累人的活儿吗?”

我的话,如同利剑,狠狠地刺中了五哥的痛处。他的脸色由青变白,再由白变红,最终变得一片煞白。

“老三!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你难道想说我这个儿子不孝顺吗?”五哥语气颤抖,眼神里充满了心虚和愤怒。

“我没说您不孝顺,我只是想让您感受一下,这份‘孝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语气平静,但眼神却充满了嘲讽。

母亲此刻已经彻底清醒过来,她看着五哥那副避之不及的模样,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口中引以为傲的“孝顺儿子”,只是个虚有其表的“纸老虎”。

“老五……你……你真的不想我来吗?”母亲颤抖着声音,语气里充满了悲伤和绝望。

五哥听到母亲的话,身体猛地一颤。他想说什么,却又被他妻子在屋里喊了一声:“老五,你杵在门口干什么?还不快进来!”

五哥的妻子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的脸色比之前更加难看,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我们的对话。

“阿姨,您看这大冷天的,您身体又不好,不如先回去休息吧。”五哥的妻子语气冰冷,没有一丝温度,眼神里充满了不耐烦和嫌弃。

“弟媳,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妈身体不好,难道不应该得到更好的照顾吗?”我冷声问道。

“老三,你别道德绑架!我们是两口子,每天都要上班,家里还有孩子要上学,哪有时间伺候病人!”五哥的妻子毫不客气地反驳道,语气里充满了怨气。

“哦?那我们就不上班吗?我们家里就没有孩子要上学吗?这些年,是谁在伺候病人?”我反问道,语气里充满了愤怒。

“你……你少在这里胡搅蛮缠!我们可不像你,整天游手好闲,伺候个老太太就能当饭吃!”五哥的妻子尖锐地讽刺道。

我的妻子再也忍不住了,她走到五哥妻子的面前,眼神里充满了怒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伺候个老太太就能当饭吃?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们付出了什么?我们牺牲了多少?你以为我们伺候妈是理所当然的吗?”

“哎呦,瞧瞧这,还委屈上了?你们要是伺候不了,当初就别伺候啊!”五哥的妻子阴阳怪气地说道。

“你!”我妻子气得脸色发白,身体也微微颤抖。

“够了!都给我住嘴!”五哥终于爆发了,他冲着我们吼道,语气里充满了烦躁和愤怒。

“老三,你赶紧把妈带走!今天这事儿,就当没发生过!”五哥语气强硬,眼神里充满了威胁。

“没发生过?五哥,您是在开玩笑吗?您难道真的想把妈扔在门口不管吗?”我冷冷地看着他,语气里充满了失望。

“老三,你别逼我!”五哥的额头青筋暴起,他显然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

“我没逼您,五哥,我只是想让您做回您自己,做回那个母亲口中‘最孝顺’的儿子。”我声音平静,但字字句句却像一把刀,直插五哥的心脏。

五哥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羞愧,也有那么一丝难以察觉的恐惧。

母亲此刻已经泣不成声,她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如刀绞。她终于看清了所有人的真面目,她引以为傲的“孝顺”儿子,为了自己的面子和生活,竟然可以将她拒之门外。而那个她一直“看不上”的“不孝子”,却始终陪在她身边,不离不弃。

“老三……我……我回去吧……”母亲颤抖着声音说,语气里充满了绝望和疲惫。

我看着母亲苍老而绝望的脸,心里也涌起一阵悲凉。我本想让五哥承担起他的责任,让他明白“孝顺”二字的分量,却没想到,最终伤到的,却是母亲的心。

“妈,您别说话了,我们回家。”我走到母亲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冰冷而颤抖。

“你……你真的要走?你真的要把妈带走?”五哥见我真的要走,语气里竟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

“五哥,您不是想让我把妈带走吗?我成全您。”我冷笑一声,推着轮椅转身离去。

五、雪中归途,母亲的泪与我的心痛

大年初五,鹅毛大雪漫天飞舞。我推着母亲的轮椅,妻子紧随其后,我们一行三人,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来时,母亲充满期待,以为是一场短暂的“探亲”之旅,而归去时,她的背影却写满了绝望和凄凉。

雪花落在母亲的脸上,与她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她的视线。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流着泪,身体不停地颤抖着。

“妈,您冷吗?我给您多盖件衣服。”妻子走上前,体贴地为母亲拉紧了棉被。

母亲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地说:“不冷……心凉……”

我听到母亲的话,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我的本意,是想戳破五哥的虚伪,却没想到,最终伤到的,却是母亲的心。

“妈,您别这样,这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带您去。”我停下脚步,蹲下身,看着母亲苍老的脸,语气里充满了自责和歉意。

母亲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怨恨,有自责,也有那么一丝难以言说的悲凉。

“老三……你……你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老五那里去?你知不知道,娘的心,有多痛……”母亲声音颤抖,再也抑制不住地哭了出来。

“妈,我……我只是想让五哥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我低声解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和不甘。

“他孝顺不孝顺,娘心里有数!可你这样做,让娘的脸往哪儿放?让娘怎么去见村里的人?”母亲的语气里充满了愤怒和羞耻。

“脸面?妈,您觉得脸面重要,还是您的身体和感受重要?这十年,您一直把我当空气,把我当成理所当然的免费保姆,您可曾想过我累不累?我委不委屈?”我的情绪也有些失控,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嘶哑。

母亲的哭声戛然而止,她呆呆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她或许从未想过,我这个在她眼中“逆来顺受”的儿子,会有一天对她发出如此歇斯底里的质问。

“老三……你……你竟然这样说娘……”母亲声音颤抖,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受伤。

“我就是这样说!妈,您真的觉得,我的付出,就那么理所当然吗?我真的就比不上远在千里之外的五哥吗?”我近乎咆哮着,将这十年积压在心底的所有委屈和不满,全部倾泻而出。

妻子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她知道我有多么不容易,也知道我这些年承受了多少不公。

母亲的眼泪再次涌出,她看着我,眼神从震惊变成了痛苦,再从痛苦变成了悔恨。她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口。

“妈,您别哭了,是我不好,我不该说那些话。”我看到母亲痛苦的表情,心里也充满了悔恨。我本想让她明白我的苦衷,却又把她伤得更深。

“老三……娘对不起你……娘真的对不起你……”母亲颤抖着声音说,语气里充满了深深的自责。

这是十年来,母亲第一次对我说“对不起”。我听到这句话,身体猛地一颤,眼泪也瞬间模糊了视线。我这十年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甘,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某种回应。

“妈,您别这么说,您是我的母亲,没有谁对不起谁。”我声音哽咽,紧紧握住母亲冰冷的手。

“娘这些年,是老糊涂了……是娘对不起你……娘一直以为老五最孝顺,娘把他当成骄傲,却把你……把你当成了透明人……”母亲声音颤抖,语气里充满了悔恨和愧疚。

“妈……”我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感受着她手心传来的颤抖和温度。

雪花还在不停地飘落,将我们的身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这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压在心头十年的巨石,终于被搬开。

我们默默地走着,雪地上留下了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记。母亲不再哭泣,只是静静地靠在轮椅上,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一丝难以察觉的释然。

回到家,我把母亲抱到床上,妻子为她准备了热水和热饭。母亲看着我们忙碌的身影,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老三,媳妇儿,你们……你们累不累?”母亲突然开口问道,声音有些沙哑。

“不累,妈,我们不累。”我强忍着疲惫,微笑着回答。

“是啊,妈,您好好休息,我们不累。”妻子也附和道。

母亲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她看着我,眼神里不再有往日的轻视,而是充满了深深的爱意和愧疚。

那一晚,母亲睡得格外安稳。我也终于能够安然入睡,这些年来,第一次没有在睡梦中惊醒,也没有被母亲的呼唤声吵醒。

六、病榻前的转变,母亲的真心话

从五哥家回来后,母亲就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动辄抱怨,不再提及五哥,甚至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我呼来喝去。取而代之的,是眼神里的温柔,和偶尔脱口而出的一两句“老三,你辛苦了”。

这简单的几个字,对我而言,却是比任何赞美和回报都珍贵。它像一道暖流,瞬间涌入我冰冷的心房,将积压了十年的委屈和不甘,一点点融化。

“老三啊,娘知道你这些年不容易。娘以前是老糊涂了,看不清事实,总觉得你五哥出息了,就是娘的骄傲。却没看到,真正陪在娘身边的,是你。”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母亲坐在床上,拉着我的手,语气里充满了真诚和愧疚。

我鼻子一酸,眼眶有些湿润。这句话,我等了十年,期盼了十年,如今终于从母亲口中说出,却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酸涩。

“妈,您别这么说,您是我的母亲,我照顾您是应该的。”我轻声说,声音有些哽咽。

“不,不是应该的。”母亲摇了摇头,眼神里充满了自责:“娘以前总觉得,你没出息,就应该伺候娘,把娘当成拖累。可现在娘才明白,你才是娘最宝贵的依靠。老五他虽然出息了,可他一年到头都回不来几次,电话里说得再好听,也抵不过你实实在在的付出。”

我看着母亲苍老而真诚的脸,心里的委屈和不甘,终于彻底烟消云散。

“妈,您能明白就好。”我反握住母亲的手,语气里充满了释然。

“老三啊,娘想求你一件事。”母亲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犹豫。

“妈,您说吧,只要我能做到,一定为您做到。”我认真地回答。

“娘……娘想去看看你五哥,想亲自跟他说声对不起。”母亲的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愧疚,也有那么一丝对五哥的担忧。

我愣住了。母亲竟然想去跟五哥道歉?她不是被五哥拒之门外了吗?

“妈,您想跟五哥道什么歉?”我疑惑地问道。

“娘想跟他说,娘以前太偏心了,不该让他背负那么大的压力。娘也想告诉他,以后他不用再假装孝顺了,娘已经看到了真相。”母亲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我看着母亲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母亲是真的变了,她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孝顺”,而是开始关心每个儿女的真实感受。

“妈,您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等您身体好些了,我再带您去。”我安慰道。

“不,老三,娘等不及了。娘想在他还能听得进去的时候,把这些话说清楚。”母亲语气坚决。

我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知道母亲的心意已决,既然她想去,我就应该支持她。

“好,妈,我带您去。不过,这次,我不会让您再受委屈了。”我语气坚定地说道。

母亲欣慰地笑了,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那天晚上,我把母亲的变化告诉了妻子,妻子也感到非常欣慰。

“老三,妈终于明白你的好了,你这些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妻子轻轻地抱住我,声音里充满了心疼和喜悦。

我紧紧地抱住妻子,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这十年来,她一直默默地支持我,理解我,陪我一同承受着所有的委屈和辛酸。

“媳妇儿,谢谢你,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我哽咽着说。

“傻瓜,我们是夫妻,不分彼此。”妻子轻声安慰我。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细心地照顾母亲,而母亲也更加依赖我。我们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照顾者与被照顾者”,慢慢变成了真正的母子情深。她会主动问我累不累,会心疼我手上的老茧,甚至会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那些我从未听过的,关于她的青春和梦想。

母亲的身体虽然每况愈下,但她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好。她开始主动和村里的人聊天,不再炫耀五哥的“孝顺”,而是更多地谈论我的细心和体贴。村里的人也都看出了母亲的变化,对我的评价也渐渐改变。

“老三啊,你娘现在可真是享福了,有你这么个孝顺儿子。”邻居大婶看到我推着母亲在院子里晒太阳,羡慕地说道。

我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委屈和不甘。因为我明白,真正的孝顺,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金钱能衡量,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伴和付出。

七、再访五哥家:一次迟来的对白

一个月后,母亲的身体稍微有了好转。我联系了五哥,告诉他母亲想去看看他。五哥在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答应了。他显然有些忐忑,但也无法拒绝母亲的请求。

再次来到五哥家,依旧是大雪纷飞。但这次,我的心里没有了怒火和不甘,只有一种平静。母亲的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期待和委屈,只有一种淡然和释然。

五哥和他的妻子都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不自然和尴尬。五哥的妻子甚至还挤出了一丝笑容,虽然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妈……您来了……”五哥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嗯,我来了。”母亲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一丝责备。

我推着母亲进入屋里,五哥的妻子赶紧帮我们把行李拿了进来,然后端茶倒水,比上次热情了许多。显然,上次的冲突,让他们也反思了不少。

“妈,您……您身体好点了吗?”五哥小心翼翼地问道。

“好多了,多亏了老三。”母亲轻声说,眼神里充满了对我的依赖。

五哥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显然是被母亲的话刺了一下。

“老五啊,娘今天来,不是来责怪你的。”母亲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但却异常坚定。

五哥和他的妻子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显然不明白母亲的意思。

“娘这些年,一直都觉得你最孝顺,是你给了娘长脸,是你让娘在村里抬得起头。娘也一直把你当成骄傲,觉得你出息了,就什么都好。可娘却没有看到,你在外面打拼,有多么不容易。娘也没有看到,你为了娘的身体,为了家里的生活,付出了多少心血。”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眼泪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五哥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看着母亲,眼神里充满了震惊。他或许从未想过,母亲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娘……您……”五哥想说什么,却又被母亲打断。

“老五啊,娘也想跟你说声对不起。娘以前太偏心了,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你身上,给你造成了那么大的压力。娘以前总是抱怨你回不来,总是抱怨你没有亲手伺候娘,可娘却忘了,你在外面打拼,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娘。”母亲的声音充满了自责和愧疚。

五哥的眼眶也开始泛红,他看着母亲,眼神里充满了痛苦和悔恨。

“妈,您别这么说,都是我的错,我不孝,我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五哥哽咽着说,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不是你的错,老五,是娘的错。娘以前一直觉得,孝顺就是出人头地,就是光宗耀祖。可娘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孝顺,是陪伴,是理解,是付出,是爱。老三他,才是真正孝顺的儿子。”母亲拉着五哥的手,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包容。

我站在一旁,看着母亲和五哥的对话,心里百感交集。母亲终于明白了我的付出,五哥也终于卸下了他背负多年的虚伪。

五哥的妻子站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她或许也从未见过五哥如此真情流露,也从未听过母亲如此真诚的表白。

“妈,我……我真的对不起您……我这些年,一直都活在您的期望里,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我怕您失望,我怕别人说我不孝顺,所以我才一直假装孝顺……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五哥哽咽着说,声音充满了悔恨。

“老五,娘不怪你。娘只希望你以后,能活得真实一些,活得轻松一些。”母亲轻轻地拍着五哥的手,语气里充满了理解和心疼。

“妈……”五哥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泣不成声。

那一刻,屋子里的气氛变得异常温馨。冰冷的雪花,也仿佛被这股暖流融化了。

八、释然与和解:亲情的回归

在五哥家待了一周,母亲和五哥之间的关系,有了巨大的改善。五哥不再像以前那样回避母亲,甚至会主动推着母亲出去散步,给她讲一些城里的趣事。他的妻子也变得热情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冷冰冰的。

“妈,您想吃什么,我给您做。”五哥的妻子主动询问母亲的喜好。

“不用麻烦了,你们忙,我自己能行。”母亲微笑着说,语气里充满了体谅。

“不麻烦,妈,您想吃什么,尽管说。”五哥的妻子语气真诚,眼神里充满了歉意。

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欣慰。母亲不再是那个被冷落的“烫手山芋”,五哥也不再是那个虚伪的“孝顺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在一点点修复,一点点回归到亲情最纯粹的样子。

一天晚上,我坐在客厅里,听到母亲和五哥在房间里聊天。

“老五啊,娘知道你工作忙,以后不用总往家里寄钱了,娘有老三照顾着,什么都不缺。”母亲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

“妈,您别这么说,我给您寄钱,是应该的。”五哥的声音有些沙哑。

“老五,娘不是那个意思。娘是想说,钱再多,也比不过陪伴。娘现在最想的,就是你们兄弟姐妹都能好好的,都能幸福。”母亲语重心长地说道。

五哥沉默了许久,然后才轻声说:“妈,我明白了。以后,我会常回来看您,也会多给老三他们打电话,问候他们。”

我听到五哥的话,心里暖暖的。他终于不再把“孝顺”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将其融入到真正的亲情之中。

离开五哥家那天,五哥和他的妻子一直把我们送到小区门口。

“妈,您回去好好休息,我过段时间就回去看您。”五哥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眼神里充满了不舍。

“好好好,老五啊,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母亲微笑着说,眼神里充满了慈爱。

五哥又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真诚地说:“老三,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谢谢你,谢谢你帮我上了一课。”

我看着五哥真诚的眼神,心里所有的怨恨和不甘,都烟消云散。

“五哥,都是一家人,不用说这些。”我微笑着说。

“不,老三,我必须说。你才是真正孝顺的儿子,我以前,真的太自私了。”五哥语气里充满了自责。

我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亲情,终究是血浓于水。经历了这场风波,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也终于被彻底打破。

回到家,母亲的精神状态更好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而是经常主动和我们聊天,讲一些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她甚至开始主动关心我和妻子的生活,会问我工作累不累,会问妻子身体好不好。

“老三啊,你媳妇儿真是个好媳妇儿,这些年跟着你受苦了,你可得好好对她。”母亲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

“妈,我知道,我会的。”我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

母亲的身体虽然越来越差,但她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好。她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眼神里充满了满足和安详。

有一天,我推着母亲在院子里晒太阳,她突然开口问道:“老三啊,如果有一天娘不在了,你可千万别怪老五,他也是被娘给逼的。”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母亲虽然嘴上说着不怪五哥,但心里还是替他感到愧疚和担忧。

“妈,您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强忍着悲伤,安慰道。

“傻孩子,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娘这辈子,有你们这些孩子,值了。特别是你,老三,娘真的对不起你,也谢谢你。”母亲声音虚弱,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我紧紧地握住母亲的手,泪水模糊了视线。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后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份迟来的认可,一份真挚的爱。

九、母亲的离世与亲情的升华

那年冬天,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她走得很安详,脸上带着一丝满足的微笑,仿佛终于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去往了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母亲的葬礼上,五哥从千里之外赶了回来。他憔悴了许多,眼神里充满了悲伤和悔恨。他跪在母亲的灵前,痛哭流涕,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妈,儿子不孝”。

大哥二姐四妹也都来了,他们也流着泪,追忆着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

我看着他们,心里没有了往日的怨恨和不甘,只有一种平静和释然。母亲的离世,虽然让我感到悲痛,但也让我们的亲情,得到了真正的升华。

葬礼结束后,五哥找到我,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老三,妈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感谢你。她最后的心愿,也是希望我能好好对待你,好好对待你的媳妇儿。”五哥声音沙哑,眼神里充满了愧疚。

“五哥,妈走得很安详,她没有遗憾了。”我轻声说。

“不,老三,我心里有遗憾。我欠妈的,也欠你的。”五哥语气坚定,“以后,家里有任何事,你只管跟我说。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顾着自己的‘体面’,而忽略了真正的亲情。”

我看着五哥真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温暖。一场风波,让亲情回归本真,让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彻底消融。

五哥留了下来,帮我处理母亲的后事。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城里人”,而是真真正正地融入到这个家里,和我们一起分担悲伤,一起承担责任。

那段时间,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有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理解。我们一起回忆母亲生前的故事,一起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母亲的离世,虽然带走了她的生命,却也让我们的亲情,变得更加紧密和深厚。

十、新的开始与情感的沉淀

母亲去世后,我和妻子的生活回归了平静。但这份平静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和理解。我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老三”,而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母亲最终认可的“孝顺儿子”。

五哥也兑现了他的承诺,他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我和妻子,也会定期寄些钱回来,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强调。他还会主动联系大哥二姐四妹,组织家庭聚会,让大家都能经常见面。

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大家不再计较得失,不再互相攀比,而是真心实意地关心彼此。

每年的大年初五,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那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我推着轮椅,将她送到五哥家门口的场景。想起母亲那句“心凉”,和五哥那副避之不及的嘴脸。

但现在,这些记忆不再让我感到痛苦和愤怒,反而多了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孝顺,从来都不是一场作秀,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和责任。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存在于日常的陪伴中,存在于细致的照料中,存在于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中。

母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孝顺,也终于卸下了她多年来对五哥的期待和压力。而我,也从十年的委屈和不甘中走了出来,获得了母亲迟来的认可,也找回了内心真正的平静。

生活还在继续,但我知道,从今往后,我将以一颗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因为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而是活在自己的心里,活在亲情的温暖里。

十年奉献,一场大年初五的“送母”闹剧,撕开虚伪面具,让亲情回归本真。

母亲在生命的最后,终看清真孝顺,我亦从委屈中解脱。

这场风波,虽曾撕裂,却终促成兄弟和解,让爱与理解在亲人之间流淌,绘就一幅触动人心的亲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