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远嫁后音信全无,母亲翻山越岭寻到她家,推开门瞬间泪崩

发布时间:2025-07-16 06:56  浏览量:1

"你女儿被人家踢了!"刘大嫂的话如晴天霹雳。

"你胡说什么?"方秀兰脸色铁青。

"胡说?半年没音信,连你住院都不回来!"刘大嫂得意地挥着手机,"我侄女在那边打听清楚了,你女儿早就..."

"闭嘴!"方秀兰怒吼一声,手里的锄头差点砸向刘大嫂。

全村人都围了过来,指指点点。有人说方慧敏在城里被抛弃了,有人说她可能遇到了不测,更有人恶毒地猜测她做了见不得人的事。

方秀兰听着这些流言蜚语,心如刀割。女儿远嫁千里之外,原本每周都会打电话,可半年前突然断了音信。电话打不通,短信石沉大海。54岁的方秀兰再也坐不住了,她要亲自去城里,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女儿。

01

刘大嫂的话像病毒一样在村子里传播,不到半天时间,整个村子都知道了方慧敏"失踪"的事。

方秀兰坐在家里的小板凳上,怀里抱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照片里的慧敏笑得那么灿烂,扎着两个小辫子,怯生生地站在学校门口。那是她第一天上学时拍的照片,方秀兰记得那天早上自己紧张得比女儿还厉害,生怕她在学校受委屈。现在女儿长大了,嫁到千里之外,却音信全无,这让方秀兰的心如刀绞。

慧敏从小就是她的骄傲。丈夫因为一场意外早早离世时,慧敏才八岁。那时候方秀兰觉得天都塌了,是女儿稚嫩的小手拉着她,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会保护你的。"从那一刻起,方秀兰就发誓要把女儿培养成才。

她省吃俭用,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做点手工贴补家用。慧敏也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村里人都说:"秀兰家的丫头有出息,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方秀兰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得。

慧敏果然没有让她失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方秀兰抱着女儿哭了整整一夜。她哭是因为高兴,更是因为舍不得。女儿要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大学四年,慧敏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家,还经常写信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方秀兰不识几个字,每次都要找村里的老师帮忙读信。听着女儿在信里说想念家乡的饭菜,想念妈妈的怀抱,方秀兰既心疼又骄傲。

毕业后,慧敏留在了城里工作。她说城里机会多,工资高,可以更好地照顾妈妈。方秀兰虽然舍不得,但也明白女儿的选择是对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外跑,谁还愿意回到这个偏僻的山村?

两年前春节,慧敏带回来一个男朋友程建华。小伙子戴着眼镜,斯文有礼,说话轻声细语,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他对慧敏很体贴,吃饭时主动给她夹菜,聊天时总是认真地听她说话。方秀兰在心里暗暗点头,觉得这个女婿不错。

"妈,我要嫁给建华。"慧敏拉着方秀兰的手,眼中满含幸福的光芒。

方秀兰心里五味杂陈。女儿找到了好归宿,她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一想到女儿要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她就忍不住难过。"那么远,妈以后想见你一面都难。"

"妈,现在交通方便,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我会经常回来看您的,保证一年回来好几次。"慧敏撒娇般地摇着母亲的胳膊。

"好好好,只要你幸福就行。"方秀兰含泪笑了。

婚礼办得很简单,就在村里的礼堂举行。程建华的父母也来了,都是知书达理的人,对方秀兰也很客气。看着女儿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新郎的手臂走向红地毯,方秀兰既高兴又不舍。女儿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可是从此以后,她就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

新婚后的慧敏确实遵守了承诺,每周都会打电话回家。每个周日晚上七点,方秀兰都会守在电话旁边,等待女儿的来电。慧敏会在电话里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描述城里的新鲜事物,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有时候聊起来没完没了,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

"妈,城里的超市可大了,什么东西都有。下次我带您来玩玩。"

"妈,建华今天给我买了件新衣服,可漂亮了。"

"妈,我们搬了新家,房子更大了,还有个阳台可以种花。"

听着女儿兴奋的声音,方秀兰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女儿过得幸福,她就放心了。

直到半年前,这种美好的联系突然断了。

起初方秀兰以为女儿忙,没有在意。城里人工作压力大,偶尔忙得顾不上打电话也是正常的。可是一周过去了,电话还是没有来。方秀兰开始坐不住了,主动拨通了女儿的电话。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冰冷的机械声音传来,方秀兰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她连续拨打了十几次,都是同样的提示音。是不是女儿换号码了?还是手机坏了?

方秀兰又给程建华打电话,结果也是关机。她开始慌了,连忙给女儿发短信:"慧敏,妈妈想你了,有空给妈妈回个电话。"短信发出去了,却石沉大海。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时间一点点过去,女儿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方秀兰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手机从不离身,生怕错过女儿的电话。可是等来的只有失望。

两个月后,方秀兰生病住院了。她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的还是女儿。她让同病房的病友帮忙给慧敏发微信,告诉她妈妈生病了,希望她能回来看看。消息发出去了,却没有任何回音。

出院后,方秀兰的病情时好时坏,但她最担心的还是女儿的安危。春节快到了,她满怀希望地等着女儿回家过年,可是等来的却是更大的失望。除夕夜,村里家家户户都团团圆圆,只有方秀兰一个人对着电视发呆。

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了。起初大家还为方秀兰说好话,说可能是女儿工作太忙了,没时间联系家里。但时间一长,风言风语就多了起来。

在村口的小店里,几个妇女聚在一起嗑瓜子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方慧敏。

"城里人就是现实,有钱的时候什么都好说,没钱了就翻脸不认人。"

"说不定人家早就看不上咱这穷亲戚了。"

"城里的男人都花心,玩腻了就换人,这种事多了去了。"

这些话传到方秀兰耳朵里,就像一根根针扎在她心上。她不相信女儿会是那样的人,慧敏从小就善良懂事,怎么可能因为嫁了城里人就忘记养育之恩?她更不相信程建华会做出对不起慧敏的事,那个斯文的小伙子看起来那么可靠。

可是女儿的失联确实让她心如刀割。夜深人静的时候,方秀兰常常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星,想象着女儿在千里之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是否安好?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愿意联系家里?种种猜测在她心中翻腾,让她夜不能寐。

刘大嫂今天的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方秀兰再也忍不住了,她要亲自去城里找女儿。不管女儿发生了什么事,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她都要亲眼看看,亲耳听听。

"我要去城里找慧敏。"方秀兰对邻居张婶说。

"你一个老太太,人生地不熟的,去那么远干什么?万一找不到人,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张婶劝道。

"我必须去。她是我的女儿,我不能不管她。就算她真的不要我这个妈了,我也要当面问个明白。"方秀兰的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

"可是路费呢?你哪来的钱?"

方秀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咬咬牙说:"卖房子。"

张婶吓了一跳:"你疯了?那是你唯一的家产,卖了你住哪里?"

"女儿比房子重要。只要能找到她,就算我无家可归也值得。"方秀兰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

02

卖房子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村里的富户王老板当天下午就带着现金上门了。他一直想买方秀兰家的宅基地扩建厂房,听说她要卖房,立马就来了。

三万五千元,这是方秀兰和已故丈夫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房子的全部价值。

王老板数着一叠叠钞票,方秀兰的手在颤抖。这房子承载着太多回忆,院子里的那棵梧桐树是丈夫生前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枝繁叶茂。墙角的那口老井,是他们新婚时一起挖的,夏天的时候井水甘甜清凉。客厅里那张方桌,是慧敏小时候写作业的地方,桌面上还留着她练字时留下的印迹。

方秀兰闭上眼睛,仿佛又听到了丈夫的笑声,看到了女儿在院子里嬉戏的身影。那时候一家三口虽然穷,但过得很幸福。每到春天,梧桐花开满树,慧敏总是踮着脚尖想要摘花,丈夫就把她高高举起,让她够到最美的那朵。

"秀兰,你真的想好了?"王老板有些不忍心,"这房子卖了,你以后住哪里?"

方秀兰睁开眼睛,眼中满含着不舍,但语气坚定:"想好了。女儿比什么都重要。"

她颤抖着手接过钱,一张张地数着。这些钱在别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农村老太太来说,这是她的全部身家。现在为了找女儿,她把所有的退路都断了。

王老板看着方秀兰苍老的面容,心中也有些不忍:"要不这样,房子我先买下,如果你以后想回来,我可以便宜点卖给你。"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想这房子我是回不来了。"方秀兰苦笑着摇摇头,"能不能请你照顾一下院子里的那棵梧桐树?那是我丈夫种的,有纪念意义。"

"一定,一定。"王老板连忙点头。

当天晚上,方秀兰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心情五味杂陈。家具都被邻居们帮忙搬走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和满屋子的回忆。她看着那些熟悉的墙壁,想起了无数个夜晚在这里等待女儿电话的情景。

第二天一早,几个老姐妹来送她。张婶红着眼睛说:"秀兰,到了城里小心点,那边人生地不熟的,千万别被骗了。"

"有什么事赶紧给我们打电话,就算帮不上忙,也能给你出出主意。"李婶也舍不得她。

"找到慧敏了记得报个平安,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王婶拉着她的手,眼圈都红了。

方秀兰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些老姐妹跟她相处了几十年,虽然平时磕磕碰碰,但关键时刻还是真心关心她的。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连刘大嫂也来了,脸上带着愧疚的表情:"秀兰,我...我之前说话不中听,你别往心里去。"

"没事,我知道你也是为我着急。"方秀兰勉强笑了笑。

村口的班车准时到了,方秀兰背着一个破旧的行李包上了车。行李包里装着几件换洗衣服、一些干粮,还有那张写着女儿地址的纸条。她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夹在内衣口袋里,生怕弄丢了。

透过车窗,她看着渐渐远去的村庄,心中满怀不舍。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这个埋葬着丈夫的地方,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也许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为了女儿,她义无反顾。

班车在山路上颠簸着前进,方秀兰紧紧抓着座椅扶手,心情忐忑不安。她这辈子除了去过县城,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现在要去那么远的城市,她心里既兴奋又害怕。

两个小时后,班车到了县城。方秀兰拖着行李包,在熙熙攘攘的汽车站里寻找去海滨城市的长途车。汽车站里人来人往,各种方言混杂在一起,让她有些眼花缭乱。

"大妈,您要去哪里?"一个年轻的售票员主动过来询问。

"我要去...去这个地方。"方秀兰拿出纸条,上面写着海滨城市的名字。

"哦,那边有班车,下午两点发车。"售票员指了指候车厅的一个角落。

方秀兰买了票,在候车厅里等了三个小时。她舍不得买午饭,就吃了从家里带的干粮。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旅客,她心中充满了对城市生活的好奇和对即将见到女儿的期待。

下午两点,长途车准时发车。这是一辆豪华大巴,座椅很舒适,还有空调。方秀兰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车窗外飞快掠过的风景。山川、田野、村庄、小城,一幕幕地从眼前闪过,她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玩着手机,听着音乐,有说有笑。方秀兰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能感受到那种青春的活力。她想起了女儿,慧敏现在应该也是这样充满朝气的年纪吧?

夜幕降临,车厢里安静了许多。方秀兰靠在座椅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她一遍遍地想象着见到女儿时的情景,想象着慧敏扑进她怀里撒娇的样子。可她又害怕,害怕听到自己不愿意听到的答案,害怕面对可能的残酷现实。

如果女儿真的被抛弃了怎么办?如果她过得不好怎么办?如果她不愿意跟自己回家怎么办?各种可能性在她脑海中翻腾,让她心神不宁。

但不管怎样,她都要见到女儿。这是她心中唯一的信念,也是支撑她走到现在的全部力量。

03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方秀兰疲惫的脸上,长途汽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她下了车,看着眼前的陌生城市,一时间有些茫然失措。

高楼大厦如森林般林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到处都是匆匆忙忙的行人,没有人会在意一个背着破旧行李包的农村老太太。

这里的一切都和家乡截然不同。天空被高楼分割成不规则的碎片,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的味道,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方秀兰站在车站门口,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一个陌生星球的外来者。

她紧紧抓着那张写有地址的纸条,手心里都是汗。海滨花园小区18栋1805,这几个字她已经看了无数遍,但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她该如何找到这个地方呢?

方秀兰鼓起勇气,走向一个看起来比较和善的中年男子。"大哥,请问您知道海滨花园小区怎么走吗?"

男子看了她一眼,皱了皱眉头,摆摆手快步走开了。方秀兰的脸有些发烫,但她没有放弃。她又走向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姑娘,能问问您知道海滨花园小区在哪里吗?"

女孩戴着耳机,根本没听到她说话,径直走过去了。方秀兰心里有些失落,但她明白城里人都很忙,没时间搭理她这样的外来人。

就这样,她问了十几个人,大多数人都很冷漠,要么摆手拒绝,要么根本不搭理她。方秀兰的信心开始动摇,眼圈也有些红了。女儿就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可她连路都找不到,这可怎么办?

正当她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年轻人主动走了过来。"大妈,您是不是迷路了?需要帮忙吗?"

方秀兰如获救星,连忙拿出地址条子:"好心人,我要找这个地方,您知道怎么走吗?"

年轻人看了看地址,点点头:"我知道这个小区,离这里还挺远的。您得先坐公交车到市中心,然后转车才能到。"

他详细地告诉方秀兰该坐哪路公交车,在哪里转车,还特意在纸条背面画了个简单的路线图。方秀兰感激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一个劲地说谢谢。

"大妈,您一个人来城里,家人知道吗?要不要先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年轻人关心地问。

"我是来找女儿的,半年没联系了,我担心她出事。"方秀兰说着,眼圈又红了。

"那您一路小心,希望您能找到女儿。"年轻人真诚地祝福道。

方秀兰拖着行李包,按照年轻人的指示来到公交车站。看着复杂的路线图和各种各样的站牌,她又懵了。哪路车去市中心?站牌上密密麻麻的字她大多不认识,心里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一个穿着制服的公交车司机注意到了她的窘境,主动过来询问:"大妈,您要去哪里?"

方秀兰把地址给他看,司机想了想说:"您坐我这班车,坐到终点站,然后转乘36路就能到。"

方秀兰感激地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厢里人很多,有上班族、学生、买菜的阿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她看着窗外飞快掠过的街景,心情既紧张又期待。

这座城市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也要繁华得多。街道两旁商店林立,霓虹灯闪烁,人们穿着时髦的衣服匆匆而过。女儿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难怪她不愿意回到那个偏僻的小山村。

一个小时后,方秀兰转乘了36路公交车。车越开越偏,周围的建筑也从商业区变成了住宅区。终于,海滨花园小区到了。

小区门口比方秀兰想象的要气派得多,有宽敞的大门,漂亮的绿化,还有保安值班。她拖着行李包走到门口,立刻就被保安拦住了。

保安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着这个背着破旧行李包、穿着朴素的农村老太太,眼中带着明显的警惕。"您找谁?"

"我找我女儿,方慧敏,她住在18栋1805。"方秀兰拿出地址条子,递给保安看。

保安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奇怪。他抬头打量了方秀兰几眼,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方秀兰心里涌起不祥的预感。

"哦,你说18栋1805啊..."保安顿了顿,"您还是自己上去看看吧。"

这个回答让方秀兰更加不安了。她感觉保安的话里有话,但又不知道该问什么。难道女儿真的出事了?还是她已经搬走了?

"师傅,请问我女儿她...她还住在那里吗?"方秀兰小心翼翼地问。

保安看了她一眼,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这个我不太清楚,您还是上去问问吧。"

进了小区,方秀兰发现这里真的很漂亮。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这样的环境确实比农村好很多,女儿能住在这里,说明她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可是为什么保安的表情那么奇怪呢?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呢?方秀兰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18栋是个很高的楼,方秀兰站在楼下抬头望去,感觉它高得像是要戳破天空。电梯她不会用,只能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每爬一层她的心跳就加快一分。

10楼、11楼、12楼...方秀兰的腿开始发软,汗水湿透了后背。她从来没有爬过这么高的楼,感觉每一步都异常沉重。但一想到即将见到女儿,她又充满了力量。

15楼、16楼、17楼...方秀兰扶着楼梯扶手,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她的心脏狂跳不止,不知道是因为爬楼累的,还是因为紧张。

18楼终于到了。方秀兰扶着墙壁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走廊里很安静,只有她急促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响。1805就在走廊尽头,她慢慢走过去,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

站在1805门前,方秀兰的心跳如擂鼓般响亮。

04

"慧敏!慧敏你在吗?"方秀兰一边推门一边喊着女儿的名字。

就在这时,楼梯间传来了脚步声。方秀兰回头一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缓缓走上来,是程建华。

程建华看到方秀兰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手里提着一袋药,呆呆地站在楼梯口,半天说不出话来。

"建华..."方秀兰的声音颤抖着,"慧敏呢?她在哪里?"

程建华的眼圈瞬间红了,他快步走过来,哽咽着说:"妈...您怎么来了?慧敏她...她在里面。"

"她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方秀兰紧紧抓住程建华的胳膊,"快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

程建华低着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妈,慧敏她...她得了很严重的病。我们本来不想让您担心,但是..."

"什么病?快说!"方秀兰急得快疯了。

程建华颤抖着手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子里很安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病房的气息。

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各种药瓶、药盒,有些还没拆封,有些已经用了一半。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用药时间表,上面用红笔圈了很多日期。

"慧敏在卧室里休息。"程建华压低声音说,"妈,您要有心理准备,她现在的样子...和以前差别很大。"

方秀兰的手紧紧攥着程建华的衣袖:"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我的女儿。"

程建华轻轻推开卧室的门,里面传来微弱的咳嗽声。

"慧敏,有人来看你了。"程建华轻声说道。

卧室里的窗帘紧闭着,只有床头的一盏小夜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空气中那股消毒水的味道更浓了,还夹杂着药物的苦涩气息。

方秀兰的目光慢慢适应了室内的光线,她看到床上确实躺着一个人,身形瘦小,蜷缩在被子里。

"慧敏?"方秀兰轻声叫了一声。

床上的人缓缓转过头来,当她看清楚那张脸的瞬间,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僵在原地。

眼前的女儿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原本丰满的脸颊现在深深凹陷,颧骨高高突起,皮肤苍白如纸,毫无血色。最让人震惊的是,慧敏原本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几乎全部掉光了,头皮上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几根头发,显得异常醒目。

她的眼睛虽然还是那双熟悉的眼睛,但已经深深凹陷,周围布满了黑眼圈。嘴唇干裂,没有一点血色。整个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

"妈妈?"慧敏艰难地开口,声音虚弱得像蚊子叫,"您怎么来了?"

方秀兰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双腿瞬间软了下去。她扶着门框,才没有倒在地上。眼前的景象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她,让她无法相信这就是半年前还健康美丽的女儿。

"慧敏...我的慧敏..."方秀兰哽咽着扑向床边,颤抖着伸出手想要抚摸女儿的脸,却又不敢触碰,生怕弄疼了她。

慧敏看到母亲,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努力想要坐起身,但身体太虚弱了,刚撑起一点就无力地倒了回去。

"妈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慧敏的声音断断续续,每说一句话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孩子,你这是怎么了?到底生了什么病?"方秀兰的眼泪如决堤般涌出,她小心翼翼地握住女儿瘦得只剩皮包骨的手,心疼得无法言喻。

那只手轻得像羽毛,冰凉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方秀兰记得女儿小时候,那双手是多么温暖柔软,现在却瘦得连血管都清晰可见。

05

程建华在床边坐下,眼圈红红的,声音沙哑地说:"妈,慧敏她...她得了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方秀兰虽然不太懂医学知识,但也听说过这个可怕的名字,"这...这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医生说还有希望,但需要长期化疗,最好能做骨髓移植手术。"程建华的声音越来越小,"这半年来,慧敏一直在接受化疗,头发是化疗的副作用掉的,人也因为病情和治疗的双重打击瘦了很多。"

方秀兰终于明白了一切。为什么女儿半年来音信全无,为什么程建华看起来如此憔悴,为什么客厅里摆着那么多药瓶,为什么邻居们会露出同情的表情。

"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要瞒着我?"方秀兰抱着女儿,眼泪止不住地流,"你们这是要把我急死啊!村里人都在传你被抛弃了,我还以为..."

慧敏虚弱地靠在母亲怀里,断断续续地说:"妈,我不想让您担心...您一个人在村里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知道我生病,您一定会为了给我治病而倾家荡产...我不能拖累您..."

"你说什么胡话?"方秀兰紧紧抱着女儿,仿佛要把她融进自己的身体里,"你是我的命啊!就算倾家荡产,就算卖血卖肾,我也要救你!什么拖累不拖累的?"

程建华在一旁哽咽着说:"妈,这半年来我已经想尽了所有办法。房子我抵押了,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信用卡也刷爆了,还在网上发起了众筹。但是这个病太花钱了,每次化疗都要好几万,各种检查费用也很高,后续如果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更是需要一大笔钱。"

他走到窗边,背对着方秀兰,肩膀微微颤抖:"我真的尽力了,但还是不够。医生说如果不继续治疗,慧敏可能撑不了多久。可是我真的没钱了,银行已经不给我贷款了,朋友们也都帮不了了。"

方秀兰听到这里,心如刀绞。她的女婿为了救女儿已经拼尽了全力,而自己这个做母亲的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还需要多少钱?"方秀兰立刻问道。

程建华转过身来,眼中满含绝望:"如果能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手术费加上后续的治疗费,保守估计还需要三十万左右。但是现在连下个月的化疗费都凑不出来了。"

方秀兰毫不犹豫地说:"我有钱!我把房子卖了,卖了三万五千块!"

程建华和慧敏都愣住了。慧敏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妈,您把房子卖了?那是您和爸爸一手盖起来的房子,您卖了以后住哪里?"

"只要你能好起来,我住哪里都无所谓。"方秀兰握着女儿的手,眼神坚定得像钢铁一样,"我就是死,也要看着你康复。"

慧敏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抱着母亲痛哭起来:"妈,我对不起您...我真的对不起您...如果我没有生这个病,您就不用..."

"傻孩子,说什么对不起?"方秀兰轻抚着女儿稀疏的头发,每一根头发都珍贵得让她心疼,"生病又不是你的错。妈这就去找医生,问问还能做什么。你放心,妈一定会想办法救你的。"

06

程建华被深深感动了,他跪在方秀兰面前:"妈,对不起,我没能照顾好慧敏。如果我有本事一点,如果我能挣更多的钱,慧敏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了。"

"起来,快起来。"方秀兰赶紧扶起程建华,"这不怪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谁也不愿意生病,这是命运的安排,我们只能面对。"

她转向慧敏,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从今天开始,妈就留在这里照顾你。我已经没有家了,你们就是我的家。"

"妈,城里的生活和农村不一样,您可能不习惯..."慧敏担心地说。

"为了你,妈什么都能学,什么都能适应。"方秀兰打断了女儿的话,"建华,你把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告诉我,我来照顾慧敏,你去好好工作挣钱。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程建华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原本还担心丈母娘会怪罪他没有照顾好慧敏,没想到她不仅没有责怪,反而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

当天晚上,方秀兰就在慧敏的床边打了地铺。她找了几床被子铺在地上,虽然硬一点,但她不在乎。她要时刻守在女儿身边,不能让她有任何闪失。

半夜两点,慧敏突然发起了高烧。她浑身发抖,嘴里胡言乱语,体温一下子飙升到39.5度。方秀兰被吓坏了,立刻叫醒程建华。

"快,快去医院!"方秀兰手忙脚乱地给女儿穿衣服,"她烧得这么厉害,会不会有危险?"

三个人匆忙赶到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后说这是化疗后的正常反应,白细胞太少,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烧感染。需要立刻输液降温,并且要严密观察。

在医院的急诊科里,方秀兰看着女儿躺在病床上输液,心如刀绞。她这才真正意识到女儿的病情有多严重,也明白了程建华这半年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天亮的时候,慧敏的烧总算退了。方秀兰在病床边守了整整一夜,一刻也没有合眼。她看着女儿苍白的面容,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她都要救活女儿。

07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秀兰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女儿的工作中。城市生活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妇女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她学得很快,也很认真。

程建华耐心地教她使用各种家电。电磁炉、微波炉、豆浆机、榨汁机...这些在农村从来没见过的东西,方秀兰现在都要学会使用。

"妈,这个按钮是开关,这个是时间调节..."程建华一遍遍地示范,方秀兰在旁边认真地记着笔记。虽然她不识几个字,但她会画图,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每个操作步骤。

她还学会了看药品说明书,学会了给慧敏测量体温、血压,学会了观察各种症状的变化。程建华买了一个血氧仪和电子体温计,方秀兰每天都要给女儿测量好几次,并且详细记录下来。

"妈,您真的不用这么辛苦,我可以自己来的。"慧敏看着母亲忙前忙后,心中既感动又愧疚。

"你现在身体弱,需要好好休息。"方秀兰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女儿量体温,"这些事情妈来做就行了。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养病,早点康复。"

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方秀兰每天都要想方设法做出不同的菜品。她买了很多营养学的书籍,虽然有些字不认识,但她会请邻居帮忙读给她听,或者让程建华回来后讲解。

慢慢地,她学会了做各种营养汤:乌鸡汤、排骨汤、鱼汤、牛骨汤...每一种汤她都会炖得很浓很香。她还学会了搭配不同的食材,什么时候该补蛋白质,什么时候该补维生素,什么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慧敏的食欲本来就不好,化疗的副作用让她经常恶心呕吐,看到什么食物都想吐。方秀兰就变着花样做一些开胃的小菜:酸萝卜、泡菜、小咸菜...每一样都做得特别精致。

"妈,这个酸萝卜真好吃。"慧敏勉强吃了几片萝卜,冲母亲笑了笑。

"好吃你就多吃点,妈明天再给你做点别的。"方秀兰高兴得像个孩子,"医生说要少食多餐,营养要跟上,对治疗有好处。"

除了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方秀兰还要陪她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和治疗。城里的医院很大,科室很多,第一次去的时候,方秀兰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她很快就学会了看医院的指示牌,学会了排队挂号,学会了和医生护士沟通。她甚至学会了使用挂号机,学会了手机支付。

每次化疗的时候,慧敏都会很难受。化疗药物进入血管的那一刻,她会感到一阵阵的恶心,头晕目眩,全身无力。有时候会吐得什么都吃不下,有时候会疼得蜷缩成一团。

方秀兰就守在病床边,给她擦拭呕吐物,给她递水,给她按摩太阳穴缓解头痛。一守就是四五个小时,直到化疗结束。看着女儿痛苦的样子,方秀兰恨不得替她承受这些痛苦。

"妈,我是不是很没用?"有一次,慧敏化疗结束后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眼中满含泪水,"让您这么大年纪还要为我操心,还要伺候我。"

"傻孩子,说什么傻话呢?"方秀兰轻抚着女儿的脸颊,"你是妈妈的宝贝,照顾你是妈妈应该做的。而且你一点都不没用,你这么坚强,这么配合治疗,妈妈为你骄傲。"

08

在方秀兰的悉心照料下,慧敏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了很多。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她的眼中重新有了光彩,脸上也经常能看到笑容。

每天早上,方秀兰都会帮慧敏洗脸刷牙,然后给她做营养丰富的早餐。粥、蛋羹、豆浆、牛奶...变着花样做,只为了让女儿多吃一口。

中午,她会炖汤,做一些清淡易消化的菜。晚上,则会准备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比如银耳莲子汤、小米粥等。

程建华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对方秀兰说:"妈,真的太谢谢您了。自从您来了以后,慧敏的状态好了很多。我一个人照顾她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哪有您这么细心耐心。"

"一家人说什么谢谢?"方秀兰摆摆手,"你们小两口能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慧敏生病了,更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程建华的工作也因为照顾慧敏而受到了很大影响。他经常要请假陪慧敏去医院,工作效率也因为担心而下降。但看到丈母娘这么用心地照顾妻子,他重新燃起了斗志。

"妈,您在家照顾慧敏,我可以安心工作了。"程建华对方秀兰说,"我会努力工作,多挣钱给慧敏治病。"

就在方秀兰来到城里一个月后,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了。医院打来电话,说在全国骨髓库中找到了与慧敏完全匹配的骨髓配型。

"真的吗?"方秀兰接到电话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说我女儿有救了?"

"是的,妈。"程建华也激动得声音发颤,"医生说这个配型的匹配度很高,如果手术成功,慧敏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很大。"

慧敏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止不住地流。她紧紧抱住母亲:"妈,您真是我的福星。自从您来了,我的运气就变好了。"

"这是老天爷看你是个好孩子,要给你机会重新开始。"方秀兰拍着女儿的背,"我们要好好感谢那个愿意捐献骨髓的好心人。不知道他是谁,但他救了我们全家。"

但是,好消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骨髓移植手术的费用很高,加上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至少需要三十万元。而他们现在手头的钱远远不够。

程建华咬着牙说:"妈,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凑齐这笔钱。"

"我们一起想办法。"方秀兰坚定地说,"实在不行,我再想想还有什么能卖的。"

09

手术日期很快就定了下来。在手术前的准备期间,方秀兰比女儿还要紧张。她每天都要到小区附近的庙里烧香拜佛,祈求手术成功。

"妈,您不用这么紧张,医生说成功率很高的。"慧敏反过来安慰母亲。

"妈心里没底啊。"方秀兰握着女儿的手,"这一辈子,妈最怕的就是失去你。当年你爸爸走的时候,我觉得天都塌了。如果你也..."

"妈,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慧敏打断了母亲,"我会好起来的,我要陪您到老。"

手术前一天晚上,方秀兰整夜没有合眼。她坐在女儿床边,看着熟睡中的慧敏,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都会顺利。

她想起了女儿小时候,每次生病发烧,她都是这样守在床边。那时候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现在却是关乎生死的大手术。

手术当天早上六点,慧敏就要进入手术室做术前准备。方秀兰一直陪着她,直到被护士拦在手术室门外。

"妈,您别担心,我会坚强的。"慧敏被推进手术室前,回头看了母亲一眼,"等我出来,我们就可以重新开始了。"

手术室的门关上了,方秀兰和程建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台手术预计要进行八到十个小时,对他们来说就像八年十年一样漫长。

方秀兰在走廊里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走走,一会儿又坐下,一会儿去看手术室的指示灯,一会儿又去问护士站有没有消息。

"妈,您坐下休息一会儿吧。"程建华担心地说,"这样下去您的身体会受不了的。"

"我坐不住,也睡不着。"方秀兰摇摇头,眼睛始终盯着手术室的方向,"只要手术不结束,我就一刻也不能安心。"

中午的时候,护士出来说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让家属放心。但对方秀兰来说,只要女儿还没有出来,她就不能真正放心。

下午三点,手术室里传出了一些动静,方秀兰立刻站起来,紧张地看着手术室的门。

下午五点,主治医生终于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

"手术很成功!"医生脸上带着疲惫但满意的笑容,"移植的骨髓已经成功植入,患者的生命体征很稳定。接下来就看她的恢复情况和排异反应了。"

听到这个消息,方秀兰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抱着程建华痛哭起来。这是她这段时间以来第一次流下高兴的眼泪,也是这么多天来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希望。

10

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并不轻松。慧敏需要在无菌病房里待上一个月,期间不能有任何感染,也不能有太多的探访。方秀兰每天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才能进入病房看望女儿。

虽然不能直接接触,但能看到女儿一天天好起来,方秀兰就心满意足了。她每天都会给女儿带去精心准备的营养汤,虽然慧敏只能喝一点点,但她坚持每天都做。

"妈,您每天这样跑医院,太辛苦了。"慧敏透过玻璃窗看着母亲,心疼地说。

"不辛苦,看到你好起来,妈再辛苦也值得。"方秀兰通过对讲机和女儿说话,"你要好好配合治疗,早点出来。"

一个月后,慧敏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最重要的是,她的头发开始重新长出来了。

医生说,移植很成功,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只要继续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完全康复只是时间问题。

回到家的第一天,慧敏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行人,感慨万千。

"妈,我还以为再也看不到这些了。"慧敏拉着母亲的手,"这半年来,我好几次都想放弃了。是您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

"傻孩子,说什么傻话呢?"方秀兰坐在女儿身边,"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什么病都能治好。而且你这么年轻,一定会完全康复的。"

在方秀兰的精心照料下,慧敏的身体恢复得很快。三个月后,她已经能够正常生活了。半年后,医生宣布她可以重新工作。

程建华的事业也因为妻子的康复而重新焕发了活力。他被提升为部门主管,收入增加了不少。虽然之前借的钱还需要慢慢还,但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完全步入正轨。

11

一年后,慧敏怀孕了。医生检查后说,她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可以正常生育。得知这个消息,方秀兰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真是太好了!"方秀兰拉着女儿的手,"妈要有外孙了!这说明你真的完全好了。"

"妈,到时候又要麻烦您帮忙带孩子了。"慧敏有些不好意思,"您已经为我们付出这么多了。"

"这哪是麻烦?这是幸福!"方秀兰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妈早就盼着抱外孙了。有了孩子,我们这个家就更完整了。"

孩子出生的那天,方秀兰在产房外等了十几个小时。当护士抱着婴儿出来的时候,她激动得眼泪直流。

"是个男孩,七斤二两,母子平安。"护士微笑着说。

方秀兰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看着他粉嫩的小脸,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爱意和希望。这个小生命是她们全家的希望,也是慧敏重获新生的最好证明。

现在,一家四口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慧敏重新焕发了青春的光彩,程建华的事业蒸蒸日上,小外孙健康活泼,方秀兰虽然年过半百,但因为有了新的生活目标,整个人都显得年轻了许多。

每当有人问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方秀兰总是说:"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村里的消息也传了过来。那些曾经散布谣言的人,现在提起方秀兰都会说:"这才是真正的好妈妈,为了女儿什么都愿意做。"刘大嫂还专门打电话过来道歉,说当初不应该说那些难听的话。

方秀兰并没有怪罪任何人。她说:"人在着急的时候难免会胡思乱想,这很正常。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都好好的,我的女儿重新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

如今,方秀兰已经完全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她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网上购物,甚至还学会了坐地铁。每天带着小外孙在小区里散步,成了她最开心的事情。

爱,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而伟大。它不需要华丽的言辞,只需要默默的坚守和无私的付出。方秀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世界上最坚强的力量,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那个曾经为了寻找女儿而卖掉房子、千里迢迢赶到城市的农村母亲,最终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的爱拯救了女儿的生命,也重新找到了家的意义。在她看来,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健健康康地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