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私人相册中的顺德(邢台)古城,鬼子在城墙上散步
发布时间:2025-07-23 23:40 浏览量:1
邢台,元、明、清时的旧称为顺德府,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邢台曾涌现出唐代的魏徵、元代的郭守敬和刘秉忠等历史名人。
本组图片出自侵华日军的私人相册,拍摄时间为1938年,此时距离邢台沦陷已经过去快一年了。在日本人的相册中,一直使用顺德府称呼邢台,由此可见中华历史对小日本的影响。
顺德府西门
邢台西门(归安门)瓮城外的景象,拱形的城门顶上和两边都贴着汉奸标语。几个日军出城东行,旁边是一辆载着苇席的独轮车。出邢台归安门西行可直通山西、口外,是老邢台最重要的商贸线路。
西门侧影
这是从侧面拍摄的西门瓮城照片,邢台西门为 “牛头门”,有三道城门,城楼巍峨壮观。从照片中人物的对比中,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城墙的高大。
瓮城
这是1938年9月拍摄的顺德西门瓮城,其位置在今天西门里街与新华北路街口的东侧。当年瓮城内建有三座财神庙,其中有一座文财神庙和两座武财神庙,里面供奉的分别是比干、关羽和赵公明。因为这三座庙相距很近,故而有 “五步三神庙” 之说。
望楼
邢台城墙上的一座望楼,拍摄1938年10月25日。望楼是一座城市的瞭望设施,守城者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城外敌军的动向,提前发现敌人的进攻意图和行动。
石牌坊
当时,顺德城墙上的望楼不止一座,推测可能四面墙上都有。在这座望楼下,是一座古旧的石牌坊,牌坊边是一株老树,皲裂的树皮让人感觉已经有很多年的树龄了。
城墙
傍晚时分拍摄的顺德城墙。邢台的城墙建设最早可追溯至商朝,君主祖乙迁都于邢并建城。图中的城墙为明万历十年(1582 年)所建,是当时的郡守王守成在原来的土城上增砌砖石而成。
城墙上
1938年9月,日本人拍摄的邢台古城墙的一个拐角处。尽管城墙建的非常坚固,却没能抵挡住日寇的铁蹄。此时的城墙上空无一人,杂草丛生。
日本兵
1938年9月,在邢台古城墙上散步的日本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古城墙的垛口非常高大。据资料记载,邢台城墙三丈六尺高,底部有一丈的石基,城外的护城河宽亦超过十米,因此有 “赵州的庙,顺德府的(城)墙,宁晋县的好牌坊”之说。
弹痕
1937年10月中旬,日军第十四师团土肥原贤二部沿平汉铁路南下,直逼邢台。10月15日清晨,日军以炮火轰击邢台城北门及城墙,北门城墙被炸开一个缺口,步兵在坦克的掩护发起冲锋。邢台随即沦陷。图为日本炮击城墙时留下的累累弹痕,让人触目惊心。
骆驼商队
1938年 10月 ,一支骆驼商队正从邢台城外的土路上经过。每一匹骆驼的背上都驮着大大小小的木箱子,可能是帮助日军运输战略物资的一支队伍。
城外道路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邢台城外的道路状况,这里有并行的两条路,一高一低,靠近城墙的道路地势较高,是通往城门的道路,较低的土路则是通往外地的官道。
远行
日本摄影师显然对这支骆驼商队很感兴趣,连续拍摄了三张照片。据统计,一匹单峰骆驼可负重 二百至三百公斤的货物,一支有十至二十匹骆驼组成的商队,一次能运输数吨的物资,运输量惊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4月3日,两个日本军官站在北门外的沟渠边,旁边是一处小型的闸口。这里因靠近火车站和交通线要道,而成为日军重点控制区域。
街道
邢台城内的街道,道路狭窄,一边是传统的门板商铺,低矮破败;另一边是砖石结构的西式建筑,高大精美。街头有行人和人力车,商铺上插着膏药旗。
石牌坊
1938年9月,顺德城内的一座过街石牌坊,三门四柱,上有精美的雕刻。日本人从反正两面拍摄了这座牌坊,可惜没有留下具体的名称。
独轮车
推着独轮车进城的车夫,车上装满了大麻纤维,这是制作麻绳的原材料。在路边的建筑上,可见“邢台旅馆”四个字。
永茂盛是邢台历史上一家老字号的商铺,最初是一家皮毛店,由崔路刘家开设,清代后期发展成为顺德府南关十大皮店之一。
城外
1938年10月,顺德城外道路上的一支驴队,赶驴子的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少年。远处的高坡上有几个往这边张望的鬼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