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子遗址公园 | 唐墓壁画耀古城
发布时间:2025-05-20 16:41 浏览量:4
唐墓壁画耀古城
人们游玩土城子古城,往往重视城垣现状以及陈列在馆室里的文物,而忽视那些科学考古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发现,而这些发现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展示出来。唐代墓葬壁画就属于这类重要发现,其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一点都不亚于那些陈列出来的文物。
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土城子古城北干渠内,发现古墓葬11座,均发现有壁画。画壁制作,先在墓室砖壁上抹黄泥一层,再抹草拌泥,最后刷白灰一层,在白灰面上绘制壁画。壁画用勾勒填色法,单色平涂,笔法粗拙。9号墓墓室北壁画面比较完整,画一立像,紫服玉带,仅存腰部。西侧一黄马,保存有下胸、璎珞及鞍鞯部分。东侧壁绘有男女侍仆,女侍仆圆脸,高髻,着小袖红衫,作担水状,下部残缺;男仆面向女仆,作锄地状。各墓门两侧壁画,均东绘马,西绘骆驼。6号墓的马较为完整,用紫色单线勾出,简单粗率。骆驼则无一完整。墓葬年代上限为晚唐,下讫辽初。
1999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土城子古城附近挖掘了一座唐代墓,发现了数十平方米的壁画,这在内蒙古十分少见。壁画保存完好,遍布于墓室四壁及墓顶,在一屋白灰浆之上施彩,画面以朱红色为主色调,以棕色线条勾勒,再填以黄、金黄、白、棕、黑、绿等色。壁画无认是人物还是花草,均线条流畅、风格朴拙,布局对称,人物整体形象突出。墓室北壁正中部分是一幅仕女图,在红色的门楣两侧各画持物侍奉的唐代婢仆,表现墓主人内宅的生活情景。右面一位身着工色长裙的侍女,手持侍物,高70厘米,左为身着黑裙侍女,高64厘米,面如满月,乌发如云,体态丰盈,高雅恬静,似乎在听候墓主人的吩咐。墓室的入口处,两旁各画有身着红黑长袍的文武守卫官,幞头高耸,长袍拖地,威严雄壮。墓壁的东西两侧依次是砖雕的座椅和窗户,均涂以朱红色。墓顶绘有十二生肖和日、月星象图,星象图之下还绘有十二尊上穿红、白、黑、绿,下穿红袍、腰配黄色腰带的小僧佛,从墓门顶部依次排列成一圈,好像在为墓主人超度。
这座唐代壁画墓,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同类墓葬中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一座。壁画题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壁画的风格也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独特风格,这对于了解当时单于大都护府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
2001年5~12月,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唐代壁画墓,不仅色彩鲜艳,画面生动,而且艺术水平较高。壁画的制作都是在墓室砖壁上,先抹草拌泥做地仗层,地仗层薄厚不均,以基本将壁面抹平为准,然后抹厚约0.5厘米的白灰一层,白灰上作画;全墓仿木建筑部分刷白土,上施彩绘。
因早期墓顶渗透泥水和墓内所积淤泥的腐蚀,墓室周壁下部和墓顶壁画大部分漫漶剥落。壁画用宽约2厘米的赭色阑枋表示建筑图案的直线与赭色枋木檐柱相连,其上壁画绘于两柱泥道拱间,以墨线色勒轮廊、填以这赭红、橘黄、淡蓝、深紫的颜色,把壁画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星象图;下部壁画用八组枋木柱头畏作分为七个小幅:门吏图、狩猎图、舞龙图、宴饮图、十二生肖图、蛇盘猪图。其中的狩猎图十分精彩。画面分上下两栏,画两幅相同的射猎图像,上栏的内容是在用墨线色画的树木丛中一个跃马穹弓的骑士,追逐一只拼命前跑的鹿,为枣红马侧面头向东,络头、鞍鞯、攀胸等鞍具齐全,颈下垂一笼状铃铛,鞍马部残,络头、鞯、垂铃以黑边勾边,中施橘黄。前鬃垂尾,膘肥体壮,前腿高跳,后腿后蹬,作奔跑状,马上骑士头带黑幞巾,身穿淡黄短袖长袍,腰束黄带,右侧挎前箭囊,内插箭。侧仍瞪眼,相貌威严,上身前倾,捋袖赤臂。露出橘红小臂,右手握弓,左手拉弦,将弦拉作弧形,做射击状,鹿居前面,鹿身黑线勾边,内填淡黄,黑线勾勒高挺紧密鹿角,颈背中箭,流血,瞪眼,四腿分跳,作奔跑状。下栏脱落严重,隐约可见一白马,作奔跑状,马上一骑士穿淡黄窄袖长袍,腰束黑带,头戴黑幞巾,反身下倾,右臂举箭,马后似黑色野猪,作奔跑状。
此外,蛇盘猪图令人称奇叫绝。猪身墨线勾边,内填深紫,颈下、腹部填以赭色,身躯肥胖,作向前爬俯状,头向西,侧转头部,瞪眼张嘴,一蛇从猪腰下穿过,上身直立于猪左侧腰部,蛇头高昂,与猪相对,阔眼灵动,俯视猪,且张嘴吐芯,蛇体墨线勾边,内勾墨线花斑。这究竟想要表现什么呢?是墓葬男女主人的生肖,还是要表现男女主人的生活场景?这令考古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壁画是最写实、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和林格尔县曾发现过小板申东汉墓壁画、鸡鸣驿北魏贵族墓壁画以及土城子古城辽墓壁画,加上这几处唐墓壁画,这已形成了北方地区完整的壁画系列,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价值,成为土城子古城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丨来源: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