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情节分析与理解系列——赢驷为什么不处置魏夫人(2)

发布时间:2025-07-23 02:29  浏览量:1

#新热影视综创作派对#(3)身在曹营心在汉,心向魏国,帮助母国干了很多事,出卖秦国利益。公孙衍离开秦国,投奔魏国一事,最终聒碎乡心!

这可就闹大了,这魏夫人真是胆大包天,自己身处秦国,最爱的儿子也是秦国的大皇子,可她还是心向魏国。

也难怪,在那样的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每一个国家的公主都有为母国联姻的命运,嫁到另一个国家后,就肩负着为母国提供情报的责任。像芈姝的媵侍孟昭氏,被楚国的昭阳提供情报,最后被秦王发现自杀而亡。

魏夫人的母国是魏国,她和姐姐进秦宫之前,就已经深知自己的命运,一方面要博得秦王的宠爱,一方面还要小心翼翼地获取情报,找机会把情报送出秦宫,有时候甚至还要做一个里应外合的线人。

魏夫人的运气很差,她的哥哥身为魏王,根本就没顾惜兄妹情,他对自己的亲妹子完全只有利用,把她当作一个供自己驱使的棋子。

而魏夫人为了得到母国的支持,以及将来公子华的未来,不得不去做这个棋子。但是面对秦王这样一个凡事能明察秋毫的君王来说,想要不暴露,那是不可能的。

公孙衍的离秦,只是最后压死骆驼的一根草而已,以前魏夫人如何为魏国好统统不提,公孙衍这件事,关乎于秦国的朝政利益,魏国公然从秦国挖走人才,这是对秦国君王不识人才的羞辱,当然就是大事了。

这件事也彻底让魏夫人看到了自己终是魏国棋子的命运——她哥哥根本就没跟她通气,就利用她的出宫符结,办理了一切公孙衍的出秦手续。

秦王当然能查得到,所以魏夫人是百口莫辩,她不能说她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能说都知道,那就是明着帮母国。

所以说,一个人不要总做一些以为别人不会知道的事,须知,纸是包不住火的,再怎样高明的云遮雾绕,也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一直做着不齿的事,哪天最严重后果的事出现,即使没做,也不会有人相信。

魏夫人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因为她之前种种为魏国的所为,公孙衍事件一出,就把她在秦国的羽翼连根拔出——秦王换掉她身边的所有侍卫和侍女,派来两个名字连起来警告意味的侍女伺候她,实际上就是监视她。

没有了羽翼的魏夫人,又成日被两个只听任大监吩咐的侍女的“看护”,魏夫人犹如一只困兽,但她并没有认输,时刻在伺机翻盘。

机会终于来了。这日,魏夫人在花园中巧遇芈姝和芈月两姐妹。芈姝知道魏夫人落败,犹自虚荣,想要狠狠奚落魏夫人一顿,而魏夫人想要借芈姝的手除掉整日跟她转的侍女。

就故意以弱者自居,说一些故意激怒芈姝的话。芈姝发脾气时,被东西挂着裙角,摔了一跤,就怪罪魏夫人,魏夫人则怪那个侍女,芈姝当场就命人将侍女杖毙。

要知道这个侍女是大监所派,也就是秦王默许的,对魏夫人是有用意的,愚蠢的芈姝此举,无疑是中了魏夫人的圈套,借了她的手除掉了侍女。

从此魏夫人只有一个侍女服侍,一个夫人,只有一个人服侍是说不过的,更何况魏夫人故意在大监面前卖惨,秦王动了恻隐之心,调回了旧时的一部分侍女奴仆,魏夫人完成了复辟的第一步。

她不能等秦王给她更多的机会,要自己找机会,所以她去找了张仪。张仪收下了她那颗光华璀璨的夜明珠后,很隐晦地指出要公子华去出征魏国,自己挣军功的出路。

这是她唯一的出路,是秦王要看到的她的立场,只有派自己的亲儿子去攻打自己的母国,方能消秦王的恨。

然后她把这封信呈给秦王,得到了秦王面对面的“交流”,秦王撕下了魏夫人所有的遮羞布,历数了这几年从给半路芈姝下毒的事情说起,到借芈姝的手除掉侍女。一桩桩一件件,让魏夫人无地自容。

她以为自己最聪明的,除了芈月能看清楚她的把戏,不会上当外,其它人都还不知道,岂不知,这每一件事秦王都心知肚明。

魏夫人从最开始的帮魏国,到最后的攻打魏国,这一路的心理历程,都是为着她的子华,但是如果她足够聪明和睿智,将她的子华给她的姐姐魏王后收养,她的子华可能早就是太子了,但她就是错过了。

一个人活着,不能要的太多,要得多了就容易失去更多。自己又想要当王后,又想要自己儿子当太子,哪有那么顺便的事呢?

公孙衍离秦投魏,对魏夫人来说,是终结她对魏国的衷心,即使以后她还能为魏国做事,也统统不会被信任。一个能狠下心来派亲儿子攻打母国的人,母国还能容她吗?所以魏夫人的命运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