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危险信号:邮票有沦为废纸趋势

发布时间:2025-07-20 22:34  浏览量:8

按:南京中医药大学某学生寄递包裹以贴邮票方式付邮资,在收递手续完成后遭邮政局退回,理由是所用邮票没有发票,虽然后来因为媒体介入事情获得“圆满解决”,但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

南京首开“用邮票看正规发票”先河

一、粮票的前车之鉴

设条件逐步限制自家产品使用,这情形45年前在中国的粮食系统就发生过:粮票由通货流通到有条件使用、最终废除。

名义上的无价票证,实际上每一斤每一两都付出了代价

粮票虽然是无价票证,但它不同于布票棉花票的无偿发放,粮票是个人存储粮食在粮库由国家或者地方发的凭据、相当于粮食系统的通货,农村人的粮票来自把粮食交到粮库,我老家为例:交1斤玉米(非公粮),粮库给1斤粮票及7.8分或8.2分钱(等级不同价格不一样),而私下买卖玉米每斤是0.32~0.35元;城里人的粮票则是口粮换来的,我岳母自1950年代就一斤一两地从全家人嘴里攒粮票、目的是防备未来的灾荒年,到1991年攒了1300多斤,像她一样攒粮票的城里人非常普遍,所以粮票事实上是有代价的,民间的粮票折价买卖也是常事,而这些原本付出了价值的粮票最终一纸通告就成了废纸。

粮票变成收藏品,一堆也不值几元钱

1979年以前,粮票可以随便使用,只要持有粮票就能购买粮食;1980年以后粮票被一步步限制使用范围,开始阶段是限制购买主粮、只有吃商品粮的人才能用粮票购买粮食,没有粮本的人持有粮票只能买副食,1986年以后(各地时间有差别)是吃商品粮的家庭只能购买当月口粮(以前未购买的作废),有关系的人才能不限量使用;到1990年,必须有特殊关系才能使用,这一时期全国大多数省份为防止粮票“被不法滥用”给居民发放当年或当月有效粮票,此时通用粮票事实上已经作废。

四川各地方的当月有效粮票

有鉴于粮票的前车之鉴,加上邮政快递不准使用邮票的前科,特别是面邮政领导层面对“服务被打折”心头窝着一股火,可以预见邮票必将一步步被收紧、限制使用,当紧无可紧、限无可限时就是“发临时凭证”宣布“过期作废”。

不要以为邮票是有价票证、面值就是邮政服务范围的实际购买力;当邮票被限制使用或者出现打折的时候,它的信用就已经出现了危机,眼下只需要相关部门的一个点头,邮票的使用功能就可以被压缩到地板。

二、“打折邮票”的来历,邮电部的未雨绸缪

禁止低于面值销售邮票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邮电部下发的通知,2002年邮政局喊出“低于面值销售邮票违法”就来自这纸通知。

资本大幕开启,邮政领导嗅到了危险未雨绸缪

代理商去邮电局批发邮票是9.5折,集邮没形成市场的时候,所有邮票都一个价,邮市风起云涌以后,“优质品种”成为配品(类似烟草搭配),比如代理商购买10000元面值的普票配1000元面值的花票或小型张,这1000元产品的利润最低有1000元,那么代理商就会低价处理普通邮票,这种商业行为不但具有普遍性还会像瘟疫一样被迅速复制,于是不能随意买卖的普通邮票在市场大量出现、不应该被打折的纪特邮票被打折出售。

不允许市场流通的“普通邮票”,邮政人员若在市场发现买卖、可以当场收缴

1990年中国邮市出现第二波大潮,那滚滚财源着实把邮政高层惊到了,围绕着集邮这个聚宝盆他们进行了周密的计划。1992年中国人民邮政更名为“中国邮政”,从此邮政彻底抛弃了为人民服务宗旨、变成了唯利是图的资本集团,33年来的每一天它都走在“如何收割”的路上。

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比人民邮政时期发行数量翻倍增长

中国邮政公司成立以后,通信市场的邮票使用量在增加但邮政批发出去的“通信邮票”却减少了,很明显有人的折扣幅度大于5%。1994年邮电部的通知就是针对这个现象出台的,它当时想敲山震虎但因为内部管理问题没起作用。

三、1998年3月,集邮市场的滑铁卢祸及通信市场

1993年我涉足邮票买卖,虽然是处于底端的小邮商,但全程参与了中国邮市由盛转衰过程、对邮票价格有着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邮政局里的垃圾摇身一变成为“新邮”,如此创新脸皮真厚

1997年夏季以前,邮票生意一直非常好做,只要是邮票、哪怕最垃圾的品种溢价5%都容易出手,优质品种则轻松溢价几倍几十倍(批售价)。1998年伊始邮票市场就出现了疲软迹象,生肖虎零售只有0.5倍溢价、而一年前的生肖牛“最低溢价2倍”。邮市疲软的最大原因是1997年发行的面值50元售价120元金箔小型张,开盘价就是最高价、之后节节下滑,更加无情的是集邮公司偷偷地搞了个金箔简易邮折售价只有100元。简易邮折严重压低了精装金箔市场价,沉重地打击了囤货邮商的信心,他们开始亏本抛售但找不到买家,而源源不断的新邮让他们的资金捉襟见肘(邮商的新邮预订采取保证金制,取票时付款),迫使他们拆东墙补西墙、将新邮平价转手给别人。

1998年2月19日发行98—3“邓小平逝世一周年”面值6元,同时发行小型张一枚,仅9天发行98—4“人民警察”面值5.9元,又3天再发行98—5“周恩来诞辰100周年”面值4元,这套周恩来诞辰100周年邮票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疲累不堪的市场第一次出现新邮开盘就打折。打折新邮全部来自邮商的低价转让,比如我预订的是600套,如果我没有钱取货,就转让给别人,买家的价格会压得很低。

98-5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98-5发行日在宜宾市场是9折,据说北京上海大邮市最低是6~7折,随即引发邮市雪崩,导致1992年以后的各种筋票(设计差面值高)全线打折,而接下来的新邮基本上都逃不脱打折命运,仅个别品种能保持轻微溢价,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面值5.9元直接腰斩为3元都没有接盘。兵败如山倒,我虽然身处邮市边缘但体会到了雪崩的威力:邮票保值神话灰飞烟灭了!

到2002年,大量邮票折幅在5折以下,最低的仅有一折,面值5.4以下的一概以0.8元“通信票”销售,信票批购价为7~8折即0.56~0.64元。我特别看好的“郑板桥作品”1997年批购价为8元以上、此时居然掉到了2.0~2.6元(面值2.9元),足见市场跌得有多惨烈!

四、从“低于面值销售违法”到“查扣黑邮票”

零售商从正规渠道购买邮票利润只有5%(邮电部规则),而邮市的打折票信票只有7.5折,这中间的利润太大了。于是邮商把目光转向了通信市场、邮政局的邮票卖不掉了,于是就有了2003年“查扣没收黑邮票”行动。

宜宾市紧跟随全国“查黑邮票”

2000年代初,通信邮票市场虽然开始滑坡但规模还是相当得大,我接触的位置好(靠学校)的邮亭每周销售额都在1500元左右。这么大的市场被邮商侵占,邮政局高层震怒了,在各地领导的默许鼓励下,全国范围2003年秋开始了从偷偷摸摸到轰轰烈烈的“执法大检查”,所谓的“法”就是1994年邮电部那纸通告,执法号令是“低于面值出售邮票违法(可以收缴)”,他们先是去邮市“执法”,发现法不责众,接着转向零售商,对合法零售商的办法是“花票直接没收”,对“非法(擅自出售邮票)零售商”则是“普票直接没收”、花票由工商出面以“超出经营范围查扣”。

我在那次行动中损失了550元(结算额),我知道的同业朋友总计损失有十几万元。损失最多的一位是内江邮商“王眼镜”,2004年5月2日在宜宾商业街邮市因为“销售普通邮票”被邮政局和公安局联手逮捕,除了价值1000多元的普通邮票被没收、价值一万多元的纪特(JT)邮票不翼而飞,还被罚款10000元,王手里只有6000多元,因为差的这3000多元他蹲了3天拘留(王自此没踏入宜宾半步,至今已经21年)。

手铐不一定只对罪犯

因为销售邮票被抓捕被偷窃被罚款,公民的合法财产就这样莫名其妙丢失,而且不是一个宜宾、是全国各地同步“执法”,邮电部的那纸通知真的能冒充国法吗?我的邮票在宜宾学院真情发屋(零售)被查扣后,我立即找位于东街的工商局“公平交易科”和位于大南街的邮政局说是非讲道理,最终讲不通道理唯有诉诸法律。

我起诉宜宾市邮政局、几经波折终于立案

然而立案了却没能开庭,邮票也没能要回来,因为工商要真情发屋拿营业执照、业主知道自己惹不起只能破财消灾。

我的财产被没收,通过法律也于事无补

五、邮政部门一定会出台对付“打折邮票”措施

查扣“黑邮票”在2004年中戛然而止,应该是中央出面制止了邮政的不法。

2005年至今,集邮市场从滑坡到崩盘,邮票的发行销售更是举步维艰,各地邮政前台长期都是卖不出几枚邮票,卖不出邮票但贴邮票的包裹却陆陆续续,虽然不影响员工工资,但柜台营业员肯定不愿意,就好比你饭店有免费空调,大家都来蹭空调而不吃饭,你肯定不愿意。

没人写信了,邮票只剩一个寄包裹功能;虽然使用数量不大,但是却让邮政前台锥心刺骨

其实,小地方邮政部门对大量使用邮票很早以前就有规定(限制),1996年10月我从老家辽南大谭邮电所寄两个包裹到四川,两个包裹要贴30多元邮票,我带的是1992年发行的骆驼高值邮票、需要贴22枚,揽收业务的张文科和我非常相熟,他见我自带邮票就阻止说:“我们这大额业务要查账的,你要在这里买邮票才能算我们的业务(不在这里买邮票就过不了关),碍于熟人关系我收起邮票付现金,两个包裹他只用了不到5枚邮票。这说明“有条件使用邮票”在邮政局属于潜规则,每个业务员在揽收业务时心底里盘算的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而市场只需要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到他们的服务,顾客显然占了他们的便宜,——忍一时可以,长期忍岂不是被逼疯?

我对邮政局的素质非常熟悉,他们的格局是只进不出、集邮邮票永远不要使用,他们意识不到市场的打折邮票是“邮政自己做的孽、是邮商和集邮者放的血,打折邮票和邮政无关,邮政不会因此产生丝毫损失”,但他们没有契约精神,他们虽然是邮票市场的局外人旁观者,但他们看不见流血者的凄惨和痛苦、却能看见“接血者”捞到的好处。就如同股票市场,投资者亏得倾家荡产没有人过问、拿到一点可怜的红利就要交“红利税”。

过雁拔毛规则放之四海皆准

2003~2004年“查扣黑邮票”未能达到收割目标,这次“使用邮票需要出示发票”是邮政收割的第二轮透露的一个信号,只要上级睁只眼闭只眼,“限量使用”就会推而广之,邮政并不怕用户投诉,时间一长就会习以为常,也许用不了多久,邮票的有价票证就可能成为历史,直到“过期邮票”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