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仅剩30%,十年未透析,医生:他的“五不守则”,延缓衰退
发布时间:2025-07-20 21:04 浏览量:7
有些事,听起来像是奇迹,但其实背后都是扎扎实实的努力和坚持。像这个肾功能只剩下30%的人,十年没上透析,听着让人惊讶,但医生说:他那“五不守则”,是真起了作用。
说到底,肾脏坏了,不是一下子就垮,一般都是慢慢来,尤其是慢性肾病。很多人前几年都没啥症状,等到脸肿腿酸、尿泡泡多得像洗衣粉撒进去了,再去查,肾功能已经掉到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了。这时候能不能扛住,不全看药,很多时候还真得靠平时那点细水长流的生活习惯。
医生说的“五不守则”,不是啥新奇玩意,其实都挺日常,但难就难在你能不能一直坚持。咱们慢慢说。
第一不:不乱吃盐。
这个盐啊,看着白白净净的,其实吃多了对肾脏一点也不客气。肾脏是清洁工,每天帮身体把废物和多余水分排出去。你盐吃多了,血压跟着升,它就得加班加点,时间一长,累出毛病。研究早就说了,高盐饮食和高血压走得挺近,而高血压就是伤肾的一把“刀”。
这人十年不透析,靠的就是嘴巴管得住。他做饭清汤寡水,吃饭前先尝尝,够味就不加酱油,咸菜腊肉丢得远远的,连火锅都只喝清汤的底。看着清淡,其实日子过得挺有味道。慢性肾病的病人,如果能每天把盐控制在5克以内,肾脏的压力就能减不少。
第二不:不乱吃药。
有些人感冒发烧,三天两头就跑药店,止痛片、感冒药、消炎药抓一把就吃。可很多药对肾脏都有影响,尤其是那种止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些,吃得多了,肾脏真扛不住。有时候不是病情加重,是药吃伤了肾。
他就特别小心,连普通的感冒药都得先问医生。他说:“我这肾就像是快退休的老工人,不能让它再加班了。”哪怕是中成药,他也得查查有没有马兜铃酸这一类的成分,不敢大意。医生也说,慢性病人对药物要格外小心,别自己做主。
第三不:不掉以轻心。
很多人觉得,肾病嘛,不就是尿多了点、泡泡多了点?等真出事了才后悔。最怕的就是不当回事。慢性肾病发展得慢,但也不是不动,一年一年地往下掉,不管你看不看得见。
他就特别勤快,三个月一次复查肾功能,尿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一样不少。医生说他每次来都像“交作业”,结果都在手机里列得明明白白。肾功能只剩30%的人,如果能把血压和血糖都控制住,再加上规律复查,很多年都不一定非得透析。
第四不:不熬夜。
肾脏怕累,怕缺血缺氧,最怕的就是人还没睡,它还得加班。现在人一到晚上就精神,追剧、打游戏、刷手机,一搞就是凌晨一两点。你以为肾脏不累?其实它比你还累。
他说,晚上十点前一定上床,睡觉前不喝水、不看手机、不吃夜宵。像老钟表一样,一到点就关机。医生说,这种生活节奏,对肾脏简直是救命稻草。夜里睡得好,肾脏才有时间修修补补,不然你白天再养都不顶用。
第五不:不乱吃补。
有些人一查肾功能不好,立马开始进补,什么阿胶、海参、人参、鹿茸,恨不得全往肚子里塞。问题是,肾脏已经虚了,你再拿这些“狠角色”去刺激它,它反倒崩得更快。特别是那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有些含重金属、有些掺激素,吃了不仅没补到,反而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从不信什么神药,也从没买过电视广告上的那些“肾宝”。医生说他吃得简单,就是普通饭菜、清淡为主,蛋白控制得好,肉吃得不多不少,鸡蛋一天一个,牛奶只喝低磷的。慢性肾病需要控制蛋白质摄入,吃得太多,肾脏负担重;吃得太少,又营养不够,容易瘦得皮包骨。
说到底,肾病不像感冒发烧,吃点药就能好,它更像是一条慢慢流淌的河。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回报你。一个肾功能只剩30%的人,能撑十年不透析,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点点滴滴的坚持。
临床上也有数据支持。2020年一项针对慢性肾病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坚持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和规律复查的患者,其肾功能下降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慢约30%。这就说明了,生活方式真的能影响肾病的走向,不是说说而已。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的,就是“喝水”。有人说多喝水好,有人说喝多水肾更累。其实要看情况。如果肾功能还行,尿量正常,那就该喝还得喝,不能等口渴了才喝,尤其夏天出汗多,水喝少了,尿浓度高,对肾脏也是刺激。但如果已经出现水肿、尿少,那就得听医生的,不能乱喝。
再说说“尿蛋白”。尿蛋白高,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有些人根本没症状,一查才知道蛋白漏得厉害。这种情况如果早点发现,早点干预,往往能减缓病情发展。
血压和血糖也是两个关键点。高血压、高血糖都能损伤肾小球,像是两把钝刀子,一点点把肾给“磨”坏了。控制这两样,等于是在给肾脏打伞遮风挡雨。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情绪”。有的病人一知道自己肾不好,天天唉声叹气,吃不下、睡不好,反而把身体搞垮了。
他说:“我知道肾不好,但我也知道,光靠愁是救不了它的。”他每天都找点事做,种菜、看书、散步,生活有节奏,心里不慌张。医生说,这种心态,比什么营养品都强。
肾病不是绝路,更不是终点。只要你愿意改变,哪怕肾功能只剩30%,也还有很多可以做的。活得好不好,不是看数值,而是看你怎么对待这场慢慢走的“马拉松”。
参考文献:
[1]王志勇,陈晓宇.慢性肾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预后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4):325-329.
[2]刘慧,周丽娜.高盐饮食对慢性肾病进展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肾脏病杂志,2022,21(3):210-214.
[3]张晓燕,李建伟.非甾体抗炎药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