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北京古城墙罕见影像,郭沫若意见被采纳,700年文物沦为废墟
发布时间:2025-07-20 09:59 浏览量: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北京作为历朝历代的古都,自然留下了很多历史的痕迹,其中最有当地特色的便是北京城的城墙,当年北京城的城门就有数十个,然而在近代随着国家对于北京城市的建设,这些古迹也随之淹没在了历史的河流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郭沫若就提议要将北京的古城墙拆除,重新进行城市规划,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俩出于对古迹的保护,他们还曾和郭沫若有过争吵,最终这些城墙还是难逃被拆除的命运。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照片来看看北京的古城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北京成为了我国的首都,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重新规划城市的建设不得不提上日程。
郭沫若则是最先提出拆除这些城墙的一批人,此外还有苏联人在背后对他的意见给予支持,然而大家只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丝毫没有考虑城墙的历史性。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北京东直门附近的城墙,只见城墙傲然的耸立着,将附近围了个严严实实,十分有安全感,城墙上还有一个楼,主要用来观望远处的情况,城墙下的护城河有人乘船在河面上行走着,四周绿树成荫,慢慢都是安逸和谐的氛围。
这些城墙除了拥有多年的记忆,其对于当地的百姓也是独特的存在,这些城墙见证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在此讨生活和孩子们的童年。
城墙和城门作为出入城市的重要地点,很多的小摊贩都在这里支摊,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城墙下的护城河更是孩子们夏日消暑的好去处。
在照片中,只见北京古城墙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一些砖块已经掉落了,高楼也变得有一些残破,但城墙整体的框架还是显得非常雄伟,城墙下面是成片的小树和花草,显得有些杂乱,在河堤上有两个小孩子光着膀子在树下走着,也许是天气炎热,他们在找能下水的点,方便去水里泡一泡消暑。
在正式拆除北京的古城墙之前,受邀前来的苏联专家也对这些城墙进行了评估,他们都一致认为这些古建筑阻拦了北京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他们则希望能将天安门这一块区域打造为行政中心。
梁思成他们这时果断站出来对拆除城墙表示反对,更是认为行政中心是一种荒诞之说,因为天安门附近的区域非常狭窄,压根没办法容纳所谓的行政人员及家属。
在照片中,展示了宏伟的北京永定门城楼。只见整个城楼非常的高达,城墙的墙体为深灰色,楼墙是斜着建造的,更为牢固,墙上的高楼有三层,建造得非常结实,城墙下面有很多的百姓,有人在下面休息,有人拉着黄包车在下面等生意,他们在城楼的衬托下显得非常渺小。
北京的这些古旧的城楼在以前还有很重要的防御作用,北京作为首都,天子脚下的地盘,其中安全自然需要重点保护和注重。
以前又有很多人在京城中进进出出,有做生意的百姓,还有来往的商队,因此要派出一些士兵在城墙处对这些人进行盘查,以除去各种安全隐患。
在照片中,只见北京的城墙将城内围了起来,绵延数里,显得非常宏伟壮观,正是这高大的城楼保护了北京城内的安全,城墙底下有一支商队正在经过,队伍中有很多的马匹,商人坐在马上,队伍的前方还有一些骆驼,这支队伍似乎是从西部地区来的,准备来京城做生意。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其中的历史遗迹更是数不胜数,仅仅一个故宫一年到头就不知道需要接待多少的游客,大家都想来亲眼看一看当年皇帝居住的地方。
北京的每一个建筑都非常讲究美观和风水,其中最著名的布局就是“中轴线”布局,摊开地图来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北京的城门和建筑都牢牢的沿着中轴线建造,美观且底蕴深厚。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北京永定门的模样,这个名字的含义想必是希望城内能够一直安定,只见永定门的城墙不算高,楼也只有两层,但建造得却很精美,飞檐斗拱,这个城门的人流量很大,道路两旁摆着很多的小摊位,拉黄包车的男人正在着急的赶路,坐在马上的男人也在奋力的赶着马车。
在清朝末年,随着列强打入我国,我国的经济遭到了破坏,自给自足的时代即将过去,沉重的赋税使得大家不得不想尽办法赚钱。
那时候摆摊成为了大家的不二选择,不仅成本低,做起来也很方便,于是城门作为来往人最多的地方,很多人都在城门的道路边支起了小摊。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广安门的模样,广安门附近有一个非常热闹的集市,来往的人也都喜欢前去逛一逛。只见眼前的景象处于冬天,下起了大雪,城墙被雪盖住了一些,城楼还是在“认真”地眺望着远方,雪地里还有几只骆驼正在赶路,一个穿着黑色长袍大袄的男人在前面牵着骆驼。
北京由于地处偏北,气候等原因,导致北京虽然比较繁华,人口多,这里产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却非常有限,当年的京杭大运河便起到了这样资源支援的作用。
北京所缺的一些物资,富饶的南方地区便会将其通过河道运输过来,当年一些船只就在隔着城墙的护城河上繁忙的输送着。
在照片中,展示了朝阳门的景色,这里是当年运送粮食的必经地点,只见这里的城墙绵延得很长,沿着城墙的下方有很多的绿色植被,不仅没有荒芜的景象,还充满着生机,河面上有船只在划行着,很多的天鹅在河面上自由的活动着,显得非常和谐。
北京这些古老的城楼宛如一条分界线,它将城内和城外的人们分隔开来,城内的百姓生活水平相对比较高,生活成本也更高。
城外的百姓则相对比较贫困,但生活的成本也比较低,由于离城内和城门比较近,没有种地的日子,他们也能去城里想办法讨生活。
在照片中,展示了城门外的场景,只见城墙还是那样耸立的河道的旁边,这一块区域则是居民区,城墙下面还有一些朴素的茅草屋,显得非常淳朴,河道上还有船夫划着小船似乎正在捕鱼,河里面还有一辆马车直接开到了水里,正在洗着车,这里的百姓生活得也比较安逸。
随着清朝的覆灭,我国的封建制度就此告一段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北京这座城市也即将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多年来设计建造的城墙也慢慢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作用,逐渐荒废,城楼上不再有远眺的士兵,城墙下也不再有往来都要盘查的士兵。
在照片中,只见红色的城墙和楼阁在时光里悄然褪去了颜色,变得衰败,墙体也脱了皮,三层的城楼展现着中国建筑的特色,当年的护城河里面都被农民们种满了庄稼,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景象,一片要丰收的场景,农民们则将裤脚高高捞起,戴着一个斗笠,在水中摸索着,查看自家的庄稼。
我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千百年来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英雄的人物,更是又很多精美的文物被保存下来,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色。
然而,这些文物想要妥当的保存至今也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当今摆放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每一个都经历了精心的爱护和修复,才有我们现在见到它们的模样,这些宝贝一不被重视,就会慢慢褪去色彩。
在照片中,展示了城墙被荒废的场景,只见眼前的城墙变得非常残破,城楼上的地砖都脱落了,风一吹上面就飞起了很多的烟尘,楼上还建造了很多的电线杆,角落里更是杂草丛生,一副衰败之象,反观城楼的两边却建造起了居民区,一栋栋的房子拔地而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为了保护皇宫内的安全,在进入皇宫之前也有一些门阻挡着通行,神武门便是如此,神武门是故宫的大门,皇帝都要从这个门进进出出。
因此,为了保障天子的安全,这扇门更是被加派了重兵的看守,以防止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偷偷溜进宫内干坏事。
在照片中,展示的是神武门的场景,只见这里的城墙比较新,城楼不高但非常方便士兵查看周围的环境,这边的护城河水也比较深,一池子的水翠绿,环境很好,这样的位置布局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存在。
在照片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年的古老城墙,虽然大部分的建筑已经被拆毁,但也让我们见证了古人在建筑方面的智慧和水准,“中轴线”的中国特色无不让人称赞,这也使我们忍不住为这些被拆除的城楼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