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奥数天才坠亡,生前高喊妈妈救我,父亲称儿子是魔丸

发布时间:2025-05-20 09:56  浏览量:17

16岁奥数天才坠楼身亡,生前高喊妈妈救我,父亲却称儿子是魔丸,事后发现他校服口袋里还装着一张国际竞赛金牌证书,而他留下的那句妈妈我疼的遗言,更是比他解过的所有数学题更直击人心。

本该拥有大好年华的于行健,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背后到底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就要从于行健的人生开始说起,他的生活从小就被数字和公式填满。

小学时,他用拓扑学解九连环的视频火遍全网,初中拿下信息学奥赛全国第三,高二入选省队时,同龄人还在为月考发愁。

他的书房堆满奖杯和竞赛题集,他也成功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但光环背后,是密不透风的压力,父母为他定制24小时学习计划,奥数班、竞赛营、国际特训连轴转。

母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准备饭,父亲则到处联系人脉参加各种比赛,逢人便说我儿子要拿菲尔兹奖。

而他学校老师把他当招生招牌,同学视他为解题机器,都不把他当朋友。

高压之下于行健开始的心理开始变形。

曾经安静解题的少年变得暴躁易怒,课堂上摔笔撕卷子,对母亲大吼别管我,甚至推导出人生无意义的公式。父亲在悼文中痛诉他像被魔丸附体,看不起所有人。而心理医生诊断出重度焦虑和抑郁,但父亲拒绝让儿子服药,还说天才不需要心理医生,做题就能治愈。

坠楼前一周,于行健在国际奥赛选拔中失利。他把自己关在房间,草稿纸上写满我恨数学。

4月1日下午,他借口去图书馆查资料出门,却在小区顶楼徘徊半小时。

悲剧发生后,父亲公开的悼文让大家争论起来。

他承认曾逼儿子每天学习18小时,没收手机、禁绝社交,甚至撕毁儿子偷偷画的漫画,只因他觉得画漫画浪费时间。

于行健曾哀求能否让自己休息一天吗,而得到的回答是你没时间浪费。

最扎心的是父子最后一次对话。

于行健问:“如果我考不上麻省理工学院,你们还爱我吗?”

父亲脱口而出:“考不上,你就什么都不是。”这句话被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于行健并不只是个例,特别是在现在越来越内卷的背景下,许许多多参加竞赛的学生,有很多学生都有心理问题,但他们不敢说,因为家长觉得矫情。

其实在当下的社会,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经比往年高很多了,但多数父母仍认为孩子作秀。

孩子们的求救信号往往被忽略,家长会感觉突然厌学是叛逆,情绪失控是不懂事,甚至自残也被解释为抗压能力差。

当本该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变成军备竞赛,当父母的爱变成排名和奖项,或许我们都该停下脚步,听听孩子想要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