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制度变政策红利,人大助300家企业“诚”风破浪
发布时间:2025-07-18 02:17 浏览量:8
“没有了信用污点,现在贷款审批顺畅多了!” 近日,在镇海区骆驼机电园区 “益企同行”信用建设活动现场,某机械企业负责人周先生拿着信用修复证明如释重负。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创业者的通行证。然而,部分企业因创业受挫或经营不慎导致留下信用瑕疵,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后续发展。如何帮助企业“修复”信用、重焕生机?镇海区人大主动作为,围绕企业信用修复,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助企“诚”风破浪。
“益企同行”信用建设活动现场,相关部门就法治体检服务、风控法务指引等内容为企业进行详细解读。由于讲解的都是机电工业社区企业加强信用建设、降低失信风险的关键事项,在场的25家企业在认真听讲之余,还积极与部门负责人互动,提问咨询。
▲机电工业社区企业相关负责人参观镇海区政务服务中心
“我们依托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积极听取人大代表建议,深入摸排企业信用修复需求。”人大骆驼街道工委主任徐良鸿介绍道,“针对摸排中发现的企业急需应急、消防、环保等部门的信用修复服务,我们迅速协调对接,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成立‘信用修复帮办团’,上门提供精准修复指导。”
自去年3月人大法治化营商环境观察站在企业密集的骆驼街道机电工业社区率先成立后,镇海区人大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融合一套功能、组建一支队伍等“五个一”工作举措,积极发挥观察站作用,集中收集企业诉求及困难。通过加强信用平台建设、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建设、推动分领域分行业开展信用修复活动等举措落地,有效推动了涉企信用建设与修复保护全链条改革,提升企业信用建设内生动力,疏通了影响营商环境的“中梗阻”,提升了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为企业带去精准信用修复服务的同时,镇海区企业服务中心、镇海区信联信用修复保护促进中心等部门也将镇海惠企信用改革政策及风险防控指引带给企业,帮助企业缓解信息不对称,助力降低失信风险、及时修复信息。
为解决营商环境难点堵点,今年,镇海区人大结合协同开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通过部门自查、代表座谈、企业走访、“线上 + 线下” 征求意见等方式,就信用修复工作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信用修复帮办团”现场解答企业的问题
在《条例》执法检查推动下,镇海构建起“事前提前预防、事中精准救济、事后及时修复”全链条保护机制,通过完善统一的信用修复规程,优化民营企业维权渠道,探索全面推进“三书同达”和分领域探索行政检查“白名单”机制,全方位保障民营企业权益。
今年以来,信用修复服务已覆盖全区300余家企业,累计修复企业失信记录近1900条,助力修复主体成功融资1.63亿元,不仅有效完善了协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将法规制度转化为企业可感可及的发展红利,更让民营经济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