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不用急,老天会指引你走那条路,冥冥之中保佑你

发布时间:2025-07-17 19:02  浏览量:7

莫言说过:“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一个人太着急,太注重结果和得失,就容易乱。太着急,容易让思维系统崩塌,思考缺乏深度,做事也分不出轻重缓急来。

曾经有位高僧说过:着急其实是人性贪欲外显的相。因为某种程度上它就是想跳跃过程直接到达结果,而且还是一个有所求的理想结果,完美结果。

一旦结果不是如期所至,整个人就会陷入巨大的崩溃和自我怀疑中去。

但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有其自然规律,早一分晚一秒都有其定数。

过犹不及,事缓则圆,人缓则安。凡事太用力就容易变形,折损心力,伤己伤人。

连古语都说:“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

人必须得循序渐进,保持节奏,让自己安住下来,不过度在意掌控感,戒骄戒躁,才能无上清凉。

时间会让一切都变得澄澈,老天也会给你指明道路。

《道德经》中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让浊水静下来,它自会澄清;让心安下来,生机自会徐徐展开。

浊水静置,杂质自沉;人心静置,道路自显。

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讲了一个登山的故事,很有意思:他和一群学生们爬山,同学们都累趴下了,王阳明先生却精神头十足。

学生不解,明明自己年轻力壮,怎么你不累?

王阳明只说:“山高万仞,只登一步,人海万顷,只取一瓢。”

他的意思是,只专注当下,不去想遥远的山顶,这样容易让人无望;也不要想着崎岖的山路难走,会让人泄力,而是要走好当下每一步。

把浑浊的心静置,杂质自沉,山径自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提前住于山顶,也不住于畏途,只住于此刻抬脚。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急者只盯终点,于是:看不见落日熔金、听不见松风洗耳、闻不到雨后第一缕清香。

急是一种业力,急就注定会失去,急会让你错过世间的美好,急会让你看不到人间的乐趣。

郑板桥曾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慢火炖出的根,比任何暴风都强硬。

就像冬天过去了,冰自然会消融;春天一到,草就会自己长出来。

你只需安住当下,冬去春来,生机自会显现。

《淮南子·说山训》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急,是把种子在未熟土壤强插,结出的只能是苦枳。

很多人没有悟出来:当你迷茫的时候,走好脚下该走的一步,下一步该落在哪里,自然就有答案了,老天会指明给你的。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脚站不稳,大步走不远。这正是着急的本质:能量的自我损耗,越想快,越消耗,越消耗,越难快。

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存法则。我们要尊重规律,懂得顺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

真正的成长,从来都在不慌不忙的沉淀里。

所以不要焦虑,尤其是这个时期,更不要多想。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就是吉,静能生慧,静观其变,宁静致远,以不变应万变。

很多时候都是心乱了 只有静下心来就不烦躁了,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尽量闭嘴,静就是吉,不乱就是好。

精力不足就睡觉,心神不定就冥想,没有安全感就钻研,迷茫困惑就读书,负担太重就减负。

正所谓:慢而有恒,驰而不急。

骆驼慢吞吞吃饭,慢吞吞走,却能穿越茫茫无际的沙漠,到达远方。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财不入急门,福不走偏门。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真正厉害的人事都是一件一件做的,能力也都是一天一天积累的。

我们也不必太着急,从容地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左顾右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卑不亢,不急不躁,从容淡定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

聚焦于每个当下,自然会抵达那个心中的理想之地。

时刻记住:“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允许自己慢慢来,欲速则不达,人生不是田径赛,并非谁快就谁赢,能从暴风雨中走出来的,靠的从来不是伞,而是持之以恒的决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心烦气躁者,一事无成,沉重冷静者,百福自集。

只有你不着急了,你的世界才安静了,你才会在沉稳中悟出大智慧。

再远的路,也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脚下的每一步都算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