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塞后备箱的亲爸“社会性死亡”了:孩子改判了 人品也崩塌了
发布时间:2025-07-17 03:09 浏览量:7
文|南风
编辑|娱叔
9岁的小男孩,被“亲爹”塞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忍受着高温和颠簸,走完了一千公里的路。
而他的生父、后妈和其他家人,却在车内谈笑风生,血缘亲情在重组家庭中被碾得粉碎。
这一幕曝光后,全网震怒,纷纷开始了对这个“后爸”的批判。
一年后,生母终于夺回了孩子的抚养权,可孩子的生父却要求生母进行巨额赔偿,还做出了更出格的事。
事情传到孩子生母耳中后,她气得浑身发抖,泣不成声。
当初离婚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可把孩子塞进连坐起来都做不到的后备箱,躺在电池上颠簸一千公里,就是他口中的“好好照顾”?
但是儿子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待遇。
早餐被故意扔掉的时候,他学会了忍饥挨饿;
被后妈刻薄凌辱的时候,他学会了退缩;
被要求咒骂亲生母亲的时候,他学会了违心的顺从。
这些细碎的折磨,如同一把钝刀子一般,一点一点地切割他的童年。
那后备箱的几个小时,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终于被人看见的一道伤痕。
孩子生母
母亲下定决心,无论多久,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为孩子讨回公道。
只是她没想到,这场诉讼竟会如此艰难。
孩子母亲质问那个男人,有没有让儿子进后备箱这回事,没想到对方毫不掩饰地就承认了。
他大概是认为没必要掩饰,因为他从来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就是让孩子在后备箱待一会儿吗?又不是要他的命。
他唯觉得自己做错了的事,是车辆超载。
虎犹怜子,人何以堪?可这世上有些人的心,比老虎更狠更毒。
抚养权变更需要走法律程序,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生母只能尽自己所能去推进流程的进行。
因为她知道,每多拖一分钟,自己的儿子就要在那个炼狱中多受一分冷眼、打压和辱骂。
只是每次交涉,她都会受到对方家庭的极力阻挠,根本没有任何交流可言,进入她耳中的,全都是一些肮脏不堪的词汇。
甚至儿子还告诉她,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家中的那对男女还逼着他辱骂自己的亲生母亲。
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强。
即便被指着鼻子骂,被联合起来打,生母也从不曾放弃上诉。
从事发的2023年暑假,到2024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终于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她本以为拿到判决书就能结束,却不知这只是一场新的斗争的开始。
当她拿着判决书去索要孩子的证件资料时,得到的只有拒绝。
孩子已经归自己了不假,可是没有那些资料,看病上学都是大问题。
她知道那些东西对于那两个人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他们之所以一直像是守财奴守着最后一块金币那样死死握着,只是为了为难自己。
她找来教育部门的人来调解,找来社区工作人员来调解,都没有用。
那对恶人铁了心要折磨他们母子,仿佛害人能带来某种扭曲的快感。
更荒唐的是,她还受到了那个恶人同盟的勒索,说什么她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破坏了别人原本幸福的家庭,还被要求支付巨额赔偿金。
她知道,其实理由是什么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好过。
人性之恶,有时比三九天的寒风还要刺骨。
她认栽,她道歉,她赔钱。如果用这些钱就能买一个关系的断绝,买一个日后的心安,也是值得的。
可没有底线的人,总是能想出新的办法去折辱善良。
她的道歉视频被指为“不合格”,需要继续道歉。
她还因为没有立即支付赔偿金,而被相关部门限制高消费,差点滞留国外无法回国。
她一一都忍了,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忍下这份痛,那么痛苦就会被施加到儿子身上。
看着儿子被眼泪浸湿的枕头,她只能另想他法。
好在,事情最终还是迎来了转机。
母亲没有退缩,她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填了多少表格,求了多少人,终于解决了孩子的入学问题。
这也只是事件扭转的开始。
当她把孩子的故事发布到网上以后,被官媒进行转发,影响力迅速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比法律来得更猛烈的互联网的鞭笞。
网友痛斥“亲爹变后爸”,质疑血缘亲情何以在重组家庭中如此廉价。
大家开始扒他的工作,调查他的背景,对他进行人肉搜索。
也有人开始分析他的行为,从一车拉7人涉嫌超载,到强迫孩子坐后备箱涉嫌违规载人,再到经常大骂孩子可能构成虐待,一条条罪证清晰明了。
如果追究的话,说不定真的能让他付出代价。
在舆论场里,这位曾经被称为“父亲”的人,早已经“死亡”了。
他的名字成了冷血与自私的代名词,他的行为被千万人所唾弃。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新闻,那个抛弃截瘫女友的男人。
以后不管他走到哪,人们都会对他敬而远之,因为谁愿意和一个没有担当的人交往呢?
这两个案例像两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最丑陋的部分:自私、冷漠、残忍。
不同的是,一个伤害的是爱人,一个伤害的是亲骨肉。
只是,这样的仅存在于道德层面的审判,真的能够阻止下一个孩子被塞进后备箱吗?
法律有滞后性不假,可不能当装饰品。
如果执行不力的话,再完善的法律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道德的审判固然重要,可法律的审判,才是匡扶正义的最终手段。
不能让孩子带着那些伤痕长大。
孩子的未来会怎样?没人知道。
但至少现在,他离开了那个把他塞进后备箱的家,回到了愿意为他拼命的母亲身边。
这世上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总有被辜负的生命。
但希望就像野草,只要有一点缝隙,就会顽强地钻出来。
也许有一天,这个孩子会忘记那些伤害,只记得母亲为他战斗的身影。
而所谓“生父”的脸会永远与“失格父母”这个词相关联,这场公众道德的审判也早已超越法律惩罚本身。
那个把孩子塞进后备箱的男人,永远都会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他不再是谁的父亲,而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存在,用来提醒世人:
生而不养,养而不爱,皆是罪孽。
部分参考资料:
9岁孩子和亲爸后妈出游蜷缩后备箱 亲妈:这只是其中一件——中安在线
9岁娃被塞后备箱赶路?亲爸这操作太寒心!#亲爸塞娃进后备箱寒心#超载弃娃违法更缺德 #孩子不是行李是责任——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