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认知的气候真像!地球越热,离“新冰河期”越近
发布时间:2025-07-16 03:35 浏览量:7
你说今年这天气热得是不是太离谱了?这可不是你的错觉。世界气象组织(WMO)刚公布的消息,未来五年有 80% 的可能性会再次打破高温纪录,说不定以后还得更热。你瞧瞧,有机场跑道都被热到开裂,连埃菲尔铁塔都热得歪了 20 厘米。北极那边升温速度更是地球平均速度的 3.5 倍。就当咱们担心地球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金星的时候,有个让人惊掉下巴的科学事实来了:咱们其实正处在一个漫长的冰河时代里,只不过是相对温暖的坚冰期阶段。那下一个冰期啥时候来呢?要想知道答案,咱得把时光拉回到百万年前的地球,去感受感受地球的气候脉搏,找找线索。
咱们先聊聊为啥说现在还在冰河时代。所谓冰河时代,就是地球长期特别寒冷的时期,动不动就持续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地球表面一大片都被冰盖和冰川覆盖。就说咱们常提到的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吧,大约从 260 万年前,也就是更新世初期就开始了,没想到吧,咱们到现在还没走出这个冰河时代呢。冰河时代有两种时期,冷飕飕的冰期和相对暖和的间冰期,咱们现在就处在最新的一个间冰期,都持续 1.1 万年了。平常大家说的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其实大多指的是末次冰期,就在现在这个间冰期之前,从 11.5 万年前开始,一直到 1.17 万年前才结束。你可能不信,末次冰期的时候,全球平均气温仅仅比现在低 6 度。就这区区六度,对全球的影响那可太大了。
在末次冰期,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被劳伦泰德冰盖和芬诺斯堪迪亚冰盖这两大冰盖霸占着。地球上有限的水都被锁在这些冰盖里,所以那时候平均海平面比现在低得多。陆地上大多是苔原类植被,稀稀拉拉地分布在干燥的草原上。那地球为啥会变得这么冷呢?塞尔维亚科学家米兰科维奇提出个假说,说地球位置的长期变化对气候影响可大了,能解释冰期是咋开始的。他研究了地球的三种运动,这些运动能改变太阳辐射量,合起来就叫米兰科维奇循环。
先说说轨道离心率,当地球受到木星和土星更强的引力时,轨道就变得更椭圆,这个周期大概 10 万年。轨道特别椭圆的时候,地球季节长度变化可明显了,夏季比冬季长。而且高度椭圆的轨道意味着地球在七月离太阳最远,这时候太阳辐射比 1 月少差不多 23%,结果就是冬季更暖更短,夏季更凉更长。
再就是地轴倾角,也就是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度,地球倾斜得越多,季节变化就越极端,这个变化周期大概 4.1 万年。要是地球倾角小,季节差异就很温和,夏天都没办法把冬天的冰融化,冰雪就越积越多,说不定就引发冰河时代了。还有轴向岁差,就是地轴会摇摆。因为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地球赤道有点往外突,不是个完美的球体,所以地轴旋转的时候就会晃,这个运动周期大概 2.6 万年,它能改变季节的对比度,让季节对比变得更极端或者更温和。这三个周期凑一块儿,共同影响着地球的长期气候,预测主要冰河时代还挺靠谱的。当然,一些更短期的周期也不能小瞧,它们能增强或者削弱这些效应。比如说末次冰期里,就有和突然变暖有关的丹斯加厄斯格事件,还有导致快速变冷的亨利事件。
咱再聊聊冰河时代那些巨型动物。冰河时代可是巨型动物的天下,那时候有些生物体重能达到 4500 公斤,说它们巨型可一点都不夸张。为啥冰河时代动物都往巨大了长呢?有一种理论叫伯格曼法则,说那些能自己产生体温的动物,像哺乳动物,环境越冷,体型就越大。因为体型大的哺乳动物,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低,这样能减少热量散失,这可能就解释了为啥冰河时代有这么多又大又让人害怕的物种。
就说猛犸象吧,对咱们大多数人来讲,猛犸象就是冰河时代的标志。想象一下,一个高大威风的身影在厚厚的雪堆里,好像对严寒根本不在乎。但实际上呢,猛犸象和现代大象个头差不多,从骨骼能看出来,它们肩高大概 3.5 米,现在有些雄性非洲象身高能到 4 米呢。不过猛犸象和现代大象还是有不少关键区别的。猛犸象身上有两层暖和的毛,里面是厚厚的底绒,外面还有一层长长的毛。它们身体比例也不一样,身子长,腿短点。
古生物学家觉得这样的身体构造方便它们吃草,不用老是弯腰。而且猛犸象还有厚达 9 厘米的脂肪层用来保暖,耳朵小小的还长满毛,这样能防止热量流失。咱们人类以前还想着复活猛犸象呢,可惜猛犸象最后还是灭绝了。不过它们也不是一下子全没了,在弗兰格尔岛上有个猛犸象种群,大概有 500 到 1000 头,一直活到 4000 年前,这可比吉萨大金字塔建成还晚 1000 年呢。
还有雕齿兽,这名字的意思是雕刻的牙齿,因为它们的牙齿又宽又有沟槽,特别适合磨那些 tough 的植被。雕齿兽又大又笨重,体重能有 2 吨,腿像大象腿一样粗壮,在美洲大陆上慢悠悠地走。它们身上有个巨大的甲壳,就像龟壳似的,看起来和犰狳有点像,不过它们可没法把自己卷成个球。你别看它们样子笨重,最近研究发现,它们把大部分体重都放在后腿上,甚至可能还能站起来用两条腿走路。想象一下,一头雕齿兽站起来,要么用带甲的尾巴攻击,要么为了够高处的食物,这画面是不是很疯狂?这也说明这些生物可不能小瞧。
再说说树懒,你可能想不到,晚更新世的树懒可和现在的树懒大不一样。那时候树懒有四大科 27 个属,具体有多少物种都数不清,它们在美洲大陆到处跑。随着时间推移,树懒体型越来越大,到了晚更新世,出现了一群巨型地懒。就说美洲大地懒吧,第一具美洲大地懒化石被发现的时候,科学家估计它体重能达到 3800 公斤,和现在的树懒比起来,现在的树懒简直就是小不点儿。科学家推测,这些地懒有时候会挖洞,可能是为了保暖,热的时候也能避暑,还有人觉得是为了躲捕食者。你就想啊,啥动物胆子这么大,敢招惹它们?估计可能是剑齿虎或者巨型短面熊。
在更新世末期,这些巨型动物几乎一下子全没了,在澳大利亚和美洲,72% 到 88% 的大型物种都灭绝了。这到底咋回事呢?一个世纪以来,大家一直在激烈争论。有人觉得是自然气候变化导致的,间冰期一来,海平面上升,把路桥切断了,冰盖也融化了,可这些都是物种迁徙必需的条件。但这个说法不太能站住脚,因为弗兰格尔岛上的猛犸象在这之后还活了好久呢。还有个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来的,矛头指向了人类。
大约 30 万年前,智人出现了,从非洲慢慢迁徙到世界各地,这意味着他们在更新世生活了很长时间,和当时的各种生物共享地球。所以古生物学家就琢磨,这些巨兽灭绝是不是人类的锅?智人真有本事挑战并打败猛犸象吗?智人虽然大概 30 万年前就演化出来了,但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大概 5 万年前,他们的文化才开始发展,狩猎采集文化达到了顶峰。那时候他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还会制作像吊坠这样的装饰品,花更多心思在一些不光是为了生存的事儿上,比如说洞穴艺术,他们在洞穴里画的好多画到现在还能看见呢。
旧石器时代晚期,工具改进得特别快,这让他们狩猎能力大大提高。要是一个智人单挑猛犸象,估计没啥胜算,可要是一群智人,拿着能投 40 米远的锋利长矛呢?这胜算可就大多了。克洛维斯人就是一群很会狩猎的人,他们是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他们用的矛头形状很特别,叫克洛维斯尖头器。有个争议点是克洛维斯人到北美没几千年,巨型动物就灭绝了,所以有人怀疑是不是他们捕猎太狠,把动物种群搞崩溃了。去年有个研究,分析了唯一的克洛维斯人个体安琪克儿童的遗骸,发现猛犸象的蛋白质在他母亲的饮食里占了差不多 40%,这好像也能证明克洛维斯人至少对巨兽灭绝有点责任。
在澳大利亚也差不多,人类在那儿定居前后,澳大利亚 85% 的大型物种都没了。古生物学家通过测量孢子来推测巨型动物种群数量,发现人类到了之后 4000 年内,巨型动物种群就崩溃了。虽然之前环境也在变,但人类的到来很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新世晚期还有个神秘消失的物种,就是尼安德特人,大概 4 万年前没了。尼安德特人是最早在寒冷冰川环境里活下来的人类,他们适应能力可强了。身材矮壮,鼻子又大鼻梁又高,这样能让呼吸的空气更湿润,和猛犸象的一些适应特征有点像。和大家平常想的不一样,尼安德特人文化还挺复杂的。那他们为啥最后没了呢?估计还是和人类脱不了干系。古生物学家觉得,要么是智人在竞争中把他们打败了,要么就是被当时数量更多的智人种群同化了。其实大多数有欧亚血统的人身上都有 1% 到 2% 的尼安德特人 DNA,这好像能证明第二种说法。虽然尼安德特人最后消失了,但一直以来大家觉得他们野蛮落后,这个印象可太不公平了,每一项新发现都让我们看到他们留下的复杂文化、语言和工具。
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给地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远改变了地球的历史。虽然那个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还是有好多物种发展得挺好,在冰期和间冰期都努力生存着。现在咱们从冰河时代的思绪里回来,肯定都会对那个时代丰富的生命多样性印象深刻。虽然那些生物大多都成了历史,但它们的骨骼、化石和墓葬还在,不断勾起咱们的好奇心,让咱们想象那个曾经的世界,在那儿,人类曾经和高大的巨兽、人类的近亲一起在原始荒野里生活。
可现在有个让人担心的问题,这种情况会不会再发生呢?咱们还在冰河时代里,下一个冰期是不是快到了?之前提到的亨利事件大概每 1 万年发生一次,可能会导致降温,一般是大量冰块排到海洋里的时候就会发生。最近的数据显示,每次亨利事件发生前,通常海洋会先变暖,这会让冰盖变得不稳定,现在咱们好像已经看到这些迹象了,说不定就是亨利事件的预警。要是真发生了,可能又得降温,说不定就触发下一个冰期了。
那下一个冰期到底啥时候来呢?以前可能主要看米兰科维奇循环,现在可不一定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把这个时间表搅得乱七八糟。要是真再来个冰期,不知道哪些物种能活下去,人类还能不能在冰雪主宰的时代生存,还是会被更适应环境的物种取代?在遥远的未来,地球又会变成啥样,会有什么样的生物住在地球上呢?大家对这些有啥想法,都来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