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绿铁路建设回顾作者:文/刘秉顺 美篇制作:袁武学(铁兵缘)

发布时间:2025-05-19 19:58  浏览量:5

清绿铁路建设回顾

铁道兵十师48团政委 刘秉顺

清绿铁路起于甘肃省内的河西走廊兰新铁路的清水站,由南向北止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绿园,(现名酒泉基地)全长240.4公里,是一条永久性的军事专用线。整个铁路工程于1958年5月23日正式开工,1960年1月16日正式移交20基地管理。这条铁路的建成,对于加强祖国的国防工程建设,发展现代化技术装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尽快发展自己的国防航天事业,决定由国防科委20基地建设导弹发射基地,需要修建一条铁路军事专用线。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精神,中央军委决定由铁道兵承担勘测、设计和施工任务。

战前总动员

1958年2月铁道兵受领任务后,研究决定由铁道兵第十师承担施工任务,当时任四十八团政委的我和团长季寿亭正在浙江省新安江发电站(现名千岛湖)专用线上,工程尚未移交便接到修建清绿铁路军事专用线的命令。开赴清绿线之前向部队做了思想动员,提出了遵守纪律的要求,决定除了有的军官送家属还乡外,其余一律不得请假,不能通信,严守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对任何人不得告诉部队去向;当地政府欢送时,只讲到宝鸡执行新任务;施工部队进入工区,官兵不能把专用线的任何情况告诉任何人,死也要烂在肚子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各项工作迅速准备就绪,部队背起行装唱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军歌迈开大步进驻清绿钱。我们四十八团驻在绿园10号工地,担负着黑河2号桥以北军事禁区内的各个工区的铁路修建任务。建设生命钱的战斗即将在这里打响了。

全权负责一锤定音

由于任务重,要求急,国务院中央军委把修建这条铁路交由铁道兵负责一锤定音,因此,在工程的整个部署上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针,决定采取一次定线完成设计的做法,这是铁道兵第一次执行这样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正确制定设计原则,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身先士卒率领有关人员,先乘坐直升飞机然后再骑骆驼进行实地观察。师团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以步行、骑骆驼、乘履带运输车,对重点有沙嶂的地带进行实地勘察,在整体设计方面因铁道兵技术力量不足,又聘请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第七综合分队的同志参加勘测设计,5月份完成了定测设计,6月底前先后交付了设计文件,由于提供设计资料非常及时,保证了部队迅速投入施工。

安营扎寨迎战清绿线

我们十师奉命从稻花飘香的南国开赴到牛羊声声叫的塞外,由师长李兴弟,政委张绍华率领,先后陆续到达目的地,从4月20日至6月14日全部调遣完毕。部队进入工地,兵分两路,一路由清水、下河清直接北上,另一路经酒泉、全塔、营盘到达绿园10号工地。当时牧民的蒙古包星罗棋布地占着有水草的军事禁区,经与建国营地方领导交涉,请他们动员牧民搬迁到基地外的其他地方去,动员工作进展顺利。据当地群众介绍这里的气候变化无常,他们讲的顺口溜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必须尽快安营扎寨,我们仿效牧民的做法,先把帐篷支起来,再从帐篷内挖深一米,利用这一空间支上铺板,一座座简陋的帐篷建起来了,官兵有了安身之地,条件虽差,但是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里安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我们,广大官兵视帐篷为家园,虽苦犹甜。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准备迎战清绿线。

奇妙的戈壁滩战天斗地的官兵

从这里选线修铁路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铁路经过的地段大部分处于戈壁沙丘或盐碱地带,人称缺水、少树、不长草、风卷石头遍地跑。最大风速40米/秒,夏季高温酷热,中午温度达到摄氏40度,冬季寒风刺骨达零下20多度,而且交通极为不便,经济落后物资奇缺困难重重,干部战士反映:“喝水定量,风沙管呛”,但整个部队在师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部队顾全大局,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鼓励广大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继承铁道兵的“三荣”思想,即艰苦光荣、劳动光荣和当铁道兵光荣的思想。师团营各级首长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与广大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副师长张保林,长征路上腿负伤,走路一跛一拐,但他也到工地上扛枕木,抬钢轨。榜样的力量,就是无声的命令。高度的责任感,明确的战斗目标,尽管自然条件恶劣,尽管没有机械化工具但广大官兵依然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施工高潮,扛枕木,抬钢轨,抡大锤,打道钉,挥汗如雨。脚上打起水泡,肩上压起了血迹斑痕,手上磨出了老茧。但任何人没有怨言,战风沙、斗严寒、熬酷暑、早起晚睡、忍受饥饿、日夜奋战,加快了工程进度。1958年7月1日开始铺轨,10月24日铺到167公里时,因轨料停发而中止。这时真象水牛掉进了井里,有力无处用,摩拳擦掌干着急,12月23日轨料运来了,但因铺轨机车缺水少煤开不动,我们就用汽车送水,把生活用煤给机车用,又继续向前铺轨,到1959年4月27日铺到绿园,除各个工号支线继续辅轨外,全线正式铺通,我们采取边上渣整道,边运输的作业方法,从而保证了国防科委20基地工程所需装备物资的及时运输。

我们在修建清绿铁路的日子里看见了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象,在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时候,一泓碧波荡漾的湖泊出现在你面前上有蓝蓝的天,地上有清清的水,当你去找水时,这种现象便无踪不影了;一座车水马龙的城市在戈壁滩上出现,这种海市蜃楼令人赏心悦目。但也有可怕的情景出现,如有时早晨还是艳阳天,中午会突然出现龙卷风,你缺乏防备躲避不及,它卷起石头将汽车的玻璃打碎,将帐篷掀掉,把刚刚修好的路基吹垮,有时在路基上堆起大大小小的沙丘。有一次存放在14号工地(河东里车站)的钢轨、枕木一夜之间不见了,后来发现在沙丘里。戈壁滩上龙卷风,有时还会造成人身伤亡,有次龙卷风大作,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铁路上轨排被抽空,能见度很差,两位战士在巡道,由于司机看不见他们发出的信号,两位战士不幸被开来的机车撞死,令人痛心。为此周恩来总理在1959年6月18日对修建清绿铁路工程做了批示,要求施工部队抓紧上渣整道,抓紧安装通信信号等各项设备,并做好线路防护。施工部队遵照总理的批示夜以继日地善始善终地,质量良好的如期完成了这条铁路的修建任务。国防科委20基地栗在山政委多次表扬这支部队顾大局识大体吃大苦耐大劳,巧干实干,抢时间,修建了这条生命线。

锁住沙龙喜获丰收

我在绿园工地上度过了5个年头,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都是以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而前进的,每克服一个困难,心情感到十分愉快,同时增添了人生许多的乐趣。如:1958年国家中医药缺乏,卫生部要求就地取材,我们采集了两个车皮的麻黄和甘草,在大炼钢铁的运动中,我们五连连长梁忠孟同志,从沙子里找铁矿炼成铁块,在石块中找矿石炼成铜饼,在土里找铅矿炼成铅驼。每当春季黑河水断流,形成一些泡子,我们就在水泡子周围下了铁丝网,象守株待兔那样,待黄羊、狐狸、兔子前来喝水时,将它逮住。当河水块要干枯时,水中的鱼又自动跳到岸上来,我们可以吃到新鲜鱼。同时在黑河两岸还能拣到小鸿雁,精心饲养,我们待它长大后,给我们传书。此外我们利用房前后种瓜种菜,不仅能吃上新鲜蔬菜,而且还吃上了自己种的可可奇甜瓜。

忆40年峥嵘岁月,我们为祖国的航天国防事业付出了青春和力量,感到无尚欣慰和光荣。每当原子弹试验、捆绑火箭送了卫星上天,一箭送双星发射成功时,就心潮起伏,激动不已,至今长征号火箭已成功发射50次,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如醉如痴,有时高兴得彻夜不眠。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讲,发展现代化技术装备确实来之不易,我们的工作是艰苦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业是神圣的,生活是充实的,但每当回忆起为修建这条铁路而牺牲和负伤致残的同志时心情就格外沉痛。为有牺牲多斗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果这些牺牲的同志泉下有知,看到我们国家已拥有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航天事业,定会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