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没事,经销商倒了是什么经历?
发布时间:2025-07-15 16:32 浏览量:1
之前我们做过停工品牌的话题,评论区就有很多小伙伴想看倒闭经销商的情况,大家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原本不想做的,但最近恰好有几位销售的店刚倒了……既然这么不约而同,那就聊聊吧。某位有过良心煎熬日子的知名选手听说了这个话题,也踊跃参与了。
注意:本篇话题聊的仅仅是经销商,不是品牌。经销商倒了有各种原因,品牌可能还是好好的。因为有的销售经历过多家倒闭的经销商,LOGO我就放最近的一家……
我待过然后倒闭的店有本田和大众。
这两个店都是退网,老板转投别的品牌/项目了,倒闭前的征兆基本都类似。
比如倒闭前半年,经常嚷着账上没钱,客户和供应商的钱经常拖欠,特别是要赎合格证的时候,整个公司从财务到销售都汗流浃背,打电话到集团去要钱,直接回一个没钱,自己想办法。曾经有个中层领导想了个招,说大家凑凑钱帮公司渡过难关吧,话刚说出口,就收获了好几句傻逼。
不过确实有个认识的销售经理,他们店倒闭前,真的帮老板凑过钱,至今还没要回来。
员工的利益有没有保障,取决于老板退出的时间。如果是主动断腕,那基本还是能保障的,毕竟还有其他资产,去仲裁或则讨薪还能找得到人,而且正常退网的店,在厂家那边还有保证金啥的,必须得把善后搞好。要是因为资金链完全断了,那就比较麻烦,很可能都没什么资产可以执行了。
经历的这两个店到最后基本上没有未交的订单了,快不行的时候也没心思好好卖车,遇到意向高的客户,也都劝退了,别嚯嚯人家。
退网之后客户会收到短信,“很抱歉...以后可以去XX经销商保养/维修”,再一看这个经销商地址隔了几十公里。
真不希望作为这种过来人给出什么建议。这两年合资倒闭的非常多,倒闭了之后这个地方可能真不会有人来接盘了,相应的售后、二手车价值都会受影响。
我在本地的斯柯达、标致、林肯都经历过,从业十年,经历了太多的品牌,也干倒了两三个品牌。今年更恐怖,听说同城的宝马、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也都陆续要退网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四处炸雷才热闹。今年同行问最多的就是:你们店不是退网了吗?你们店还在吗?你们老板跑路啦?你准备什么时候撤啊?
经销商倒闭先是不批车,紧着自己仓库的车卖,靠谱点的主机厂是会给客户发短信提示风险的,会明确告知客户店面已经退网,没有授权了,后续任何纠纷与品牌无关。
出问题一般都是从资金周转和销量急剧下滑开始的。比如店里分批次,每个月的15号左右集中交一批车,月底集中交一批车,中间不交车,这就说明老板已经没钱了,只是用银行的钱在运转,随时会跑路。
还有就是让员工集资批车,许以高利息高收益。如果兑现不了利息的时候,就是要爆雷了。往往这个时候老板自身难保,有良心点的把本金给了,但是大多都是还不起。承认筹钱了,但是就是要不回来。
一般这样的店面,提前一个季度就能发现问题,但是只是内部人发现。客户其实不太好看到这些东西,在外人眼里往往是一夜崩塌。
客户还真不好防备。
员工没有利益可讲的,补偿是不可能的。如果店面房租没到期,就只发底薪,一个月七八百块,社保都没有,自己就会离开。仲裁没那么简单,会说让理解一下企业的不容易。
劳务纠纷常有,但是员工是很弱势的,没有社保,没有劳动合同,更不用提加班费。
销售岗位,没有权益,只是牛马。游戏规则也不是销售定的,都是养家糊口,受压迫就压迫了。
未交订单分两种,如果挣钱的车,倒卖订单,找外地车源把车交出去。亏钱的车,如果客户举报,就退了。不当回事的,就不退。客户一般联系销售顾问,销售的工资都没要到,还给你要个鬼的订单,都是天涯沦落人,覆巢之下无完卵。
售后储值权益直接都是没了,想都不用想。尤其是储值的终身保养和各种套餐。
因此奉劝各位,非必要,不储值。
打厂家电话投诉也没用,厂家把责任推的干干净净,意思是经销商承诺的,与厂家无关。至于品牌影响,爱咋地咋地,你起诉吧!
应聘的话,尽量去厂家直营店,或者至少有社保的(大集团有社保在崩塌的时候仲裁也没用),即使他给你裁掉,最起码还是正规操作的。经销商和私人老板,大都都黑心。前些年嗷嗷挣钱的时候,也没给我们提薪加钱,亏钱了都是怪销售不争气!
买车的话,其实无所谓,别想着什么售后多完美。如今销售端卖车不挣钱,都是靠售后提利润,你自己品吧。
我曾经在某世界500强,前全国第一大经销商,拥有近700➕门店的广汇集团工作过。
卖过车的都知道发工资一般是次月15号左右。我记得最开始我们15号发工资,后来拖到20号,又后来拖到25号甚至月底,直到跨月发工资那一刻,所有人好像明白了。
合格证以前是开票当天能拿,然后被监管,当时我们店还好,一般3天左右拿证,集团有些店一个月左右才能拿证,厂家不发车。账上有现金流的,集团全抽走。倒闭前半年就有这些问题。我店也只是强行续命到今年。所以也见证了更多同集团维权的。
员工利益没有得到保证的,当时我们园区有家日系品牌,赔钱是不可能直接赔的。给了两个选择:
(1)以公司经营不善为由头让你签停薪留职,自某生路。
(2)你现在这家店不行了,30公里以外有家交通不方便的店你们过去上班,当然工资该拖还得拖。什么?你说你不愿意你要去拉横幅?xx办,xx所,xx管马上过来让你撤掉,不允许拍照,不允许发网上。
好不容易争取到赔偿,只有0.3N,不签连这点都没有,签了还得拖你小一年。我记得只有一家经销商他们发现苗头不对,账上还有钱的时候,马上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集体劳动仲裁。不过时至今日还没拿到钱。
未交订单跟客户连骗带哄的商量,去同城店或者外地经销商那提(串一手),好歹能把车交了。售后前期几乎不受影响,有配件,该保养就保养,该维修就维修。销售新车不卖车,售后光吃老本也不行,没有新鲜血液进来。
最后说一句在传统品牌做久了会不适应新能源品牌。大多数新能源品牌不要传统油车出来的。一定要选个品牌我选某为旗下,典型的钱多事少。别去小米,现在的小米进去吃不到肉了。不推荐车,看销量排行榜,随大流准没错。
从业8年,数了数这几年在本地干倒闭的经销商,有日产(黄了),雪铁龙(黄了),启辰(走了以后就黄了,现在又活过来了),传祺(这个也是走以后黄了),捷达(走的时候就已经半死不活了,现在还吊着)。
基本上提前一年就开始有苗头了,明显征兆是拖工资,基本压三个月,拖到不能再拖才发一个月,而且工资打对折。客户退款迟迟退不了(置换或者押金之类,能拖就拖),经常有客户投诉到厂家,说压着置换不给兑现,要求退钱,那时候没少处理这档子事。
员工利益有保障?保障个P,按正常来说公司解散会给员工结清工资然后让员工拿到失业金,工资不发或者发了打对折也就算了,还让员工自行离职,这样员工就拿不到失业金。之前就是有同事被店里要求自动离职,结果员工找律师给公司下了通知书店里才配合做失业金领取,而且最后结清工资给人家工资狠狠打了个折。
老订单能交就交,如果有新订单就从同城店调现车,售后服务的话基本上不接大活(大的机修跟事故车都不接了,转到同城店),售后也就不再进配件了。
以我的经验,去也要去销量好的靠谱的品牌,如果是纯混底薪那另算,或者是年份久的经销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一夜倒闭概率低一些。买车的话也尽量选择保有量大的品牌,追求个性另算,至少保有量大的就算车企没了找个配件也好找。
众所周知,我18年在众泰干过几个月,距今已有7年之久,但往事历历在目,谈起来颇为喷饭...
去的第一天我就察觉到了念头不对,各种明的暗的细节都表明此地不宜久留,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这个梗...)硬是干了几个月再跑路...
细节1:严格控制费用,不到36度不开空调,能多晚开就多晚开,能多早关就多早关,展厅有客户就打开,没客户关了吹风扇,打印纸两面重复用,下班谁没关电脑那是大罪过,比吃酸奶不舔盖子还大的罪过,罚款50!
细节2:财务费用捉襟见肘,员工工资两三个月没发。客户订了,但厂家要求6台起才好配板运输,另外5台根本没钱拿车。哦别说这5台了,就是客户订的这台都没钱拿,几个管理层一人刷张信用卡,凑了十几万,连夜派人坐绿皮火车连夜赶往江苏常州金坛基地,拔了码表人肉把车开回来,因为拔了码表没空调,穿个裤衩子高速狂奔,光是怡宝大水就喝了3瓶。
当时问我有没有信用卡,我愣了1秒钟猜到什么事,立马说有有有,3500额度够不够?躲过一劫...
至于纠纷,那可不是打打官司那种小事,当时忽悠员工集资承诺给利息,最后别说利息没兑现,本金都打水漂了...最后直接把老板送牢里去。
至于什么未交订单之类的,嗨,祭出掏裆大法一个月也就卖他妈七八台车,后续长期拖欠工资,客户都没人接,就不存在这回事。
车主售后就惨了,一倒闭根本没人接手,要么修理厂要么认倒霉,方圆200公里内根本没4S店!
我也是趁着倒闭前跑路了,工资顺利拿到手,没有其他纠纷。从业者还是选择一些销量大,口碑好的品牌,有销量支撑不管品牌还是4S店,一时半会还倒不了。
买车也同理,硬是要买小众品牌,一个月销量几百台那种,也只能默默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