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先进工作者 | 汨罗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王安华
发布时间:2025-07-15 00:47 浏览量:1
王安华,男,汉族,1967年7月生,九三学社社员,湖南省汨罗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湖南省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该同志是一名农业战线的优秀技术干部,先后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南省农业科技先进个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农业部联合授予的“南南合作特别贡献奖”、汨罗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立功”“嘉奖”、“汨罗市十佳党外干部”、“岳阳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21年 “岳阳市乡村振兴带头人”、“岳阳市突出贡献专家”,“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职先进个人”、“汨罗市绩效考核骆驼精神奖”。四次获得湖南省农业丰收奖,一次获得岳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坚持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王安华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带领技术团队主持了四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实施,刻苦钻研,顽强攻关,取得了“高档红椒挂树保鲜越冬、早春再生高产高效栽培”、“水稻育秧大棚高效综合利用模式及技术研究”、“有机基质控根栽培技术研究”等10项重大技术突破,取得5项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成果,参与了五个省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编写,发表高质量专业技术论文18篇,在产业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6年王安华带领科研团队主持的“雄性不育中甘系列甘蓝新品种育种技术成果在湘转化与示范推广”的科研课题,成功筛选出以中甘628、中甘21为代表的适应湖南区域的优质、早熟、高产品种8个,并为这些品种在湖南的高效栽培制定了技术标准,解决了湖南甘蓝基地早而不忧,以及早熟品种缺乏,严重依赖进口的突出问题,同时极大加快了岳阳市5万亩甘蓝基地的品种升级换代,提高了基地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高档红椒挂树保鲜越冬、早春再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究与推广”是王安华带领团队历时5年顽强攻关的技术创新成果,攻克了洞庭湖区域高档红椒长季节设施栽培的四大技术难题,实现了设施条件下高档红椒一茬两收,亩产量达到7.12吨,基地农户最高产值达到每亩6万元。该成果被评议鉴定为“填补湖南省空白,技术国内领先”,并成为湖南省水稻育秧大棚高效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模式,展现巨大价值。“设施蔬菜有机基质控根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也是王安华刻苦钻研的原创成果,不仅克服了保护地蔬菜连作障碍,产量比常规栽培增加40%以上,品质大幅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的推广是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极大破解农作物秸秆禁烧的难题。这项技术在岳阳市保护地蔬菜生产上得到迅速推广,具有重大的环保生态意义。
产业开发,成效显著。作为科研人员,王安华积极奔走于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征途,让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老百姓增收致富实实在在的利益。多年来共推广实用技术26项,引进蔬菜、西瓜、玉米水果新品种48个,联系帮扶企业两家,帮助创办蔬菜合作社6家,创建特色基地3个,在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和服务主体中创造了显著的业绩。“汨罗西瓜”和“汨罗红椒”就是典型的例子。
汨罗无籽西瓜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王安华坚持不懈,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主持了四次重要的技术升级和品种更新,使汨罗无籽西瓜成为汨罗市农业支柱产业和靓丽的农业名片,一大批农民因此脱贫致富。汨罗西瓜也成就了王安华“西瓜大王”的美名。汨罗红椒基地的创建和产业的发展是王安华勇挑重担,克服重重压力和多重挑战的重要成果,实现了特色产业与水稻育秧大棚高效利用的完美结合,为湖南30000亩水稻育秧大棚的高效综合利用起到了示范,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农民致富的贴心人。多年来,王安华利用各种平台主持和参与了211场农民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3000人次。为了更有效的传授先进适用技术,2015年底,王安华建起了3个“农技在线24小时”微信群,入群人员超过了1100人,涉及湖南省四个地州市的专业大户、合作社老板、企业负责人。日复一日,他几乎奉献了全部的业余时间为他们解疑答惑,不厌其烦,还要经常亲自到这些大户的生产现场,虽然十分辛苦,他依然乐此不疲。经年累月,他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成为老百姓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口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无小事,王安华更是体现了一个省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担任省人大代表期间,王安华广泛调研,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提出了35件高质量建议案,每一件建议都涉及广大基层群众的利益和诉求。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对冬季蔬菜生产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很多基地的蔬菜面临卖不出去的难题,疫情期间王安华接到无数基地的求助电话,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联络多方求助,帮助岳阳四个基地销售蔬菜500多吨,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30多年来,王安华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以坚定的信念、顽强刻苦的作风、崇高的品德、丰富和精湛的技术把丰碑牢牢树立在田间地头,树立在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