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陪读妈妈囚禁情人当性奴,结果4女一夜被砍133刀,3死1重伤
发布时间:2025-05-19 16:32 浏览量:6
在繁华都市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角落。2008 年 9 月 18 日,新加坡这座看似平静祥和的城市,被一起极其惊悚的案件打破了宁静。
这起案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新加坡乃至中国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名中国男子在一夜之间,对同居的四名女性狂砍 133 刀,最终导致 3 人死亡,1 人重伤。而当男子被捕时,他没有丝毫的惊慌,反而一脸轻松地说道:“她们都虐待我,所以我要杀了她们,现在我终于解脱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现这四名受害者竟是两对陪读母女,而行凶男子则是其中一位陪读妈妈圈养的性奴。
案发公寓
案件发生在新加坡义顺大道 11 号的一处公寓里。这里原本住着两对陪读的女子,看似普通的合租生活,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来自天津的张孟,曾经是某航运公司的老总,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她的前夫是一名警察,家庭也曾幸福美满。然而,商场风云变幻,生意失败后,张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为了给女儿冯建宇一个更好的未来,她毅然带着 17 岁的女儿来到新加坡求学。此时的张孟,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曾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她只能在异国他乡重新开始。
而另一位合租的陪读妈妈杨洁,来自沈阳,有着复杂的婚史。她经历过一次离婚,与第二任丈夫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李美霖跟随她来到新加坡,小女儿则和丈夫留在大陆。杨洁从事房产经纪工作,为了在新加坡站稳脚跟,努力打拼着。
在这个女性为主的公寓里,时不时会出现一位持短期签证的男人,他的出现,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阳刚之气,却也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他就是王志建,四十出头,案发前处于无业状态,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这场血腥悲剧的主角。起初,邻居们对王志建的身份充满了好奇,有人猜测他是张孟的情人,因为曾看到他们手牵手逛商场;也有人认为他与杨洁关系不一般,毕竟杨洁复杂的婚史和频繁的社交,让人容易产生联想。
然而,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事实的真相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警方介入
案发后,新加坡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在 349 座组屋的楼下,他们看到了坠楼身亡的杨洁,女子浑身是血,气息全无。由于报案人不清楚吵架声具体来自哪一楼层,警方当机立断,决定封锁整栋楼,进行逐户排查。
当排查到 6 楼时,警方在一间入户门上发现了新鲜的血迹残留,直觉告诉他们,问题很可能就出在这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门设计有两层,外面是坚固的防盗框,警方无法直接进入,只能求助消防部门。
就在等待消防部门到来的期间,一名男子打开了内门,他自称姓王,神色慌张,解释说自己切水果时不小心弄伤了手,正准备去看医生。警方看到他手上确实有血迹,但对于 “切水果受伤” 这个说法,心里充满了怀疑,毕竟这栋楼刚刚发生了坠楼事件,如此巧合,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为了避免再生意外,警方让王姓男子呆在原地。很快,消防部门赶到,暴力破除了防盗框。
进入房间后,警方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在其中一个房间内,两名女子倒在血泊之中,一个在床上,另一个在门附近;第二个房间的地上同样血迹斑斑,却不见人影。加上坠楼而亡的杨洁,一下子出现了 4 名受害者。
幸运的是,厕所里的那名年轻女孩,虽然身上布满刀伤,血迹斑斑,但还有微弱的呼吸。警员们不敢耽搁,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抢救。而开门的王姓男子,自然成了最大的嫌疑人,被警方当场控制住,接下来,一场紧张的调查和审讯工作随即展开。
经初步调查,被害的 3 人和幸存下来的女孩,以及唯一的嫌疑人,全部都是华人。这一情况引起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大使馆迅速协助当地警方展开调查工作。
在中国大使馆的协助下,警方很快得知了所有人的具体信息。坠楼身亡的杨洁,36 岁,1972 年出生于中国沈阳,有过两次婚姻经历,职业是房产经纪人。嫌疑人王志健,42 岁,1966 年出生于中国天津。
此时,一个关键问题摆在警方面前:王志健为何会出现在这里?他与这些受害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案件曝光后,在当地华人圈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们纷纷猜测王志健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好在在中国大使馆的全力协助下,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扭曲关系背后的压抑与爆发
原来,王志建与张孟之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关系。据张孟的朋友介绍,张孟是一位温柔本分的传统女子,但生意失败和生活的压力,或许让她在情感上有了别样的需求。
王志建来到新加坡后,张孟出于某种原因,让他住在不到十平米的仓库里,里面没有床也没有家具,地上铺了一条毛毯就是王志建睡觉的地方。从一开始,这种居住环境就显示出这段关系的不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志建的生活变得愈发悲惨。他不仅要满足张孟的各种生理需求,还要负责房间的卫生,每天帮张孟母女买菜、洗衣服、做饭。而他自己能吃的,只有张孟母女吃完剩下的饭菜。
李美霖曾透露:“张阿姨就是一个变态,她不让那男的在仓库里穿衣服,自己和女儿的内裤都要那男的洗。”
更有甚者,李美霖有一次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去上学,独自在家时,偷偷看到张孟点燃蜡烛,将蜡油滴在王志建的身上,只听见王志建大声求饶:“疼,疼,不要这样!” 这种近乎虐待的行为,让王志建长期处于压抑和痛苦之中。
王志建对张孟的感情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2007 年 5 月的时候,王志健将张梦的头像纹在后背,可见当时他对张孟还是有感情的。然而,大概 8 个多月后,两人闹了矛盾,王志健又在左右胳膊上分别纹了一个死神和一条毒蛇。
警方认为,他这是在暗示张孟就是那条毒蛇,或许在他心里,早已对张孟怀恨在心。长期的压抑生活,让王志健心中的不满和怨恨逐渐积累,而关于吃螃蟹的一点小事,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王志建与张孟因为吃螃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争吵过程中,王志建多年来压抑的情绪彻底失控,他冲进厨房,拿起一把锯齿刀,疯狂地刺向张孟。
张孟倒在床上,身中 48 刀,其中 6 处是致命伤。张孟的女儿冯建宇听到动静赶来查看,却也没能逃过一劫,被王志健刺中 45 刀,12 处致命伤。在杀害张孟母女后,王志健的疯狂行为并没有停止。
住在隔壁房间的杨洁和李美霖听到声响,被吓得不轻,正犹豫着要不要报警时,王志健拿着刀冲进了她们的房间,随即开始疯狂乱砍。杨洁和李美霖拼死反抗,但面对身强体壮且杀红了眼的王志健,她们根本不是对手。
王志健制服住李美霖,警告她不要轻举妄动,然后出门寻找杨洁。找了一圈没找到后,他回到房间,发现李美霖已经逃到了厕所。杀红眼的王志健换了一把菜刀,开始砍厕所的移动门,最终李美霖被刺多刀,倒在血泊中失去了动静。
行凶结束后,王志健突然听到 “咚” 的一声巨响,他来到阳台一看,发现杨洁从楼上跌落地面。他知道杨洁已经没救了,却坚决否认是自己将杨洁推下楼的,并声称完全不记得对杨洁动过手。
然而,警方对房子进行了全方位的取证后,发现王志健所说并非全部事实。
首先,杨洁的手上有多处刀伤,阳台外墙上靠近嵌在上面的竹竿附近有血迹残留,经检测属于杨洁。
检方认为,是杨洁逃到阳台后,试图拽住外侧的竹竿逃避追杀,却被王志健发现,王志健用刀疯狂砍其手指,导致杨洁坠楼身亡。也就是说,杨洁的死,也是王志健直接造成的。
其次,幸存的李美霖作为唯一的人证,否定了王志健的口供。王志健称,是杨洁和李美霖主动开了门,他为了灭口才冲了进去。但李美霖说,当时她和母亲听到声响,非常害怕,正在犹豫要不要报警时,王志健就拿着刀冲进了房间,随即疯狂乱砍。
杨洁趁乱逃出房间,李美霖虽已身受重伤,但还是拼命踢了王志健一脚,才抓住机会躲进卫生间,而王志健换了把刀,砍坏厕所的门继续行凶。警方从杨洁房间的门把手上,找到的血迹残留正是属于王志健、张梦和冯建宇的混合血液。
这一证据表明,李美丽所说才是事实,是王志健行凶后,打开了杨洁的房门。警方对找到的 4 把刀进行 DNA 检测,发现杀害张梦和冯建宇的是一把锯齿刀,上面有张梦母女和王志健的混合血液;对李美丽和杨洁行凶的,则是一把菜刀。这说明,王志健在对张梦母女行凶后,特意到厨房换了刀。
他先是拿起一把刮刀,可能觉得不够锋利,又丢进了洗衣机,所以上面也只有张梦母女和王志健的混合血液,最后选择了一把菜刀冲进隔壁房间,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血液留在了门把手上。
因为事后他还洗了澡,换了衣服,简单处理了伤口,藏起凶器,收拾行李准备跑路,种种迹象表明他当时很清醒。
案件余波
这起案件发生后,影响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陪读妈妈这个特殊群体,因为这起案件被污名化。在新加坡,陪读妈妈们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她们找工作更加困难,许多雇主一听说求职者是陪读妈妈,就会拒绝录用。
就连租房子,一旦房东得知对方是陪读妈妈,也往往会拒绝出租。陪读妈妈们原本为了孩子的教育,背井离乡来到新加坡,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今却因为这样一起极端案件,遭受了无端的歧视和误解。
而对于王志建,他的行为虽然让人感到震惊和恐惧,但他也是这段扭曲关系中的受害者。长期的压抑和虐待,让他的心理逐渐扭曲,最终导致了这场血腥悲剧的发生。
这起案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关注孩子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陪读家长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健康、平等的人际关系,避免陷入类似的扭曲和悲剧之中。这起发生在新加坡的案件,成为了一个沉重的教训,被人们所铭记,也时刻警示着社会各界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和群体。
提醒:文中人名有细微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