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前,有个19岁英国特工穿越俾路支高原…啥情况?

发布时间:2025-07-14 18:09  浏览量:1

在伊朗东南部,伊朗高原一直延伸至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这部分干旱贫瘠的荒漠,被单独称作俾路支斯坦高原。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世界上最神秘、危险的地区之一,鲜有外国人抵达。

而两百多年前,一个英国人乔装改扮,穿越了这片土地。这个人,《大博弈》中译为波廷杰,当时还是个19岁的少年。他还有另一个中文名字:璞鼎查,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者,首任香港总督。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英国海外殖民地官员的典型代表。

在1816年出版的《信德和俾路支斯坦游记》中,他记载了自己的这段探险。

《信德和俾路支斯坦游记》英文书影。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一、上路前,被随从来了个下马威

当时,波廷杰是英印部队孟买军团中尉,他并非孤身一人,同行的还有一位比他年长几岁的上尉克里斯蒂。

1810年12月,二人从孟买出发,乔装成鞑靼马贩,以为一个印度富商买马为由,踏上了探险之路。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测一支现代军队,能否从波斯穿越俾路支,攻打英属印度。

为什么要乔装成鞑靼人呢?因为他们是白人,而鞑靼人广泛分布在东欧、中亚、阿富汗、俄罗斯等地,属于欧罗巴和蒙古人种混血,肤色偏白,高鼻深目,跟欧洲人长相更接近。

他们的第一站卡拉特,是卡拉特汗国的首府。这是俾路支第一个部落联盟,曾一度与周围的莫卧儿人、波斯人、信德人、普什图人分庭抗礼。但由于1794年,雄主米尔·纳西尔汗的去世,各个游牧部落重新陷入分裂。

还没上路,他们就被自己雇的阿富汗随从来了个下马威。这个阿富汗人对前往俾路支心存极大的恐惧,他说:沿途的第一个俾路支部落就极为凶残,他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他们会屠杀所有人,掠夺所有货物。

这种安全警告此后他们将无数次听到。好在最后一切还算顺利,他们成功抵达卡拉特,下一步是穿越茫茫沙漠,前往波斯。

据说这张照片是摄于20世纪初的卡拉特梅里堡(Meeri Qila),原为卡拉特汗的住所,现在已基本成为废墟。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乔装改扮,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由于他们扮作商贩,因此途中不断有人向他们咨询孟买的汇率、市场行情,好在跟随他们的印度人对这些非常熟悉,才没有露馅。俾路支的很多村庄里都有印度教商人,甚至有时城门钥匙都掌握在城里的印度教婆罗门手中。

再比如语言。

波廷杰与克里斯蒂约定,二人在人前只说印地语。但有一次,他们忘了新雇的仆人也在场,说了英语。仆人对他们的方言感到好奇,便询问是什么方言,波廷杰只能随口应付说是印度南部的特伦甘纳方言。

本来他已经忘了这件事,没想到这个仆人竟然带来一个人,说可以陪他用特伦甘纳方言聊天。

波廷杰强装镇定,快速用英语问了这个人几个问题,显然这个人听不懂。其实这个人只是个吹牛的骗子,因为多聊了几句之后波廷杰发现他根本没有到过南方的特伦甘纳。

1839年英军进攻卡拉特梅里堡。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二、 计划有变,二人分道扬镳

3月9日,他们抵达卡拉特西北靠近边境的小镇努什基,得到了当地酋长的接待。当地人说,他们原计划的路线过于危险,可以换一条更安全的路线前往波斯。

最终,波廷杰与克里斯蒂决定两条路都走,兵分两路:克里斯蒂北上赫拉特,穿越伊朗中部沙漠到达亚兹德,波廷杰则向西穿越沙漠,到达克尔曼,二人在波斯汇合。这虽然改变了他们的原计划,但可以探测到更多的信息。

二人约定了各自的行进路线和大体日期,约定了可能的联络人,约定如果无法汇合,则自行判断是前往海边返回印度,还是另找安全路线。

克里斯蒂指示波廷杰:

记住,你的安全高于一切。

如果6月1号前我没有收到你的消息,或者没有你的任何消息,我就认定你要么已经返回,要么已经死亡,同理我也是一样。

3月22日,克里斯蒂率先出发。

3月23日,波廷杰收到了留在卡拉特的线人寄来的密信,得知信德埃米尔怀疑二人是间谍,已经派人到卡拉特追捕,可能很快就到努什基。

事不宜迟,他必须赶在追捕的人到达之前出发。

1938年的努什基。图源网络

三、一个人上路,斗智斗勇

3月24日,波廷杰率领驼队,踏上了旅程。

他们在沙漠中迷了路,不得已,波廷杰取出指南针,定位方向。

队伍中没有人相信他的指南针,好在他的印度仆人支持他,大家最终才听从了他指示的方向。波廷杰说,每当别人看到他的指南针并询问那是什么时,他就回答那是指向麦加的,他用它来做礼拜。

不过,行程中显然有更多事情并不由波廷杰决定。

4月4日,向导可能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可能为了多讹点钱,将波廷杰带到了莫克兰海岸的一个村庄,因为他的岳父是这里的酋长。他告诉波廷杰,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扮作一位朝圣的圣徒。

他吓唬波廷杰:“你不要以为自己还在卡拉特酋长的领地上,我们现在在莫克兰,这里每个人都来自强盗种姓,他们肆意抢劫自己的兄弟和邻居。”

波廷杰马上调整姿态,以一个圣徒的身份步入了这个村庄。

莫克兰山脉和图尔巴特-瓜达尔高速公路。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还有一次,波廷杰作为圣徒受到本地人的宴请,主人请求他当众念祷告。好在离开孟买之前,他曾向印度仆人学习过一些祷告用语,因此得以蒙混过关。

四、真实身份暴露,如何解围?

4月13日,“圣徒”波廷杰遇上了此行最大的危机。

当地酋长询问他的来历与去处,波廷杰递上了前一位酋长的推荐信。当读信人大声念出这封信时,波廷杰尴尬地发现,前一位酋长在信中表达了对他身份的怀疑,尽管他可能是出于好意——希望引起当地酋长对他的好奇与重视。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波廷杰时,一个小男孩惊呼道:“如果他不说自己是去朝圣的圣徒,我敢发誓他一定是去年在邦普尔的欧洲人格兰特的兄弟!”

波廷杰认识这位格兰特,他也是一位孟加拉土著步兵团上尉,曾在1809年出于相同的目的,从莫克兰海岸登陆,深入内陆的邦普尔(bampur,位于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因此当地人对他有印象。

显然,进一步的搪塞是无用的。波廷杰承认自己是一个为印度人服务的欧洲人,奉命前往波斯。为了让自己的话更可信,他表示自己虽不是格兰特的亲兄弟,但确实是近亲。

幸运的是,波廷杰赌对了。面对波廷杰的坦诚,酋长没有生气,反而为他举行了招待会,大家聊起了各种奇闻轶事。波廷杰收获颇多,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波廷杰偶然发现这位酋长完全没有受过教育。因为酋长知道努什基酋长有给沿途的各个酋长写信,但波廷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没有全部带到。因此酋长请求查看这些信,波廷杰取出信来,念给酋长听。酋长发现他会读,非常惊讶,问他是不是毛拉?

在发现波廷杰不仅会读还会写之后,酋长命人拿来笔纸,让波廷杰写下自己的名字、头衔和基督教年份,他表示自己将保存至下一位欧洲人的到来,到时请他来解读。

波廷杰写下这一点时,想到的是世界上竟然有目不识丁的君主,不过倒也符合欧洲历史上野蛮民族入侵摧毁文明的先例。

我想到的则是,阿克巴大帝不识字,这位酋长也不识字,他身边能识文断字的人都是宗教人士。不管是阿富汗创始人艾哈迈德·杜兰尼,还是锡克帝国创始人兰吉特·辛格,都由宗教领袖加冕,原来是因为宗教领袖真的掌握着知识、掌握着话语权啊……

五、穿过最后两个俾路支村庄,

被敲诈,被善待

4月15日,波廷杰抵达邦普尔。

他试图向邦普尔酋长打听俾路支人与波斯人之间的关系,得知他们的关系很差,这几个酋长曾联合攻打波斯人。

据说邦普尔的酋长与格兰特关系不错,可能传闻非真,他并没有因为格兰特而善待波廷杰。精明的他拒绝提供食物,要求波廷杰将剩下的两把手枪都送给他,否则他不会派出向导。波廷杰不得已只能交上手枪,换取向导。

4月20日,波廷杰抵达下一站巴斯曼(bazman,位于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这是进入沙漠前的最后一个村庄。

巴斯曼酋长是整个旅途中最热情好客的酋长,他设宴款待了波廷杰,还带波廷杰参观了火山和坎儿井。酋长告诉他,当地传说这些坎儿井是古代拜火教徒留下的。

俾路支的坎儿井俯瞰,这里的坎儿井已有2500年历史。图源:“春野渡”微信公众号

酋长真诚地建议波廷杰放弃前进,因为数月来都没有人能够穿越卢特沙漠进入波斯,波廷杰当然不会听。

他离开巴斯曼后,就付给向导一卢比,遣散了向导,因为他想再次摆脱欧洲人的身份,这个身份只会给他带来危险和敲诈。

六、抵达波斯,第一件事买面包

4月23日,波廷杰带着驼队抵达了沙漠另一端的村庄莱根(Regan),当他骑着马出现在这座村庄的泥堡大门时,当地的孩童和男人们异常惊恐,以为是俾路支人的先遣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入侵了。

4月28日,波廷杰抵达巴姆城(Bam,位于伊朗克尔曼省东部的古城)。5月3日,抵达克尔曼城。

波廷杰经常说到途中遇到的城堡都是“泥堡”,从巴姆古城可见一斑。图源网络

向导带着他穿过巴扎,来到一座商队旅馆入住。他的房间门口立刻聚集了数百人,波廷杰不得不与他们聊天,回答他们各种问题。

歇下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街上买小麦面包。到了波斯后,他发现可以买到面包,非常激动,因为一路上他宁愿挨饿,也不想吃馕。

实际上我觉得除了语言之外,饮食习惯是最难伪装的。当然克里斯蒂不在,波廷杰没有人可以说英语,所以还好。但中亚、南亚人都吃馕,波廷杰怎样掩饰他对面包的渴望呢?

5月4日上午十点,波廷杰受到了当地王公的接见。他拒绝像波斯人一样,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向王公行仆人的礼仪。

年轻的王公问他从哪里来,为何而来,怎么逃脱危险来的?波廷杰继续编起了故事,说自己和另一位军官是被印度军队派往卡拉特购买马匹的,准备从海路加入马尔科姆将军(当时正出使波斯的一位英国将军),但由于季节太晚无法坐船,于是只能走陆路穿过俾路支省。

逗留的这段时间,波廷杰记载了商队旅馆如何收税:每匹进入商队旅馆的骆驼或马需缴纳一卢比通行费;一匹矮种马需缴纳半卢比;一头驴需缴纳四分之一卢比……(之前写过好几次商队旅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

他一直在商队旅馆等待克里斯蒂的到来,直到5月25日,旅馆里有一个商队要出发前往设拉子,他决定不等了,跟着这个队伍出发。

波廷杰绘制的俾路支省和信德省地图,显示了他的旅行路线。图源网络

七、死里逃生后的重逢

很明显,此后在波斯境内的旅行都相对安全,与在俾路支的狼狈完全不同,波廷杰去除了伪装,重新以一位英国军人的身份旅行。

6月11日,他在设拉子遇到了一位英国军医,二人结伴而行,准备加入马尔科姆将军的使团。

行程一下子变得轻松惬意起来,他们甚至去游览了波斯波利斯,然后出发前往伊斯法罕。他们在伊斯法罕待了好多天,直到一天傍晚,波廷杰突然被告知有人想见他。

下楼的时候,天色昏暗,波廷杰看不清楚对方的容貌。两个人聊了几分钟,他才认出了对面的克里斯蒂。

意外重逢让两个年轻人欣喜若狂,波廷杰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如此完美的满足感,这种感觉因为完全出乎意料而更加强烈。”

原来这天,克里斯蒂风尘仆仆赶到伊斯法罕投宿时,得知城中竟然还有两位欧洲人?激动之余,他请求与其中一位对话。没想到等来的是一个穿着波斯衣服的人,他以为对面是个波斯人,没想到这个人竟然是波廷杰!

圆满完成任务后,神经紧绷的他们终于放松下来,每天花大量时间参观和游览伊斯法罕的华美宫殿和热闹大巴扎。

一年后,1812年10月31日夜,克里斯蒂作为英国首次派往波斯的军事使团成员,死在了俄军对波斯军营的袭击中。他只来得及留下一小段关于此行的回忆,被收录在波廷杰的这本旅行日记书后。

克里斯蒂的父亲詹姆斯·克里斯蒂,是佳士得拍卖行的创始人。图源网络

前面提到的格兰特上尉,则早在1810年4月,就死在另一次在波斯的探险中。也就是说,出发前的克里斯蒂和波廷杰,想必都知道格兰特上尉已不在人世。

波廷杰则比较幸运,他在这次探险之后晋升为上校,1820年成为信德常驻行政官。1839年返回英国,被封为男爵。

1841年他前往香港,取代义律出任英国驻华全权代表,1842年代表英国政府签署了《南京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此后他还陆续担任过南非开普殖民地总督、英属印度马德拉斯殖民地总督,并于1851年晋升为中将,直至1856年在马耳他殖民地退休后去世。

1845年的璞鼎查肖像。图源网络

可以说,璞鼎查的一生是一代英国海外殖民地官员的缩影。当然,他是活下来的那个幸存者,更多的人,则死在了这场游戏的开场和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