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版红楼梦最大的硬伤,贾雨村协助贾府贪没了林家的财产
发布时间:2025-07-14 05:37 浏览量:2
胡玫版《红楼梦》现在全网都可以观看,前两天讲了第一节,今天我们继续笑谈胡版《红楼梦》。
贾琏带着林黛玉回扬州,该说不说,这版林黛玉,是我看过所有版本中最丑的一个。我对演员本身没有敌意和歧视,单说扮演林黛玉,她是最丑的一个。咱们细说一下林黛玉的扮演者:
1944 年电影《红楼梦》,周璇扮演林黛玉;
1962 年的越剧版《红楼梦》,王文娟扮演林黛玉;
邵氏黄梅戏《红楼梦》,乐蒂扮演林黛玉;
1975 年 TVB 单元剧《红楼梦》,汪明荃扮演林黛玉;
1977 年佳视版《红楼梦》,毛舜筠扮演林黛玉;
1977 年李翰祥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张艾嘉扮演林黛玉;
1983 年华视版《红楼梦》,赵永馨扮演林黛玉;
1987 年央视版《红楼梦》,陈晓旭 “复活” 林黛玉;
1989 年北影版《红楼梦》,陶慧敏扮演林黛玉;
1996 年华视版《红楼梦》,张玉嬿扮演林黛玉;
2009 年《黛玉传》,闵春晓扮演林黛玉;
2010 年 “红雷版”《红楼梦》,蒋梦婕扮演林黛玉;
2017 年小戏骨版《红楼梦》,周漾玥扮演林黛玉;
2023 年胡玫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张淼怡扮演林黛玉。
当然,《红楼梦》的影视剧还有一些,不再一一列出。以上这些是我全部看过的,就林黛玉的扮演者而言,张淼怡就是最丑的,没有之一。
各版林黛玉都不完美,但是她们不丑。如王文娟老师扮演林黛玉时,已经三十五岁出头了,你可以说她扮演的黛玉年龄大,但不能说她丑;又如蒋梦婕扮演的林黛玉,铜钱头、肥阔脸,你可以批评她不适合黛玉的角色,但是她也不丑;再如 “黛玉本尊” 陈晓旭,那些诋毁 87 版《红楼梦》的人,总是拿着黛玉的 “环素牙” 嘲笑,可本尊就是本尊。王扶林导演评价黛玉 “不够漂亮,还要再漂亮一点就好了”,“不够漂亮” 指的是离书中那个 “倾国倾城貌” 的绛珠仙子还有差距,但绝不是 “丑” 的意思。
当年王扶林导演搞海选,挑选《红楼梦》演员,从那以后,翻拍《红楼梦》电视剧的,都要模仿王扶林导演搞海选。可王导那时候挑选演员,全凭演员本身的条件,没有任何走后门一说;而现在的海选演员,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都是资本的套路,最后都要按照资本的剧本走,否则,挑出的林黛玉能长这样?曹雪芹但凡能从棺材里爬出来,他也会举牌,表示抗议。
电影里第一个大狗血桥段来了:林如海死后,贾雨村来吊唁。不过我奇怪的是,林黛玉不跪在灵前守孝,反而在中堂迎接贾雨村,这是不是有点扯了?剧组的民俗顾问是摆设吗?
等黛玉乘船回贾府时,紫鹃告诉黛玉:“昨天晚上,琏二爷和贾雨村在一起,一整晚都没有灭灯。” 电影通过这样的情节,来告诉观众:贾琏和贾雨村商议如何处理林家的财产。咱先不争论贾府有没有贪没林家的财产,就算有这个心思,贾琏凭什么要跟贾雨村商量?贾雨村算个什么东西?林家的财产跟他有个鸟关系?编剧为了人物出场,强行联系在一起,也算是煞费苦心啊。
林黛玉听了紫鹃这么说,反而说了这样一番话:“咱们现在是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回去也不要多嘴。外婆家大,园子里人多嘴杂。母亲说过,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多说一句话。”咱们先来说这一段台词。“园子里人多嘴杂”,那么 “园子” 是哪个园子?是大观园吗?按照电影的剧情分析,此时大观园还没有修建啊,林家的财产还没有送到贾府。我们但凡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园子” 指的就是大观园。在大观园修建之前,宝黛是跟着贾母住的,不是住在园子里。
那么我们再来说,贾府到底贪没林家的财产没有?这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疑案。
认为贾府贪污了林家的财产,理由如下:
一、林家 “有财产” 是基于身份与制度的必然
林如海的家世与职位,决定了他不可能 “没什么财产”:
家世背景:林家是 “列侯之后”(第二回冷子兴说 “林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祖上袭过爵位,即便到林如海时 “支庶不盛”,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宗族积累的田产、房产、器物等 “老底” 必然存在。
职位含金量:他的 “巡盐御史”(专管两淮盐政)是清代公认的 “天下第一肥缺”。清代盐税占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巡盐御史直接掌管盐引发放、盐商课税,权力极大,除了俸禄,盐商的 “孝敬”、盐业贸易的灰色收入远超普通官员。乾隆朝的巡盐御史年入可达数十万两白银,林如海虽在康熙朝背景下(《红楼梦》隐含的时代),但收入规模绝不会是 “清贫” 级别。
继承制度:林如海无儿子(“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按封建礼法,独女黛玉是唯一合法继承人,所有财产(动产、不动产)都应归她所有。若林家 “没财产”,反而违背了当时的社会常识 —— 一个世袭列侯 + 肥缺官员,不可能死后无遗产。
二、贾琏回京的 “隐性任务”:处理遗产是题中应有之义
贾琏陪黛玉回扬州,核心任务不仅是 “探病”,更是按封建宗族规矩 “代外祖母家处理后事、接管孤女财产”:
第十四回写 “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停妥” 二字在清代语境中,必然包括财产清点、过户(如田产契约、铺面文书等)、动产变现或转运。若不处理遗产,仅安葬死者就回京,反而是失职 —— 贾母派贾琏去,本就有 “为黛玉做主” 的意味,而 “做主” 的核心之一就是保护她的财产。
贾琏回京后,书中虽未写 “交明财物”,但有一个细节,扬州到京城,往返时间加上处理丧事,恰好与大观园动工时间(第十六回 “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吻合。而大观园修建是贾府 “寅吃卯粮” 的开始(第七十二回贾琏说 “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当然这一句话还有争议,有些版本是三二万的财),这笔 “横财” 的时间点,与林家遗产可能被挪用的时间点高度重合。
三、黛玉的 “寄人篱下” 与财产的 “隐性存在”
黛玉回京后看似 “无财”,实则是财产被贾府 “代管” 的体现:
她的 “不提及财产”,符合封建女性的行为逻辑 —— 未出阁的女子本就无权自主支配财产,尤其是孤女,财产理应由 “监护人”(贾母、贾政夫妇)代管。若她主动提及 “我的财产”,反而是不合时宜的 “失礼”。
贾府对黛玉的 “特殊待遇”(贾母 “万般怜爱”,与宝玉同等月例),除了亲情,也隐含对 “她的财产未来将归入贾府” 的默认(当时普遍默认宝黛会成婚)。若黛玉真的 “无财”,以贾府后期的亏空(如第七十二回 “借当”),很难始终维持她与宝玉同等的高规格用度。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对 “世俗细节” 的克制 —— 写大家族的虚伪,不必直白说 “他们贪了钱”,而是通过 “该有的钱没露面”“需要钱时恰好有来源”“当事人的沉默与被动” 来暗示。林家有财产、贾琏带回并被贾府挪用,是基于身份、制度、情节逻辑的合理推测,而非凭空想象。这种 “不说透”,恰恰让贾府的 “温情脉脉” 之下,藏着更冰冷的宗族利益算计。
但是我认为贾府没有贪没林家的财产,更没有利用林家的钱去修建大观园。之前多次写过文章反驳,此处不再累赘。就简单说两句,巡盐御史是很肥的差。肥差就代表一定贪污吗,这么重要的差事,皇帝要么选择心腹重臣,要么选择清官。林如海显然不是心腹重臣,故而他是因为为官清廉,官声好,所以才会被提拔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故而别再说林家的钱是林如海肥差所得。
再来说林家的基础,袭过列侯,本来只能封袭三世,因为皇恩浩荡,多袭了一代,至林如海这一代凭借科举考试,才当上了官。但凡考不上,林家就被打入原型了。其实林家这种官,在贾府眼里,属于那些世袭的穷官家,过年的时候还得靠皇上的春祭恩赏才能过年。
贾赦更是狂妄的说出:“想来咱们这样人家中,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做”故而林家无论是官位还是财力跟贾府都不在一个阶层上。正因林家相比较贾家的寒酸,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才会步步留心处处在意,说白了就是自卑。假如是载沣六岁的时候去贾府,他会像黛玉一样谨慎小心吗,断然不会。因为阶层不一样,载沣评价红楼梦:写的不错,一看就是中小户人家写的。我们普通人羡慕的贾府富贵,在载沣眼里,曹雪芹把富贵写的太寒酸。可见曹雪芹让我们窥见公府侯门的富贵一角,可真正的天下富贵生活,他也未曾窥得。
回到电影里,周瑞和周瑞家的在码头迎接黛玉,两口子看着小厮们搬着一箱一箱的东西,不禁偷笑,这么多东西,林家怕是能把搬来的都搬来吧。
如果连一个贾府的仆妇都明白贾府贪没了林家的财产,那么贾府中从上到下水谁不知道,谁还敢小看林黛玉,黛玉又怎么可能自卑?周瑞家的在车里告诉黛玉,二爷还在林府,要等过些日子才能回来。然后又试探性的问一句,所有的事情都料理妥当了?林黛玉回答:“全仰仗二爷了”黛玉说这一句台词,让人觉得很别扭。林黛玉对贾琏的称呼,叫他琏二哥哥才更妥当。
电影里接下来的镜头是贾宝玉纨绔子弟一般的回到屋里,正在替林黛玉悲伤,姑父死了,黛玉不知道该哭成什么样。晴雯便说:“说不定啊,你这林妹妹回了苏州啊。就再也不回来了”宝玉听了这话,十分生气,袭人赶紧安慰宝玉,林姑娘没有什么亲戚,这次回来,肯定再也不走了。
这段台词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他上一组镜头就是周瑞家的和黛玉同坐车里一起返回贾府,按照正常情况,黛玉的船到了京城码头,贾府的人就会接到消息。
当贾宝玉气的拿苹果假装要扔晴雯,晴雯反而说了一句,你敢。果然电影版的台词就是雷人,贾宝玉确实不敢,请问哪里是丫鬟,分明是祖宗。更雷人的是王夫人亲自跑到宝玉房中,身边丫鬟告诉宝玉,林姑娘进府了。此时电影里有几个府俯瞰的镜头,时间夏天,园子很大,给大家一种错觉,贾府不是四合院,而是住在花园里。
当二人在花园里像久别重逢的情侣牵手私语,一个说你终于回来了,另一个说,我回来了。如此现代都市爱情的台词,果然符号狗血剧的气质。
本节就聊到这里,我们下一节继续聊,看胡版红楼,笑宝黛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