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最扎心角色郑平安:我们鄙夷他,却又活成他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5-07-13 19:53  浏览量:8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除了主角李善德的“社畜悲歌”,剧中新增角色郑平安,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你我心底不愿直视的角落。他是李善德的小舅子,一个没落家族子弟,一个在达官贵人酒席间陪笑、跳舞、喝酒的“陪酒侍郎”。

我们或许和李善德一样,打心眼里看不起郑平安的“奴颜媚骨”。李善德好歹是个“老实人”,即使被坑得性命堪忧,也选择向死而生。但生活中,像李善德这样纯粹的“老实人”何其稀有?更多的,是郑平安——心底尚存一丝良善,却为了生存,每日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

我们鄙夷他,却又无可奈何地发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映着他的影子。 因为在这盘大棋里,棋子落向何方,从来不由自己决定。

1. 看人下菜碟:无关高尚与卑劣,只是生存的本能

郑平安对李善德的“两幅面孔”,堪称剧中辛辣的讽刺。

当老实巴交的前姐夫李善德(为救亡妻卖房负债,想赎回房子给女儿一个家)上门借钱时,郑平安满脸厌烦,只开侧门,站在门口就数落起来:“你得覥着脸巴结上司啊!得跟同僚喝酒……” 话虽刺耳难听,却句句是他在名利场摸爬滚打换来的“生存法则”,甚至带着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切。

李善德前脚刚走,敲门声再起。郑平安以为又是他,门内一声不耐烦的“滚!”脱口而出。然而门一开,门外站着的竟是左相门下的卢司丞!瞬间,郑平安如同换了个人: 大开正门,跪地磕头,谦卑逢迎,动作行云流水,刻入骨髓。

短短几分钟,判若两人。这不是简单的势利,而是在森严等级与残酷现实夹缝中求生的本能反应。如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巧笑倩兮,对下人却刻薄狠毒;也像《高老头》中被巴尔扎克点破的真相:“阿谀奉承是卑躬屈膝者的伎俩,他们把自己尽量缩小,只为钻进权贵的生活核心。”

看人下菜碟,无关阶层高低,是人面对权力与资源时,一种近乎条件反射的“自保程序”。有实力支撑的脊梁,点头哈腰有时不是选择,而是无奈的本能。

2. 身不由己:屋檐下的低头,只为喘一口气

郑平安表面的“风光”,掩盖着如履薄冰的生存困境。陪酒侍郎的身份,在权贵眼中不过是个助兴的“玩物”。

剧中一幕令人窒息:右相使者马归云在宴席上对他肆意羞辱,轻蔑至极。郑平安心中怒火翻腾,但想到左相交代的任务,想到自己在这虎狼之地赖以生存的微薄根基,他只能强压屈辱,挤出笑容,用更谦卑的姿态迎合对方。这份隐忍,是生存的代价。

这让人联想到《骆驼祥子》中那个被现实碾碎的青年。祥子初入城时勤劳善良,怀揣梦想,却在“三起三落”的打击下,最终沦为麻木自私的行尸走肉——只为在吃人的社会里,勉强活下去。

罗曼·罗兰赞美“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但对郑平安们而言,在认清生活的残酷后,能挣扎着生存下去,不被彻底吞噬,就已耗尽全部力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老话背后,是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无声的悲鸣与无奈的妥协。

3. 命若棋子:飘蓬浮沉,由谁主宰?

郑平安与李善德这对“难兄难弟”在岭南的遭遇,赤裸裸地展现了小人物作为棋子的悲哀。

李善德背负“荔枝使”的催命符,荔枝不到,杨国忠就要他的命;郑平安则被左相当作扳倒政敌的暗桩,任务失败,卢奂便威胁他“走不出岭南城”。在岭南官员何有光、赵辛民等人的层层刁难下,两人如同困兽:一个为荔枝保鲜和转运路线焦头烂额,赌上性命;一个在权贵间周旋,用虚情假意换取罪证,自身性命也成了赌注上的筹码。

这像极了《哈姆雷特》中被国王利用至死的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本是同窗,却沦为宫廷阴谋的牺牲品;也如《甄嬛传》里的安陵容,从入宫起便是皇后制衡他人的棋子,一生困于棋局,至死难逃。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写道:“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郑平安与李善德所得到的“机会”,何尝不是一张张标着天价的催命符?

在权力的棋局中,小人物的挣扎与血泪,不过是落子时的一声轻响。身不由己的宿命感背后,是时代巨轮下个体如飘蓬般渺小无依的悲凉。

写在最后

郑平安,这个《长安的荔枝》中的新增角色,如同一面棱镜,残酷而真实地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生存的荒诞。

他“看人下菜碟”的世故圆滑,是面对阶层碾压时近乎本能的求生反应;他“身不由己”的每一次低头与妥协,都是在权力角斗场中竭力呼吸的姿态;而他“身为棋子”的终极困境,则道尽了底层人物被命运巨手随意拨弄的无力与苍凉。

我们鄙夷他的“滑头”,却又在现实的铜墙铁壁前,被迫理解甚至运用这种“生存智慧”。

当个体面对无法撼动的权力结构与无常命运时,能在夹缝中求存,能在黑暗的泥沼里竭力守护住最后那一丝良知与温情——对家人的牵挂,对故人的不忍——或许已是最大的抵抗。

郑平安的挣扎与矛盾,正是无数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缩影:被现实裹挟着前行,满身泥泞,却在心底某个角落,倔强地护着一簇不肯熄灭的微光。

这束光或许微弱,不足以照亮前路,但它证明,即使在最深的困境中,人之为人的尊严与温暖,也未曾彻底泯灭。这,或许就是对抗命运洪流最悲壮也最真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