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格局大反转:从反伊朗轴心到反以色列轴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13 00:21 浏览量:8
几年前,美国还乐观地认为,通过《亚伯拉罕协议》能实现中东和平 —— 这份协议旨在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
核心是利用它们对伊朗的共同反感构建地区联盟。当时协议进展顺利,甚至有消息称,以色列与沙特的正常化谈判可能在 2023 年 10 月 7 日前取得突破。
但谁也没想到,以色列重启加沙战争、打破停火的举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沙特不仅放弃了与以色列的正常化进程,反而开始向伊朗、土耳其等国靠拢,中东格局正从 “反伊朗轴心” 悄然转向 “反以色列轴心”。
《亚伯拉罕协议》的诞生,带着明确的地缘政治目的。2020 年,特朗普政府推动以色列与巴林、阿联酋签署正常化协议,核心逻辑是拉拢阿拉伯国家形成 “反伊朗统一战线”。
当时,伊朗被视为地区最大威胁 ——2019 年,伊朗支持的武装袭击了沙特石油设施,让沙特对伊朗的敌意达到顶峰。而以色列与伊朗在核问题、地区代理人冲突上的对立,也让双方有了合作基础。
那时的沙特虽未正式签约,却与以色列在安全、情报领域暗通款曲。拜登执政期间,两国甚至讨论过 “美国提供北约式安全保障” 换取沙特与以色列正常化的可能性。
直到 2023 年 10 月 7 日后的几周,沙特对以色列的批评仍相对克制,外界普遍认为,只要美国点头,双方签约只是时间问题。
转折发生在 2024 年 2 月。加沙停火协议破裂,以色列重启对加沙的大规模攻击,甚至传出 “强行驱逐加沙巴勒斯坦人” 的计划。更让阿拉伯国家愤怒的是,内塔尼亚胡竟提议 “在沙特境内建立巴勒斯坦国”—— 这一言论彻底点燃了沙特的怒火。
沙特官方媒体一改此前的克制,公开痛批内塔尼亚胡 “面目丑陋”,并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提交了战后加沙治理方案(遭以色列拒绝)。
与此同时,沙特与伊朗的关系突飞猛进:2 月,两国外长通电话讨论地区局势;3 月初,沙特国防部长访问伊朗,这是几十年来沙特王室高层首次访伊,期间还向伊朗最高领袖传递了沙特国王的信件,明确支持伊美核协议谈判 —— 要知道,2015 年奥巴马推动伊核协议时,沙特和以色列曾联手反对。
沙特的转向并非孤立。它与土耳其的关系也迅速升温,两国不仅加强安全合作,还计划在叙利亚协同行动,共同应对 “以色列破坏叙利亚稳定” 的担忧。
要知道,阿拉伯之春后,沙特与土耳其因地区影响力争夺关系紧张,如今却因对以色列的不满走到一起。
这一切的背后,是以色列政策引发的地区信任崩塌。2020 年时,伊朗因代理人战争、石油设施袭击被视为 “地区麻烦制造者”,以色列虽深陷政治僵局,却未表现出强烈扩张性。
但到了 2024 年,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强硬路线彻底改变了地区认知:加沙的持续人道主义危机、对巴勒斯坦人的驱逐言论、对地区邻国的强硬姿态,让沙特等国意识到,以色列已成为地区稳定的最大威胁。
更现实的是,沙特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需要稳定的地区环境支撑 “2030 愿景”。以色列的激进政策不仅让沙特在阿拉伯世界面临舆论压力,更可能引发地区动荡,直接冲击其经济规划。相比之下,与伊朗、土耳其缓和关系,既能巩固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也能为经济转型创造有利外部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与伊朗、土耳其的走近并非一蹴而就。2021 年,两国就在伊拉克举行秘密会议;2023 年,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宣布复交,为如今的合作埋下伏笔。土耳其也早已因经济原因修复与海湾国家的关系。以色列的激进政策,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的催化剂。
从 2020 年的 “反伊朗轴心” 到 2025 年可能出现的 “反以色列轴心”,中东格局的反转只用了 5 年。这背后,既是美国影响力衰退后地区力量的重新洗牌,更是以色列短视政策的直接后果 —— 当一个国家持续以强硬姿态挑战地区共识,终将把潜在盟友推向对立面。
未来的中东,或许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博弈时代,而以色列,正为自己的激进路线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