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太脏,读了破防
发布时间:2025-07-02 16:01 浏览量:4
谭嗣同有一句话——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自秦朝至清朝,历代王朝运行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毫无新意可言。而这个逻辑,就包含在《盐铁论》一书里。
始元六年,在霍光的主持下,西汉帝国在长安举行了一场轰动历史的的辩论大会。
由于这场辩论的主题,是围绕古代两种稀缺资源“盐和铁”展开辩论的,故而称之为“盐铁之议”。
参加这场辩论的人有御史大夫桑弘羊 、丞相田千秋,以及来自茂陵的唐生、鲁国的万生为代表的60多位贤良。
这伙上流人士在辩论中,“一不小心”把他们眼中的社会给说秃噜了。那么,社会在他们眼中是个什么东西呢?
1.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市局,不在力耕。
这句是我认为最厉害的一句话,直接把上千年来“勤劳=致富”的观点给掀翻了。想发财就得靠心眼算计,而不是当牛做马,吭哧吭哧、没日没夜地干活。
实际上,牛马累死还是牛马,瘦死的骆驼,他们都比不了。勤劳能让穷人实现财富自由的话,穷人连“勤劳”的机会都没有。
2.大夫曰夫,怀枉言正,自托无欲,而实不从。
士大夫说话时,往往心里揣着不正当的想法,嘴上说得义正词严,自称无欲无求,背地里全是生意。
引用朔爷的一句话,当我还是傻瓜的时候,被他们那套谎言骗得热泪盈眶,义愤填膺。你要小心这世上的人,他们都憋着劲教你学好,然后由着他们使坏。
炸裂不?
3.内无以养,外无以称,贫贱而好义,虽言仁义,亦不足贵者也。
一个人对内养活不起家人,对外没混个好名声,名贱利贫还到处宣扬仁义,这根本称不上高贵之人,就是一个空谈家,不足以让人尊敬。
杀人诛心啊!
4.与其礼有余而养不足,宁养有余而礼不足。
孝子的底线是先尽量满足父母的物质保障,而不是整体把“孝”挂在嘴上。与其道德修养高于物质基础,不如物质基础高于道德修养。
孝是吃喝拉撒,不是繁文缛节。礼数再多,而没有物质保障,也不是真孝。
给我一把笤帚,我想把我的“三观”扫起来。
5.物丰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
这句话简直是真实的生活写照。物产丰富的地方,人必然就相对富有。我生活在一个半沿海城市,有山有海有平原。40年红利期之前,平原地区因种植粮食,能吃上细面馒头,沿海和山区想都不敢想,把闺女嫁给平原一带,都不要彩礼。
后来呢,沿海人一听你是内部平原地方来的,随口就是“农村人”。
6.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茂盛的森林,小草难以长高,广阔的田野里,长不出优质的禾苗,这是环境和基因决定论。
如果你是平原上的一根小草,一辈子就是一根草,不可能长成树,但你好歹还能长一长。如果你是一棵草,进了一家“裙带”树林,你长一个试试。
你是一棵优质的禾苗,进了万顷良田中,没有人会在意你。主人都年产万石,会在意你一颗禾苗,你就是一根麦穗能结出一千颗麦粒,不过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差你那一千粒吗?
7.林中多疾风,富贵多谀言。
有树林的地方,刮风往往比较大。飞黄腾达后,听到顺耳中听的话,就会越多。
记得,黄渤再一次节目中,感慨成名前后的变化。当驻唱歌手时,经常遭人灌酒调侃,有时候连微薄的出场费都要不到。演疯狂的石头成名后,周围笑脸相迎的人,一下就变多了,所到之处,皆是奉承,目光所及,皆是笑容。
人在卑微时,没有错也会变成错,这叫无妄之错。人有地位后,就是犯了错,都不是错,总有人帮你为犯的错找到合理化的依据。
8.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这句没什么可说的,与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是一个道理。
“仁”的本意是果壳里的“芯”,这是一个果实最脆弱的地方,如果时时刻刻把“仁”暴露在外,这个“仁”根本就不可能长久存活下去。所有的“仁”都是有条件的“仁”,无条件的“仁爱”,那叫“滥情”。
9.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衣服出现破洞,如果不及时补的话,洞会越破越大。水坝出现漏洞,如果不堵的话,漏洞也会一天比一天大。及时止损,是成年人的风险管理。
10.日月之光,而盲者不能见,雷电之声,而聋人不能闻。夫为不知音者言,若语于喑聋。
跟瞎子,别提日月的光芒。跟聋子,别提雷闪电鸣。夏虫不可以语冰,道不同不相谋。强扭的瓜,到头来成不了瓜。
PS:看了盐铁论,才知道大明王朝1566没有骗人,圣人的书是拿来给别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