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入伏,医生提醒:醒高温天别舍不得开空调!务必警惕热射病
发布时间:2025-07-12 00:29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高温天一到,有些人就像和空调杠上了,不开!不开!死都不开!说开空调伤身,怕风,怕冷,怕电费。可你知道吗?每年因为“舍不得开空调”而送进急诊室甚至命丧黄泉的,并不少。
尤其是热射病,来势汹汹,毫无预警。问题是,它到底有多凶?又该怎么防?是不是只有户外工人才会中招?你以为自己窝在家就安全了?
很多人一听“热射病”三个字,脑子里冒出个问号:热中暑我听过,热射病是个啥?是不是只是中暑的另一个说法?怎么还“射”上了?这名字听着就危险。
是不是只有在几十度的大太阳底下干活才会得?是不是年纪大一点的人就更容易中招?这些问题,今天咱们说清楚。
咱们先把这个“热射病”的真面目扒拉一下。它不是普通的“出点汗、头晕、喝水就好”的小中暑,而是整个身体的热控系统崩盘。
人体像一台发动机,气温太高,发动机过热,冷却系统一旦失灵,后果就不是“水温报警”那么简单了,是直接熄火。热射病就是这么个“熄火”级别的事。
一旦发生,体温飙到40度以上,出不了汗,神志不清,器官功能开始接连“掉线”。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在30%以上,严重时甚至超过70%。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真实数据支撑的。
中暑有三种“段位”: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那一档,是“王炸”级别。
别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喝水多就能扛得住。有些人就是在“我没事我能熬”这种心理下,硬生生把自己熬进了ICU。
尤其是老人、慢性病患者、体重过高或过低的人,更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
说句大实话,热射病不只是“热”,更是“闷”。高温+高湿+通风差,是它的温床。
你以为只有在大马路、建筑工地上才会发生?错!越来越多的病例发生在家里。特别是那种不开空调、关窗户、还用电风扇猛吹的家庭。
热气排不出去,反被“封死”在屋里,身体像在锅里焖着,哪怕躺着不动,体温也在悄悄攀升。
热射病的“前奏”很容易被忽视。
头晕、恶心、乏力、心跳加快、意识模糊,但你可能以为是低血糖、没休息好、天太热正常的反应。等到真正意识不清、体温飙高的时候,往往已经发展成重症。
很多老人平时不太表达身体不适,等家人发现异常,已经晚了。
还有一种“沉默的杀手”是夜间热射病。白天没开空调,屋里热气积压,晚上气温没降下来,身体得不到降温,睡着睡着就出事了。
特别是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又不爱喝水,夜里中暑了也不会主动起床求助,危险就在悄无声息中发生。
有人说:“我开电扇不就行了嘛?”可问题来了,风扇吹出来的是热风,空气里的湿度高,汗排不出去,越吹越闷,等于人在桑拿房里开了个风口,根本不是降温,是“搅热”。
开风扇不等于降温,甚至有时候反而加速脱水,还让人有种“我在降温”的错觉。
空调,不是敌人,是救命的工具。
这时候千万别再谈什么“空调病”。真正会“要命”的不是空调,而是不开空调。
空调不等于冷气直吹,不等于冻感冒。合理使用才是关键。
一些人怕得病就不开空调,其实更容易因中暑进医院。开空调不等于整天待在18度的冰窟窿里。
入伏天建议将室温控制在26-28度之间,保持适当通风,既不冷得打哆嗦,也不热得出虚汗。
开空调也有讲究。不是说一进屋就对着空调猛吹,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汗没干就被冷风直吹,很容易引起肌肉痉挛或者感冒。
正确的做法是先开空调让室温降下来,再进门换件干衣服,避免冷热交替造成身体不适。
身体水分的“账本”也不能忘记。人不是骆驼,不能靠“储水”过日子。
入伏后,即便不口渴,也要有意识地补水。尤其是老人,口渴反射变迟钝,等到“感觉渴”时,身体早就缺水了。
建议少量多次,每次喝100-200毫升,别等口干舌燥才猛灌,那样身体反而吸收不了。
说个冷知识:人在高温环境下出汗时,不仅流失水分,还丢掉了大量电解质。光喝白开水不够,适当地补充点含钠、钾的饮品,比如稀释过的淡盐水或清淡的汤水,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电解质平衡。
尤其是出汗多的人,光喝水不补盐,反而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头晕乏力更严重。
老人的房间建议安装温湿度计。不是为了看着好看,而是为了提醒。
一旦温度超过30度,湿度接近80%,就得“拉警报”了。这时候不开空调纯属拿命硬扛。
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带有除湿功能的设备,降低空气湿度,帮助汗液蒸发,身体才能真正“降温”。
提个建议,如果家里有老人,一定要“盯紧”他们的生活习惯。
有的老人舍不得开空调,舍不得喝水,甚至穿着不透气的厚衣服。要多提醒他们夏天不是靠“忍”就能熬过去的季节,而是要主动“降温”的战斗。
别等身体报警了才后悔莫及。
别再拿“节约电费”当不开空调的理由了。一场热射病的代价,远比你整个月的电费贵得多。
健康不是省出来的,是“懂得怎么活”的结果。身体不是冰箱,不能无限制高温运行。
尤其是老年人,别被那点“老黄历”套牢了,什么“吹空调伤阳气”之类的说法,大多没有科学依据。
热射病不是“夏天的感冒”那么简单,而是可以致命的急症。
它不挑性别,不挑年纪,不挑职业,只认一个字——热。只要人处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里,就有可能中招。
别把命交给“我能扛”的自信里,别把健康交给“我以前没事”的经验里。
别再说“我以前小时候哪有空调,还不是照样过夏天”了。现在的气候早就不是以前了。
过去几十年,全国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度多,极端高温天数在不断刷新记录。环境变了,人的应对方式也得变。
一味怀旧,可能会让你错过最好的防护时机。
提醒一句:不是所有中暑都能靠喝水休息解决。一旦出现意识模糊、皮肤干热、体温升高等情况,必须立即转移至阴凉处,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这个时候,速度比什么都重要,别犹豫,也别以为“等一会儿就好了”。
这个夏天,别硬扛。没有谁的身体,是靠“受热教育”练出来的。
空调,不是奢侈品,是你对自己身体的基本尊重。把空调打开,就像给身体打开一扇安全的窗。
宁愿多花几块电费,也别让热浪成了你健康的“收割机”。
[1]王晓波,赵艳丽.热射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4):421-425.
[2]张红,李建国.高温天气下热相关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J].中国卫生教育,2024,40(2):125-129.
[3]宋丽,陈志宏.空调环境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18):332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