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激怒的,大多是弱者

发布时间:2025-07-11 17:58  浏览量:1

丰子恺曾言:

“容易被激怒的,大多是弱者,弱者才会逞强,强者往往懂得示弱,同理,刻薄是因为底子薄,尖酸是因为心里酸。”

弱者之所以为弱者,就是不敢正视自己,而又无法摆脱内心的虚弱,用发怒来遮掩自己的软弱无能。

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这只骆驼焦急万分,一肚子的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

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如果在平时,它根本不会在意。但它此刻正在气头上,所以,它抬起脚来狠狠的将碎片踢了出去。 这一踢不要紧,却将自己的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它脚下的沙粒。

鲜血的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向这只骆驼扑过去。一眨眼功夫,食人蚁就把这只骆驼啃得只剩下骨架了。

林则徐的座右铭是“制怒”,他无论去哪里上任,都要带上他的这块座右铭。

虎门销烟,让林则徐得罪了洋人,皇帝只能严办林则徐,将其发配边疆。

林则徐临行时,对家人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指了指墙上的“制怒”横幅,对他的夫人说:“把这个也带上吧。”

夫人于是问道:“比这贵重的都还没带,你带这个干嘛?”

林则徐回答:“这才是最宝贵的一件东西。我一直都随身带着它,现在我老了,还要靠它养身。”

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大智慧,也是一辈子要修炼的最大的学问。

你的心态就是你的风水,只有历经世事沧桑之后才会保持淡然面对,浅浅微笑的冷静,是内心的强大,也是人生的智慧。

所以,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表现出大智若愚的姿态,低调内敛,沉静而有智慧。

有一次,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朋友在路上走,突然一个人拿着棍子跑出来打了苏格拉底一棍子。然后那个人就跑掉了。再看苏格拉底呢,仍旧赶路,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朋友很好奇,就问他说:“你认识这个人吗?”

苏格拉底说:“不认识”。

朋友又问他:“你和他有仇吗?”他回答说:“没有仇啊”。

朋友更加不理解了,就问苏格拉底:“既然你不认识他,和他又没有仇,你为什么不追上他讨回公道呢?”

苏格拉底笑了笑,答道:“如果一只狗咬你一口,你还会再咬他一口还回来吗?”

从前,有一个人偶然得到一件珍贵的紫砂壶,非常喜爱,甚至夜里睡觉都要放在床头。

遇事先放在一边,给情绪一点降温的时间,才能理性处理问题,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某天夜里,睡梦中一个翻身,他失手将茶壶打翻,壶盖掉到地上。

惊醒后,十分懊恼,心想壶盖没了,留着壶身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抓起茶壶扔到窗外。

不想天亮后,他发现壶盖恰好掉在棉鞋上,没有丝毫损坏。

那人欲哭无泪,又恼又悔,心想茶壶没了,留着壶盖何用,便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

走出门去,不料抬头就看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挂在树枝上

很多时候,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没弄清原委,便贸然做出行动,只图一时快意,往往会导致遗憾和后悔。

在做决定前,多给自己一点冷静思考的时间,许多事情,也许就会是另一种结局。

有人曾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

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面对别人的发难,不要轻易动怒,这既是做人的修养,也是高明的处世智慧。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

毕加索说:“听过鸟叫吗?”

“听过。”

“好听吗?”

“好听。”

“那你听得懂吗?”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陷入自卑;

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沿途的诱惑而放弃了山顶,忘记了梦想。

能真正打倒我们的,从来不是狂风暴或是惊涛骇浪,恰恰是自己的内心。

你若心中有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黑暗;你若心怀希望,你的人生便不会绝望。

强大自己,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