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甘肃首富,有多富?他们家的钱,相当于甘宁青三省两年的收入

发布时间:2025-06-29 13:45  浏览量:1

马合盛,一个名字,不会在教科书上反复出现。镇番,一个偏僻得让人觉得天地辽阔的绿洲小县,比起长安、北京,像是被历史刻意忽略。但如果把时间轴拨到清朝末年,甘肃,民勤这块土地下埋着的,可不仅仅是黄沙水草,还有十足的传奇。那年的资本——350万两白银?别说在今天,百年前,相当于甘宁青三省两年的税收,足以让人咋舌!

这是一家商号的故事,起家不光靠算盘,更离不开石羊河的润泽和棉麻油香的细水长流。一家十几代人辛苦打拼的甘肃商家,怎么就悄悄成就清末富甲一方的局面?马合盛的崛起不像什么天降机遇,祖上本不过陕西移民,一贫如洗。卖油起步,没有谁会把将来和大资本绑在一起。可是,谁想到小小卖油郎,居然会搭起一条北方茶叶运输的大网,还承包了官方后勤?

有趣的是,在民勤,“马百万”的名声甚至早于他们的真正巨富。还在清初,他们靠卖油与驼队生意养家糊口。不同于一般商家早早致富后就转行买地做地主,镇番马家反其道而行,赚了钱先投到私塾,把后代送去书房念书。有人说,这不就是在赌下一代能不能中举?话是这么说,实际上赌的是人情脉络——万一考上的谁帮谁?可要是没考上呢?换到马合盛这里,这些落榜的知识分子倒成了最早商号的账房、经理。有时候想,命运这把梭子,有时真是拨得妙。

这家商号明面上是茶叶茶庄,里子就是西北运输的扛把子。批量养骆驼,甚至经营起白骆驼专场。白骆驼不是靠市场卖钱,专门进贡朝廷。进贡九峰,据说这种排场还没别人比得上,马家顺水推舟添了“瑞兽吉祥”之名,逐渐融进朝廷与民间双保险体系,等于是两头讨好。

至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进西宁镇压。马家直接拉出自家的驼队,给官军送粮,等于是清政府后勤小队长,这种资源早晚得用得上。雍正赐了“永盛”二字,光环一加,马家经营的底气都不一样。这种背景说大不大,说小也能顶半片天。

然后事态在清代中后期逐步升级。朝廷西征平叛,马合盛从来不吝驼队和粮秣。别家也想插手,却总掉队。乾隆年间,陕甘总督黄廷桂调驿马七万多匹,遗憾没能挺过去,劳苦殉职。可运粮主力还是离不开民间大商,马家无可取代。

商号也没一成不变。最初叫“马永盛”,后又拆分成“合盛东”、“合盛西”、“合盛谦”三处分号。这模式像不像现在企业集团搞分公司,还专门注册“大引商人马合盛”这招牌。哪怕三家分开,茶引通用,信誉还是一个整体。说到底,咱现在叫“品牌力”。

商号结构庞杂,业务渗透得远。镇番本地放牧养骆驼,陕西、湖南承包茶叶贸易,兰州经营百货,货栈和驼队横跨西北。到了玻璃窗里盘账,“山西亢家,甘肃马家”这话不是虚的。分号十家上下,员工都好几百,运作范围之广,连陕甘总督道光三年在兰州建祠堂的钱都敢存在马合盛,而且一存就是一百多年。

这家商号还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气魄。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跑西安避难。得,马合盛还是没躲,马香亭倾尽白银十万两,骆驼几百头支援太后。等到风头过去,慈禧给马香亭封个“护国员外郎”、还颁了“资政大夫”。这一来,马家可谓结上了真正的“皇家关系”,世人谁扭得过?

人运气这种事真是说不清。有时你觉得是必然,其实可能就是机缘巧合凑到一起,有的时候拼尽全力想要挤进顶层,这种家族反倒能悄无声息又悄无声息地坐上首席。哪怕清末战乱不断,财政崩坏,甘肃财政缺口始终悬着,竟然马家的资本就能填下去——省级财政近两年全靠你兜底。话说回来,他们是盘踞丝路的运输王,还是大茶庄背后的金融家?

对他们早期那种“赚了钱不买地,反倒投资读书”的做派,外人一直看不懂。旁人都觉得傻,土地才是永远的根本,谁去费钱去读书?可如果没有这些文化资本,怎么稳住与官府、上层的那层联系?层层递进,最后马家的生意,从民勤到京城都有人撑腰。

不过,这是表象。或许马合盛也是惯看风雨变换,商道有时精于算计,有时又极端冒险。明明茶叶运输有风险,一场盗匪、一次干旱就能断链,但却敢大规模扩张,甚至分号分业,放手大胆干。到最后,谁也没法儿说清是保守主义救了他们,还是冒险主义推动了家族的膨胀。这种矛盾,似乎伴随他们历代的每一桩决策。

到了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的年代,商号撑不过内忧外患。军阀拉锯,兵荒马乱。1931年,马合盛最终倒闭。时至今日,老百姓念起马合盛,仍旧记得“马百万”当年如何富甲一方。可讲到底,盛极而衰这就是所有家族商业难以逃脱的轮回。

**如果说马合盛的成功构成,能找出一条定律,那大概是“资源+胆识+网络+文化突破=奇迹”,又未必如此简单。**

就算你照着马家模板起步,换一个家族,也未必行得通。在时代变局下,有人跌倒,有人抬头。看似稳妥的生意,最后也没躲过“国运衰颓”的冲击。对于商号、对于所有家累积到顶点的财富,终究还是会被风雨击碎。谁又敢说,这不是历史最无情也最公平的注脚?

很多人口口声声都说,清末乱局下民间资本枯竭,但马合盛偏偏是那个能“无中生有”的巨头,以350万两白银横亘西北。可就这样,最终连马合盛都走向破产消亡,谁还敢把“家业万年长青”挂嘴边?

说到底,财富、旧家、门第,哪有永远安全。只有故事和传说,是一道道绕不开的河,有人记得,就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