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突变:特朗普爆粗口,泽连斯基对中国动真格,普京100%信中国

发布时间:2025-07-10 22:55  浏览量:1

编辑|X.L.Y

短短48小时,俄乌局势突变,美乌都有新动作,泽连斯基甚至已经对中国动真格的。这到底怎么回事?

当地时间7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再次表态,正在认真考虑对俄罗斯加强制裁,已经批准给乌克兰更多武器。

而且,在提到普京时,特朗普非常不满,甚至直接用上了“bullsh*t”这样的脏话。从一开始,普京说愿意跟特朗普沟通,可能都是缓兵之计,不过是刻意投其所好,但实际上根本没想停战。而这,让特朗普恼羞成怒,他觉得自己被普京耍了好几个月。

特朗普在白宫会议上罕见爆粗口,痛批普京“从一开始就在骗他”。他认定普京此前的友好姿态全是缓兵之计,根本无意停战。

特朗普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过去几个月,他一直试图拉拢普京,甚至公开称赞他是“天才”。但俄军不仅没有停火,反而在7月初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基辅、日托米尔等地遭到上千次无人机和导弹轰炸,造成严重伤亡。

当地时间7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布,他已经批准向乌克兰运送更多防御性武器,以帮助抵御俄罗斯进攻。同时,他还毫不掩饰地称对普京“很不满意”,吐槽普京说过很多,但“废话连篇”。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在考虑进一步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甚至放狠话,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铀及其他出口产品的国家,征收500%的关税。

可就在一周前,美国才刚暂停对乌克兰的关键军援,包括爱国者导弹、海马斯火箭、地狱火飞弹。

俄乌冲突即便现在两国都想停战,但是总会因为某些原因的阻挡导致两国无法停战。

因为这场战争已经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之间的战争了,而是整个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特朗普施压完乌克兰又施压俄罗斯,这是他常用的伎俩。

这次对普京表达不满,大概率还是想要通过威胁的方式胁迫普京让步,另一方面,北约国家除了西班牙以外集体将国防开支上调到GDP的5%,为美国输送了不少利益,这个时候他要是不向俄罗斯施施压,那跟这些北约国家也不好交代。

特朗普表态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日宣布,对5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嫌为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零部件等技术支持。

泽连斯基还主动呼吁欧盟等盟友对中国进行联合制裁。他直接将中国与俄军“紧密联系”起来,摆出一副“敌我分明”的架势。此举显然是在试图通过打击中国来间接施压俄罗斯,以达到牵制俄军作战能力的目的。

泽连斯基这样做一是借势特朗普发难;而来显然他在试图进一步拉拢欧洲力量,加强对中国的“孤立”。

这与几个月前那个希望中国出面调停冲突的他,判若两人。短短数月,态度为何天翻地覆?

因为这份递上投名状的底气,来自大洋彼岸华盛顿的风云突变。白宫的主人,特朗普,正在经历一场混杂着羞辱和愤怒的情绪风暴。

他觉得自己被普京耍了。那个曾被他夸作“天才”的男人,用长达数月的缓兵之计欺骗了他。特朗普私下里甚至爆出了“bullsht”这样的粗口,怒火烧到了顶点。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七月初俄军对基辅等地发动的大规模空袭。这记耳光,彻底打醒了特朗普,也终结了美俄之间短暂的“蜜月期”。

愤怒迅速转化为行动。特朗普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对俄罗斯的能源和金融领域进行毁灭性制裁,同时,包括先进防空系统和无人机在内的新一批军援,也已批准送往乌克兰。基辅的强硬,正是踩准了华盛顿的这个鼓点。

华盛顿的制裁大棒已经高高举起,随时可能落下。而在战场上,乌克兰发起的“蛛网行动”,正像以色列对付伊朗一样,用精准的暗杀向俄方高层渗透。俄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的遇刺,就是一个血淋淋的警告。

俄罗斯的经济正在失血。军费开支已经飙升到GDP的6%以上,国内通胀高企不下。普京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必须削减军费,可望着前线胶着的战事,这把刀又能从哪里砍下去?

在几乎所有西方大门都已关闭的情况下,俄罗斯对东方的依赖达到了顶点。俄罗斯的官员公开表示,他们对中国有着“100%的信任”。

这已经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这百分之百的信任,既是普京唯一的战略支撑,也成了他最沉重的负担。

就在基辅制裁、布鲁塞尔警告、华盛顿磨刀霍霍,所有人都以为棋盘即将天翻地覆时,北京的反应却异常平静。

面对乌克兰的制裁,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清晰而坚定:中方的立场不会因此改变。中俄之间的贸易,是两个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经贸活动。

更重要的是,北京重申了一个核心事实:中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过军事援助。

这个“不变”,成了整个压力传导链中一个巨大的“断路器”。它让基辅试图通过施压来切断俄国供应链的算盘,效果大打折扣。它也让布鲁塞尔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制裁一个“不配合”的中国,远比制裁一个“支持战争”的中国要困难得多。

北京的这种战略定力,客观上为莫斯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缓冲空间,也为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划定了一条看不见的边界。它没有选边站,却用自己的“不变”本身,深刻地影响了棋局的走向。

信息来源:财联社、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