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活的真相,感觉这一生,活成了一部中国文学大全!

发布时间:2025-07-09 06:42  浏览量:1

文/叶子@青果

有位网友说:“自己度过了荒唐的一生。小时候,感觉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上学了,感觉像雾都孤儿;终于熬到了高考,通知书来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像范进;花父母的钱,感觉自己像福贵;大学毕业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像孔乙己;投简历连续被拒绝,感觉自己像方鸿渐一样拿了假文凭;好不容易贱卖自己找到了工作,感觉自己像骆驼祥子;人过中年,曾经的豪情万丈伟大理想一个都没实现,发现自己就是阿Q;到老也没挣到钱,晚年生活过的就像严监生;稀里糊涂的一生快过完的时候,仔细一想,自己其实就是闰土。”

这就是平凡人生活的真相,感觉这一生,他活成了一部中国文学大全!

凌晨五点十七分,被稀稀疏疏的声音惊醒。天已大亮,朦胧中看到天花板已掉落的墙皮,像极了我的人生轨迹——歪歪扭扭的地图般,不知通向何方。

手机屏幕亮起,头条热榜上赫然挂着"三十五岁还没存款丢人吗"的提问。我下意识忽略这刺眼的文字?意识到,自己这半辈子,活脱脱就是一部行走的中国文学史合集。

也许每个中国人都能在文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每天还爬格子写着他人的智慧感悟!殊不知自己就是那个最不时运的人!

东北的一位姐们儿留言说:“童年记忆中最清晰的,是东北寒冬里那个蜷缩在炕上写作业的小女孩。

水泥地透心凉,我呵出的白气在昏暗的灯光下飘散,活脱脱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只不过我擦亮的不是火柴,是写秃了的铅笔头。父亲酗酒后的咒骂声穿透薄薄的门板,我数着楼上人家电视里传来的春晚倒计时,数着数着就哭了——那年我八岁,已经懂得什么叫"无处话凄凉"。

初中时班主任总爱摸着她的头说"这孩子真像《雾都孤儿》里的奥利弗"。

当时我还傻乎乎地以为老师在夸我单纯,后来才明白,她是在心疼我永远洗不干净的校服和午饭时永远缺席的饭盒。

十六岁那年我在垃圾站捡到半本《活着》,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完,突然发现余华笔下的福贵竟和我父亲惊人地相似——都是把人生希望寄托在下一杯酒里的可怜虫。”

高考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创伤!

2012年夏天,我攥着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县教育局门口又哭又笑,路过的老太太直摇头:"这闺女莫不是范进中举了?"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范进会疯——那是底层人抓住救命稻草时的本能反应。

大学四年,我每个月收到家里汇款时都在想,这些带着父亲汗臭和母亲药味的钞票,和《活着》里福贵输掉的家产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穷人的血肉。

毕业典礼上,我看着镜子里穿着廉价学士服的自己,忽然就笑了。

这模样活脱脱就是鲁迅笔下"排出九文大钱"的孔乙己。区别只在于,孔乙己欠的是酒钱,我欠的是两万四千块的助学贷款。

当我把精心包装的简历第37次扔进招聘会的垃圾桶时,终于明白了《围城》里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文凭时的窘迫——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连当骗子的资格都没有。

社畜的自我修养

现在我在某互联网公司当"内容审核员",每天工作12小时审核那些我永远买不起的商品。

主管说我们这行学名叫"互联网清道夫",但我知道自己就是新时代的骆驼祥子——只不过祥子拉的是人力车,我拉的是KPI。

上个月加班到凌晨,在写字楼卫生间照镜子时被自己吓到了:镜子里那个眼袋发青、嘴角下垂的中年妇女,不就是《阿Q正传》里那个"儿子打老子"的可怜虫吗?

三十五岁生日那天,我翻出初中写的《我的理想》,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当科学家""周游世界"。

现实是,我的全部家当装不满一个24寸行李箱,最远的旅行是从城中村到公司地铁站。

那天深夜我给老家打电话,听见母亲在电话那头数落父亲又偷买止痛片,突然就想起《儒林外史》里严监生临死还惦记两根灯草的桥段——我们穷人的一生,可不就是算计着每一根"灯草"过活吗?

午夜梦回时的闰土时刻

上周同学聚会,当年的校花现在开着宝马X5来赴约,纤纤玉手上戴着目测三克拉的钻戒。

她热情地问我近况,我盯着她眼角和我一样的鱼尾纹,突然就想起《故乡》里闰土那声"老爷"。

二十年光阴过去,当年教室里并排坐着的两个女孩,如今中间隔着银河般的阶级鸿沟。

回家路上经过彩票站,我鬼使神差地走进去打了五注随机。搓着彩票走在霓虹闪烁的街头,突然就笑了:我这不就是当代阿Q吗?

区别只是阿Q幻想的是"秀才娘子宁式床",我幻想的是"中奖后先还花呗"。

抖音里那些"00后年入百万"的短视频刷得越多,我越理解为什么祥子最终会变成行尸走肉——当努力与回报彻底脱钩时,躺平反而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关于来生的荒诞辩证法

现在我开始认真研究佛教的轮回说和基督教的复活论——不是出于信仰,而是迫切需要一套理论来支撑"下辈子重新投胎"的幻想。

朋友说我这是"失败者的奥德赛",我反问他:"难道你没在深夜想过,要是能带着记忆重生该多好?"我们相视大笑,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时我会站在人才市场的落地窗前发呆,玻璃上倒映着的,是无数个拿着简历的"闰土""祥子""孔乙己"。

这个魔幻的时代啊,把我们都变成了文学典型,却夺走了成为主角的机会。

所以现在我最常祈祷的是:孟婆汤千万别掺水,阎王爷务必看清楚生死簿,下辈子让我当个不用努力的二代吧——毕竟这辈子,我已经把人间疾苦体验得够够的了。

叶子@青果:自由职业撰稿人,名人名言里书写自己的体会、人生;影视作品里分享生活的苦乐参半;身边人身边事,与君共勉。

“别听世俗的耳语,去看自己喜欢的风景。” 在头条成长、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