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高考575分却被扫地出门,父母却说有苦衷,写遗书威胁父母

发布时间:2025-07-10 02:43  浏览量:1

“必须考上985,不然就不送我读大学”男孩背着书包一脸落寞的坐在楼梯口,因为高考成绩575分,他被父母拒之门外。

575分已经达到一本分数线,已经超越了大多数考生,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分数,刚开始还觉得这父母实在也太苛刻了吧,不怕把孩子逼死吗?

起初所有人的同情都给了小凯,镜头里,他蜷缩在楼道,面容憔悴,他说自己三天没吃饭了,高考一结束,就被爸妈赶出了家,夜里蚊子多,只能靠着墙壁,迷迷糊糊睡一会儿。

他控诉父母管得太严,像狱警一样监视着他,睡觉时间,玩手机,甚至成年后,都成了被苛责的理由,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父母那句“考不上985,一分钱生活费都别想拿”。

这话一出舆论哗然,这不就是典型的控制狂父母吗?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虚荣心的工具,用金钱和亲情双重绑架,简直冷血到了极点,人们心疼这个刚刚经历了高考重压的孩子,转头就要面对家庭的冰墙,这得多绝望,才会让一个孩子宁愿流落街头?

但是,故事的另一面,由父亲罗茂清揭开,这件事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六年前,儿子小凯是全家的骄傲,他从县城杀出重围,考进了长沙四大名校之一的长郡中学,那是什么地方?是尖子生的圣殿,是清华北大的摇篮。

罗茂清夫妇仿佛已经看到了儿子光明的未来,他们为此倾尽所有,把最好的资源都给了他,只盼着他能乘风而起,飞得更高,可这幅美好的图景,被一部手机撕得粉碎,进了名校的小凯,像变了个人,他彻底栽进了手机的世界里,成绩断崖式下跌,从年级前一百名,直接坠落到六百名开外。

575分对普通学生来说不错,但在长郡,这个分数几乎是垫底的存在,这与他入学时的荣光,与父母的期望,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了拽回儿子,罗茂清砸过三次手机,每一次砸碎的,不只是一部机器,更是父母眼睁睁看着孩子沉沦的锥心之痛。

他们以为决绝能换来清醒,可换来的,是儿子更疯狂的报复,小凯把家里除了自己房间外所有的电器,电视、冰箱、洗衣机……砸了个稀巴烂,那一地狼藉,像极了父母被砸得七零八落的心。

如果说成绩下滑只是痛心,那儿子品行的崩塌,则让罗茂清夫妇彻底坠入了绝望的深渊,母亲胡佳,在记者面前异常平静,那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平静,她说儿子在学校晚自习说不去就不去,开大会能偷偷溜走,甚至躲在厕所里玩手机,几句话,一个无心向学、油滑懒散的少年形象,活灵活现。

甚至在调解现场,当着所有人的面,小凯对生养自己的母亲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那一刻,胡佳的眼神彻底黯淡下去,那是被最亲的人,用最锋利的刀,刺穿了心脏,更可怕的,是他对“啃老”的心安理得。

父母让他去奶茶店打工,体验生活,他干了三天就嫌累不干了,转头跑到外公家,继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镜头前,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给我钱我就走。”

这种理直气壮的索取,这种深入骨髓的懒惰与无担当,让最初同情他的旁观者,也开始倒戈,大家渐渐明白,这对父母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叛逆的孩子,而是一个正在被腐蚀的灵魂。

而真正让罗茂清夫妇做出“狠心”决定的,是一封信,他们在家中发现了儿子写的“遗书”,当看到那上面的字句时,夫妻俩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彻骨的冰凉,这不是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告别,而是一种终极的武器。

他不再是通过争吵或破坏来对抗,而是用生命这种最沉重的东西,来要挟父母,逼他们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欲望,一个孩子,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当成筹码,去跟父母谈判,这已经不是叛逆,而是人伦底线的失守。

这封信,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让父母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已经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即将被欲望吞噬的无底洞,再这样下去,毁掉的将是儿子的一生。

决定让他吃吃苦头

把儿子赶出家门,不是一时的气话,而是罗茂清夫妇在无数次挽救失败后,唯一能做的选择,罗茂清的条件,冷静得近乎残酷,却条条是生路:第一,想回家可以,但必须交出手机,过正常作息的生活;第二,去县城舅舅的工厂打工,包吃包住,学一门手艺;第三,如果嫌县城工资低,他可以出路费,让小凯自己去长沙闯荡。

无论是居家自律,还是外出谋生,核心只有一个:戒掉手机,学会独立,懂得责任;但是小凯全部拒绝,他的逻辑很简单:我可以打工,但手机不能交,我可以复读,但你们必须给钱,他要的,依然是被供养的自由,是饭来张口的放纵。

面对心理老师的开导,他油盐不进,坚信自己没错,错的是父母太偏执,到了这一步,继续供养,就是眼睁睁看着他烂在家里,变成一个巨婴,放手,让他去社会上撞得头破血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可当倾尽心力的“教”换来的是怨恨与毁灭时,或许“不养”,才是更深沉的“教”,罗茂清夫妇想救的,早已不是儿子的分数,而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根本,家门紧闭,社会的大门却为他敞开,父亲能给的最后一课,是放手。

结语

小凯的父母都非常理性和有原则,其实并不是在意他考多少分,更在意的是小凯做人的态度,品德越来越差,父母慢慢失望,所以才会对他死心。

希望他能慢慢醒悟,也希望其它家长能够从这件事中学会一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手机不是必需品,该拒绝孩子时就请果断拒绝。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抖音@风芒新闻:《长沙“四大名校”学生高考之后为何被父母逐出家门?》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