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房企被申请破产!

发布时间:2025-07-08 16:47  浏览量:1

一纸法院裁定书撕开行业伤疤!67年历史的合肥建工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家曾承建合肥地标的老牌国企,因恒大债务链断裂被拖入深渊。更令人心惊的是,宿州、泗县、马鞍山等地房企接连倒下,千亿巨头泛海控股子公司同步爆雷...

NO.1|壹

合肥建工破产重整内幕

合肥建工集团的兴衰历程,是一部裹挟着时代浪潮与内部沉疴的悲情叙事。这家扎根安徽六十七载的老牌国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建工局”起步,历经改制并入安徽安粮集团,最终跻身世界500强海螺体系,始终带着省属国企的荣光标签。然而,厚重的历史未能成为抵御风险的铠甲,反而在行业巨变中显露出脆弱底色。

企业命运的转折点,深嵌于一场致命的绑定。合肥建工将业务命脉系于房地产巨头,逾七成工程依赖单一房企输血。当合作方陷入债务漩涡,巨额应收款瞬间化为坏账,长期垫资施工的模式彻底反噬自身。尽管内部文件早已警示“经营陷入困境”,但积重难返的困局已非自救可解。

更令人扼腕的是,企业崩塌前夕,管理层的溃烂早已蛀空根基。原董事长刘国福“靠企吃企”的贪腐行径贯穿企业关键发展期,违规决策与权力寻租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让困境中的企业雪上加霜。

财务的全面崩塌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法院裁定书披露,企业资产与负债间形成巨大鸿沟,净负债缺口触目惊心,现金流彻底枯竭,数千员工被迫待岗求生。

最终,合肥中院的一纸裁决为这场悲剧落槌。尽管部分债权人主张清算,但法院基于社会影响与产业链价值考量,仍裁定启动重整程序,为这家老国企保留一线重生的微光。从荣耀到倾颓,合肥建工的轨迹既是行业寒冬的缩影,更是对国企治理、风险防控的沉痛拷问。

NO.2|贰

安徽房企破产潮全景图

根据工商信息及司法公告披露的完整证据链,安徽房地产产业链的危机正呈多米诺骨牌式蔓延,四家典型企业的崩塌轨迹构成行业困局的微观切片:

宿州四维测绘的突然停摆,这家服务房地产交易14年的专业机构,曾承担宿州大量楼盘测绘业务。其悄然退场暗示着地方新房交易量的断崖式下跌——当开发商不再需要测绘服务,意味着土地开发已陷入实质停滞。

泗县德世宇地产的信用崩塌,作为深耕本地市场15年的房企,其法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限制高消费。该公司开发的“泗州名苑”项目二期工程自2024年3月起全面停工,200余户购房者面临交付困局,售楼处大门已被债权人贴上封条。

马鞍山新都建设的资产冻结,其位于绿洲茗都的商业楼经过两轮拍卖仍流拍。1700万元起拍价仅为评估值的六折,却无买家问津的残酷现实,折射出商业地产流动性彻底枯竭的现状。

安徽诚磊建设的债务雪崩,这家拥有市政工程一级资质的建筑商,因开发商连环违约导致应收款烂账率达37%(企业清算审计报告)。其申请破产时曝光的结算单显示:某县城安置房项目竣工三年仍被拖欠工程款4600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遭挪用的事实触目惊心。

这组企业样本构成完整的风险传导链:从测绘机构业务归零→地产开发商资金断裂→建设项目烂尾→建筑商债务暴雷。工程款拖欠正在形成系统性坏账,而最终代价将由整个产业链共同承担。

NO.3|叁

全国巨头集体爆雷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司法文书披露的核心证据,泛海控股集团的地产版图正遭遇崩塌式溃败。其武汉子公司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惊人亏空:总资产81.94亿元的表象下,净资产已深陷-14.38亿元的巨坑,2024年全年营收仅300万元却背负12.43亿元净亏损,宣告这家曾参与武汉地标建设的企业实质资不抵债。

同步爆雷的武汉泛海城市广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同份公告证实),2024年亏损1.3亿元,遭武汉铂首置业等债权人集体申请破产清算,标志着千亿级房企的资本游戏彻底破灭。

福建正阳投资的破产危机则呈现更残酷的债务绞杀。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中建四局再度申请对其实施强制清算——这已是该企业两年内第二次被推至破产边缘。作为曾操盘福州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商,其资金链断裂印证了行业共性困局:高杠杆扩张模式下,一旦销售回款停滞,即便千亿规模企业也难逃清算命运。

NO.4|肆

总结

安徽房地产产业链危机正呈多米诺骨牌式蔓延,多家企业崩塌轨迹构成行业困局的微观切片:

测绘机构停摆:宿州四维测绘因新房交易断崖下跌陷入经营异常;

开发商信用崩塌:泗县德世宇地产法人被限高,所建"泗州名苑"二期停工,200余户面临交付困局;

资产流动性枯竭:马鞍山新都建设1700万资产流拍,评估值六折仍无人问津;

债务雪崩传导:安徽诚磊建设因开发商连环违约,被拖欠安置房工程款4600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遭挪用。

这些案例暴露出三重致命共性:客户集中度过高、资产负债率突破警戒线、轻资产转型滞后(测绘、建筑企业首当其冲)。工程款拖欠正形成系统性坏账,最终代价将由全产业链承担。

第一房智库观点:

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远未结束,但已进入系统性风险出清的关键阶段。合肥建工破产重整、泛海子公司资不抵债等案例印证:行业洗牌正从民营房企蔓延至国资体系。当前呈现三重转折信号:

清算加速期:

高负债企业批量破产,法院重整案例激增

修复启动期:

政策纾困基金介入重组,央企接盘优质资产

重构爆发期:

幸存企业转向城市更新/保障房赛道

核心转折点在于工程款坏账率拐点。需待房企债务重组完成、地方土地财政新模式落地,行业方能迎来结构性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