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耶回忆1958年秋彭德怀西北行

发布时间:2025-07-08 15:44  浏览量:1

彭总西北行

莫耶

每当从报刊上读到怀念彭总的文章,我总是心潮翻滚,久久难平。敬爱的彭总呵,我们再也见不到您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将长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您处处关怀国家的建设,关心人民的生活,种种动人心弦的言行,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记得1958年秋天,这个风风火火的年月,彭总要到西北视察来了。

在解放大西北的历史进军中,有一夜彭总到了一个村子,敲一家老乡的门。一个老头把门开了.彭总进屋用手电一照,这家男女老少5口人,都赤条条地蜷缩在连块烂毡片都没有的土炕上。墙上挂着一套破衣服,谁出门谁穿。西北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使彭总久久萦怀户亡,屡屡向同志们提起。这次要出外视察,他首先想的是去西北。建国以来.全国工农业的建设在发展,人民的生活也在逐步改善。西北到底建设得怎样了?人民生活改善得如何了?这是彭总首先关心的问题。

10月,正是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季节,彭总从北京飞到延安。这是他工作、生活、保卫过的革命圣地呵!在这里视察几天后,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总,他惦记着正在勘探的柴达木盆地,正在建设的青藏公路,就直接性到青海去了。

住在西宁宾馆,他急于要看看西宁的建设。彭总挺着宽阔厚实的胸脯,迈着稳健的步子,走上阳台,放眼远眺,看见一片整齐的街道和新盖的楼房,他兴奋地用湖南话对跟随的同志说:“西宁变了变了,看!建起了多少大楼,多少工厂呵!西北一解放,我就想到柴达木走一趟,可是一直没去成,这回可以如愿了。”

柴达木,矿藏资源极为丰富,是祖国的聚宝盆。那里正聚集着一支地质尖兵和劳动大军,在没有人烟的戈壁荒原,开发着沉睡万年的宝藏建设着青藏公路。这一艰巨的国防建设,是在彭急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才动工兴建的

第二天,青海省委书记带来了柴达木的矿藏分布图,图上连绵的祁连山脉和雄伟的昆仑山脉,环绕着柴达木盆地,形成天然的屏障。这辽阔无垠的柴达木,蕴藏着多少珍宝呵!煤、铁、金、铜、锡、石油、石棉、食盐.茫硝、硼砂、锰种种丰富的矿藏,使祖国人民感到自豪。

彭总听完关于柴达木的介绍,认真地研究着这份矿藏分布图,然后兴奋地说;“请你们把这张图给我三份,一份送给毛主席,一份送给陈云同志,另外一份我留着。我可不会自看,我要给你们做宣传。”最后这句话,引得大家笑起来。彭总也笑了,他说:“你们这个地方太好了,明天我就到柴达木去”

清晨,西北高原万里晴空,璀璨的阳光普照大地,彭总的飞机起飞了。青海奇妙的景色,使彭总心旷神怡。在日月山这面,青山绿水,树木成林,庄稼连片。飞过日月山,是望无际的绿色草原羊群和牛马斑斑点点,犹如草原上盛开的花朵。青海湖像一面巨大的明镜,在阳光中闪耀。洁白的湖心山,就像航行在海洋中的军舰。彭总在飞机上俯橄着这赏心悦目的瑰丽景色,不禁对同行的兰州部队司令员赞叹起来:

“青海有多好呵!有农业,有畜牧业,有工业。要大搞建设,大千社会上义,再过一些年,就会做到丰衣足食的。”

飞机到橡皮山附近,开始升高了,仪表上标明已超过了4000公尺的高度。秘书请彭总戴上氧气罩,彭总不戴,但秘书为了保证彭总身体的健康,一再坚待,彭总只好戴上,可是,一会儿他又摘掉了。飞机飞过了高原上起伏的山峦,飞到了葛尔穆机场的上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机场平平坦坦,闪闪亮亮,原来这是大地母亲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高原盐湖。

彭总一下飞机,笑着对大家说:“都说高原气候恶劣,我却没有一点感觉,看样子再飞高点也不要紧。”

葛尔穆,是柴达木盆地的新兴城市。原来这里荒无人烟,同志们带着一支骆驼队,在这里扎下了帐篷。大蚊子和马蜂成群,给人们生活上造成了很大困难。彭总知道后,给兰州部队下了命令,要他们设法解决。于是部队卫生部门派来了医药队伍,把一大片一大片的蚊子和马蜂基本上消灭了,保证了人们居住的安宁。彭总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调拨了大量物资,让这里安装r电灯兴办了工厂、农场。前些年种下的树木,现在已枝繁叶茂,成了片片丛林,使气候变好了,雨量也大大增加了。

彭总看见这座经他关怀支待从无到有的城市初具规模,欣欣向荣,感到非常满意。一到葛尔穆,他马上去看农场,因为这是和劳动大军生活的改善最密切相关的呵!彭总视察农场,特别重视水源的发掘利用和蔬菜的生长。当听说这里蔬菜长得很好,一个萝卜10来斤重时,他高兴得连声称赞:“好得很,真是宝地!”

彭总去看农场的温室,见黄瓜结得又长又多,高兴得拉着管理温室的老汉的乎,笑着说:“黄瓜长得好呀.你生活怎么样?身体健康吗”

“托毛主席的福我身体很结实。黄瓜,这算不得什么,我还要等着吃亲手在戈壁滩上培育出来的苹果呢!”老汉满怀信心地说。

“好!闹社会主义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彭总同老汉握手告别,边走边对同志们说:“太家都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

看完了农业,彭总又去看工业了。他来到唐古拉山下的纳赤台,看了昆仑硼砂厂,又来到纳赤台炼铁厂。在这里工作的许多复员军人,高兴地拥出厂来,热烈迎接彭总。彭总和他们一一握手,鼓励他们说

“你们要好好干,要在这里安家立业,钻研技术,要做多面手。”

这时,站在一旁的青藏公路管理局长慕生忠同志,对彭总说:“他们很安心,像马振同志,到这里3年了,一直安心。因为热爱纳赤台,给自己的孩子也起名叫纳赤台”

彭总听了非常高兴,专门去看望了这个孩子,并亲切地抱起纳赤台,在他的小睑上亲了亲,然后对马振说“好呵!应该在这里安家立业”彭总又慈祥地看看孩子,笑着说:“叫昆仑山,不是更好吗?”

“好!好!”马振和大家都笑了。

“你生活怎样,过惯了吗?”彭总关心地问马振。

“生活很好,过惯啦!连孩子都习惯了这里的气候”马振详细地汇报了他们的生活情况。

彭总满意地笑着,回来向大家说:“这个人好,他完全安了心,是个千社会主义事业的样子。”是不是热心于社会主义事化,这就是彭总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晚上,彭总给驻葛尔穆的干部作完报告后,又向兰州部队司令员和慕生忠局长等负责同志说:

“柴达木是个非常好的地方,什么都有。唐古拉山的铁矿,据说含铁量比较高,大发展的前景.摆在了面前。想想看,将来火车一通,还能不大办工业?葛尔穆将来可能变成一个城市哩。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农业赶不仁工业,供应紧张,将来会更紧张。要重视农牧业的发展,要设法解决水源,要养猪、种菜、种庄稼。”彭总停顿一下,又转向司令员说“你告诉这里所有的部队,都要搞农业生产。汽车团一台车给他增加一个人,这样两个人执行任务,一个人在家搞农业生产,轮着班干”彭总意味深长地看着这些同志:“部队种菜、养猪,这不仅能改善生活,而且可以改变这里供应紧张的局面。做一个领导人,要多想想大问题,不被一些繁琐的事务缠住。”

在去大柴旦的路上,正好经过锡铁山,彭总兴致勃勃地去视察了铅锌矿。锡铁山地质队工程师向彭总报告说“锡铁山铅锌矿的含量,一般在30%-40%,最高的竟达90%以上。矿层有90多公尺深,储藏量非常丰富”

一听矿藏这么丰富,彭总高兴极了,拿起一块铅锌矿石,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地欣赏着,说:“应该迅速开发这个矿。你们地质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要设法把勘测的时间缩短一些”

彭总看完锡铁山矿之后来到大柴旦。工委书记向他汇报说:“在柴达术盆地,发现了100多个储油构造,冷湖日喷原油800吨。还找到了12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气田、油田,还找到40多种矿藏”

“青海的宝藏真多呵!”彭总异常兴奋地说:“这样看来,油是柴达木的宝贝了。详细讲讲看。”于是柴达木石油局陈局长便详细地讲起来,彭总津津有味地听着。完了,彭总非常满意,鼓励陈局长说:“讲得不错嘛,进去啦!”

吃晚饭的时候,彭总特意举起酒杯.对陈局长说:“干一杯,望你多交出石油来”

在柴达木的日子里,彭t.亲自爬上唐古拉山,沿途视察青藏公路的修建情景。当他看到草原上零散的帐篷后,他又关心散居在柴达木过着游牧生活的哈萨克牧民了。

当晚.他问葛尔穆工委负责同志:“哈萨克族的生活怎样?能不能让他们定居下来。比如说,把房子给他们盖起来,放牧时出去,晚上回来。”

“哈萨克族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工委同志说:“定居,还没有动员他们去做。”

“你们工委有会哈萨克话的吗?”彭总又问。工委同志不好意思地说:“没有。”

彭总耐心又严肃地说:“生活改善了,这很好,但这还不够。要使少数民族水远摆脱贫困、落后,还必须加强教育,首先是政治教育,要他们懂得共产主义的美好前途,提高他们的觉悟。其次还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你们没有人会哈萨克话,这很不好,语言不通,就没有办法把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汉族同志首先要学哈萨克的话,作为榜样,这就能引导他们学习汉语,学习汉文。只有他们懂得汉话、汉文,才能较快地增进他们的新知识”

彭总一席话,感动得工委同志连连称是。但哈萨克牧民的生活,却老挂在彭总心里。去看硼砂厂那天,他见不远处有两家哈萨克牧民的帐篷,就走进去看望。大人放牧去了,只有一个孩子躺在帐篷里。彭总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头,立即上前摸摸他的头。那孩子头上滚烫,病了。彭总忙叫人马上去找医生,他用爱抚的目光看着孩子.说:‘这孩子长得多好,一定聪明。”

天已经黑下来了,人们劝彭总回去休息,但彭总不肯。他就陪伴着孩子一直等到医生到来,给孩子看完病.吃了药,彭总才放心离开帐篷。

离开柴达木,彭总驱车过当金山口,进人甘肃境内。全国闻名的沙漠绿洲—敦煌,近在眼前了。

彭总一到敦煌,就要了解敦煌的工作和生产情况,问问答答,一直延续了两个多小时。下午到了敦煌千佛洞,参观了这闻名中外丰富多彩的壁画雕塑,彭总的话才又多了起来。他对大家讲起了千佛洞的历史,原来这位毕生征战的元帅,还有满腹精通古今的学问哩!然而彭总却谦虚地说:“我了解的这些,不一定正确,还有待你们专家考证”他对千佛洞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的任务是想办法把沙漠的风沙挡住,把千佛洞变成个风景区,建设一个很好的游览和休息的地方,将来到这里的人就会多起来。旧中国的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破坏文物、古迹,我们要保护,而且要向全国人民进行宣传,让每个人都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多么勤劳”

彭总兴致很高,应主人的邀请,在本子上题了诗

一九四九年,兰州灭继援。

红旗指向西,春风笑昆天。

(继援.即当时国民党统治兰州的匪首马继援。)

站在一旁的警卫员对彭总说“兰州灭继援,是不是改成在兰灭继援好一些”

彭总听了笑呵呵地说:“这小鬼有两下子,到底是学了文化,真不简单。”

离开敦煌,一到峡东,彭总改乘火车了。在车上,彭总对兰州部队司令员说:“我这个人不知道怎么了,总觉得有许多话没讲完,要对人讲;许多事未做完要赶快去做。不知道你有这个感觉没有?”

“怎么没有,形势发展这样快,怎么能不多说话。你看,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人们不是都在争着告诉你很多事么!”司令员说。彭总笑了,谦虚地问:“我这一路讲话,有错误的地方没有?’’

“没有,老总讲得非常深刻,给l我们很大教育,老总讲得越多越好。”

“那你为什么不讲话,人的嘴巴有两个功用,一是吃饭,一是i#话。”彭总有点批评意味地说。彭总为人耿直、诚恳,对别人有意见.马上不客气地提出来,他自己就说过“我头上长着角,常常碰着人,使别人不高兴”但他对自己更加严格,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甚至要警卫员提意见。他常说:“‘吾日三省吾身’的老话,多少有些道理。即使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每星期,每个月,至少要拿出一天时间,切切实实反省一下,自己究竟给人民做了一些什么事?!”

在玉门油矿,彭总看了钻井,看了炼油厂,听了油矿负责同志的汇报,说:“你们抓了党的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很对。这样领导和群众结合起来,就会发生无穷的力量。你们的生产指标还要提高,特别要注意提高质量。此外,还要搞点多种经营。”

“我们计划建立一个纺纱厂,解决工人家属的工作问题”油矿负责人说。

“这个问题你们要认真考虑。搞纺纱厂能安置多少工人呢?原料从哪里来?敦煌的棉花是不是能供给你们?他们自己不是也要用么?从外地运来,成本就会高,不合算。要依靠你们的车间,很多工作,妇女是可以做的。其次,你们要大搞农业生产,要生产大量的肉类、油类、蔬菜,这样不但可以安置很多人,而且可以降低生活费用,改善生活。”

彭总到武威了。他坐在汽车里,望着车窗外远远近近的一些小土高炉,还对警卫员说:老百姓自办一些炼铁工业,平时可以解决农业用铁,战时可以用来造土地雷、土炸弹。可是汽车走着,望见路边地里好多庄稼没人收,成片的麦子烂在地里,洋芋叶子枯了没人挖。彭总急了,停下车来,叫人去找干部,说是干部都炼铁去了,好容易找来个老汉,老汉也说,“区上正在要大放钢铁卫星,青壮年都抽走了。”彭总不禁嚷着说:

“这怎么行呀,庄稼不收回去,明年你们吃什么,总不能吃钢铁嘛!”

老汉也叹了口气说:“是呵!庄稼烂在地里,我们也急呀,可谁顶得住这股风呀?!”

彭总沉默了。他来到武威步兵学校,学校训练停止了,这群解放军眼睛熬红了,衣服熏黑了,他们正日夜大战在小土高炉旁。看见彭总来了,他们好高兴呀.忙抬来炼出的烧结铁,向彭总报喜。

彭总看到这情况,却心情沉重地说“我为你们的热情所感功,但你们领导这样不珍惜你们的热情,我要打他们的屁股,我们军队要都来搞这个,敌人就会高兴。”

当时,兰州部队另一个负责人,正在这里一个部队里当兵,也和战士们在炼烧结铁,他来汇报情况时,彭总严肃地批评说:“群众炼烧结铁,你也跟着炼烧结铁,你没有脑子吗?!”

看到部队这种情况,彭总真是忧心如焚。他在招待所里,向服务员调查情况。服务员告诉他,因为大炼钢铁,要木料,要铁,有些房子也拆了,果树也砍了,煮饭锅也拿去砸烂炼了铁,说是公社有食堂,用不着家家自己做饭了。彭总默默地听着,默默地踱着步,一言不发。晚上,他召集部队和地方干部开会,听取了汇报,指出了问题人们走了,彭总却久久不能安眠,他坐在桌前沉思着,铺开纸写着,一直写到深夜。

是呵!国家刚刚恢复了元气,国民经济刚刚有了初步的繁荣,人民生活刚刚有了一些改善,这样一把把火烧下去,把庄稼烂在地里,国家受得了吗?人民受得了吗?彭总怎能不忧心忡忡?!

彭总坐上飞机,越过鸟鞘岭,蜿蜒的黄河和繁荣的兰州,已在眼底了。

回到自己亲手指挥大军解放的兰州,彭总到处都想看看。他参观兰州炼油厂等几个大工厂后,连声说:“变了,9年不见,甘肃和解放前相比,算是基本改变了面貌。”

彭总特别提出要看雁滩人民公社。兰州刚解放时,雁滩很穷,和甘肃别的农村一样,老乡穿得破破烂烂。雁滩地处黄河中间,人们来来往往,都要冒险坐上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急流中起伏颠簸,遇到洪水泛滥,风急浪高时,羊皮筏子还可能被浊浪掀翻,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彭总一直为他们担心,10月底的一天下午,秋阳高照,温暖如春。黄河中的雁滩,远远望去,一片葱笼。雁滩的羊皮筏子时代,早已去不复返了。前些年,兰州部队的工兵连,给架起了座大木桥,人们可以随时白由来往了。彭总的汽车,从大木桥上缓缓驶过去,好让彭总饱览雁滩的风光。雁滩大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两边是结实累累的果树,一亩亩绿汕油的蔬菜。车到雁滩公社门口停下了,彭总下了车,满脸和蔼的微笑,和欢迎的人群一握手。他对雁滩公社马社长说:“参观参观你们的雁滩人民公社,一起走吧”

人们跟着彭急慢慢走着,浏览雁滩富饶美丽的景色。雁滩不仅是兰州一个蔬菜瓜果基地,也是一个游览胜地。滩中开辟了个人工湖.可以养鱼、游泳,还可以划船游览。人们跟着彭总到了人工湖旁,湖中那些划着彩色木船的游人,向彭总鼓掌致意。彭总也向他们挥着手。马社长领着彭总登上湖边高高的凉亭,凉亭里专给彭总放着帆布躺椅,茶几上摆着雁滩生产的好几种瓜果,还有糖果和中华烟。彭总笑着说:“公社是集体的,这样招待浪费。”

彭总不坐躺椅,却拉着马社长坐在凉亭的栏杆上.蛮有兴味地谈起来。他问雁滩的地势有多高,如发特大洪水有没有危险,马社长告诉他,听说光绪年问淹过。彭总关怀地说:“光绪年间淹过,难保以后没有呵!你们要加强防洪措施。”

彭总望着凉亭下面一大片菜田和果树,男男女女在采摘瓜果和蔬菜,这里没有炼铁的土高炉,彭总果然心宽了,他细细询问着雁滩的土地、人口、瓜果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然后问站在旁边的一个社员:“农民的生活比过去怎么样?”

那社员说:“步步高升。过去许多人吃穿不上,披一片吊一片的,现在穿得明晃晃的。”当马社长告诉他今年已经养了1万条长江鱼时,彭总又介绍南方养鱼的经验:“我们湖南湘江产一种鱼叫草鱼.这种鱼是吃草,草鱼的屎鲢鱼吃,鲢鱼的屎鲟鱼吃。要养这么一套。只要有草就能喂这三种鱼。喂鱼的利润大得很,鱼多了,可以改善人民生活。”

马社长和围在旁边的人都高兴地笑了。彭总对人民生活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不但指出了方向,还介绍了具体的方法。

彭总要看看老人们的生活。他走进一家院门,三个老太太正坐在长凳子上晒太阳,一个老汉扶着房门望着。这个老汉叫苏殿功,快60了。他听到满院闹哄哄的,眼睛拼命睁呀睁,就是看不见。一只暖烘烘的手,却把他的手握住了,一个亲切的湖南口音问:“老伯伯,您好!”“好,怎么不好!”苏老汉知道这人不平常,感动得泪水冒出了眼眶。彭总看着苏老汉的瞎眼睛.关怀地问:“你眼睛是怎么瞎的?”,“过去受苦,身体不好,早就瞎了。”“在旧社会,眼睛看不见可不得了!”“在旧社会我这瞎老汉,丢在路上没人拣”“现在就有人管了”彭总说着,又问问老大娘们的生活。当彭总走出院子,有人告诉苏老汉和老大娘,说这就是解放兰州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时,苏老汉急了,他说:“我急呀,我的眼睛看不见,能看到他多好!’,老大娘也说:“我们活得真贵气.见到这样大的首长,不是新社会,能吗?”

20多年过去了,彭总所深切关怀的柴达木盆地大力开发的情景,已经拍了电影。国家石油工业部已组织会战指挥部,各路大军正在开发着石油、石棉、湖盐等等矿藏。柴达木正以火一样的热情,在为祖国的“四化”贡献力量!彭总曾经大力支持的青藏公路,早已胜利通车,成为西北和西藏主要的交通要道。彭总曾经细致关怀的雁滩公社,早就遵照彭总提出注意防洪的殷殷嘱咐,在全公社筑起了5米高,20华里长的防洪堤,抵住了一次次洪水的袭击,并闸住了雁滩和兰州中间的河流,淤出了4000多亩地,把黄河赶到北面一边去了。雁滩已建起了一座宽阔的钢筋水泥大桥,桥下那股汹涌的急流,成为一片水稻田和果园了。柏油马路已环绕着整个雁滩直通兰州。雁滩公社不仅成为全国农业的先进单位,还成为兰州人民游览的公园之一。雁滩人民多么希望彭总再来视察呵!一个当年曾和彭总握过手的老汉,深含感情地说:“我们永远忘不了他老人家!”

是啊!永远忘不了他老人家!每当我漫步在雁滩大桥的时候,我总忍不住望着东面那座大桥,仿佛还看见彭总的汽车,从桥上缓缓驶过。彭总穿着那身袖子破了的旧黑呢衣服,彭总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默默地想着,我们一定学习彭总关心祖国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精神,为祖国实现“四化”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奋斗到底!

(原载《芙蓉》198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