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顾城——一面是天才,一面是恶魔,结局令人唏嘘

发布时间:2025-07-08 10:31  浏览量:1

顾城,出生于1956年,是中国朦胧派诗人的代表性人物,他写过一首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其实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对他的结局就能窥探到一二了,黑夜与光明其实就代指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是一对反义词,可以相生亦能相克,但最终的命运却是相克。

他一方面是人们眼中的天才诗人,一方面又是杀害妻子的杀人犯,你可以为他的伟大而唱赞歌,但也不能因此而忘记是他活活用斧头劈死了自己的妻子谢烨。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既是天才又是恶魔的诗人的一生吧。顾城的爸爸当过兵,也曾写过诗,顾城小时候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爱上了诗歌。

可能是较早的接触了诗歌吧,他12岁也是就1968年就开始写诗了,此时他随父亲在农村劳作,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让他热爱诗歌的热情有过减少,反而更加热爱。

他的名字被大家所熟知那是在1979年了,他发表了《蒲公英》,不仅得到了国内的关注,也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

此时他属于诗坛的巨星正在冉冉升起,此后的很多年里“顾城”这两个字,出现在任何地方都会夺人眼球。

他的妻子叫谢烨,两人的相识实在是一次小说里的相遇,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他们是在上海去往北京的火车上相遇的,两个人属于一见钟情。

两人的座位相邻,随着谈话的不断深入,两个人的心也在慢慢靠近,最后开始交往。

但他们婚姻并没有很顺利,起初遭到了谢烨父母的强烈反对,不得不说谢烨父母看人真准,早就对顾城的性格有所预判,对女儿的未来也确实担心。

但父母的阻挡显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顾城和谢烨两个人还是结了婚。

谢烨这边是非顾城不嫁,顾城那边为了让谢烨父母答应,也是使尽了全身解数,最后谢烨父母也是答应了,但是由于已经见识到了顾城的为人处世和对女儿婚姻的担心。

但他们提了一个要求,让顾城做一个检查,要确定一下他是不是一个精神病人,好在最后一切正常,他们顺利的步入到了家庭的殿堂。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才让谢烨父母答应他们两个的婚事呢?顾城做了一个一般人都做不了的举动——在谢烨父母不同意他们两个结婚的时候,他直接搬了个大箱子住进了谢家,并表示如果不同意他和谢烨结婚,他就在箱子里面不走了。

万般无奈之下,谢烨父母只得同意两人的婚事,这样的所作所为就不能怪谢烨父母提出让他去医院检查的要求了,是个正常人我觉得都会这么想。

就这样谢烨开开心心的嫁给了顾城,确实刚开始的四年里面两个人如胶似漆,感情特别稳定,如果单看这几年,你也会觉得谢烨嫁了一个好丈夫,不仅是大诗人还特别爱她。

但时间会让一切事物都显露原形,在新诗潮诗会上顾城遇到了李英,这个女人的出现也为荒唐的三人世界的孤岛生活拉开了序幕。

由于顾城的诗歌与当时一些诗人的理念所背离,一些诗人开始攻击顾城和顾城的诗歌,这时候一个叫李英的女人极力维护顾城,这让顾城大为感动,自此顾城生命里的第二个伴侣出现了。

但是此时的李英很年轻,只是一个新人可能是为了仕途上的发展,也可能是一个年轻姑娘对于强者的仰慕,她选择成为了刘湛秋的地下情人,因为当时刘湛秋已经结婚。

之后她又认识了诗坛的新秀顾城,顾城非常有才华并且看他留下的照片看得出来顾城五官也算好看,可以说眉清目秀,人是感官动物,难免会对好看的东西感兴趣。

加之刘湛秋是一个正常人,他可以和李英谈恋爱,但是他也在乎社会评价,对和李英的关系需要极力的避讳,所以两相比较之下李英选择更为洒脱,不在乎社会评价并且长的清秀的顾城。

在顾城夫妇去往新西兰的前一天,李英当着谢烨的面向顾城告白了,有一个女人当着自己的面向自己的丈夫告白。

并且还要和丈夫、自己生活在一起,并且所有的来新西兰的手续都是经由自己的手办理的,谢烨没有丝毫的不悦,就这样平静的接受了。

在顾城夫妇去激流岛之后,一直在给顾城写信,其实说写信还不如说写情书,在此过程中与顾城协商好了要来激流岛和顾城夫妇过三人世界。

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由于顾城不会说英语,自理能力几乎为零,李英来新西兰激流岛的所有手续都是谢烨一手操办的。

在辞去新西兰的大学教务之后,他们的生活其实已经很贫苦了,他一边不出去工作,一边也不让谢烨出去做工补贴家用,美其名曰,无所事事的女人才是最好看的。

随着李英的到来,就这样一女共侍二夫,开始了荒诞的三人生活。

但此刻的顾城已经不是国内那个仅仅依靠名气,就能获得大量财富的天才诗人了,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但是碰到了柴米油盐后,这句话似乎就不怎么管用了,人的吃喝用度都需要“折腰”,对于顾城来说当然也不例外,他的想法固然美好想要一个自己的桃花源。但是生活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就这样在与世隔绝,生活困苦中顾城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甚至于李英和谢烨每天都生活在对顾城的恐惧里面,两人不会单独在顾城的房间里面待过多的时间。

在认清现实之后,李英暗下决定要离开顾城,离开激流岛,在顾城和妻子谢烨去往德国参加DAAN学术交流基金会的时候。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为了逃离顾城,也是为了获得美国绿卡,李英同50岁教授她英语的英国移民约翰结婚了,随后跟随约翰去了悉尼,就这样顾城的第二个为他来激流岛的女人弃他而去了。

在顾城回来之后发现李英不在,开始满世界的找她,身体逐渐虚弱,并且一度只能依靠谢烨的血来维持生命。

为了表达对李英的怀念,他开始创作《英子》这本小说,在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斧头是砍柴用的,当然也可以砍姑娘,也许在写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好了要用斧子劈死谢烨,然后再自杀吧。

说起来讽刺的是,由于顾城不会电脑,全书是由顾城口述,谢烨打字完成的。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谢烨也终于受不了顾城的反复无常了,他接受了留学生大俞大的追求,向顾城提出了离婚。

面对生活和未来的迷茫,面对两个女生都离自己而去的结果,加之自己的性格问题,顾城崩溃了,随后顾城便用斧子砍死了谢烨,并亲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顾城从始至终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诗歌的精妙绝伦和诗坛的名声大噪,遮挡住了顾城性格缺陷的部分,诗歌上的成就巨大,但个人生活上却是一塌糊涂,这就是顾城的一生,不禁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