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半年多次服紧急避孕药致脑梗,医生:一年内不宜超过两次
发布时间:2025-07-08 02:14 浏览量:1
谁能想到,一个平日里看上去健康得很的30岁姑娘,竟然会突然瘫倒在地、不能行走?原以为是低血糖、贫血这类小毛病,结果一检查,竟然是急性脑梗死。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病根居然和她近半年多次服用紧急避孕药有关。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个案。就在江苏宜兴,孙女士的经历就像一记警钟,敲在了每个成熟女性的心头。
孙女士一向身体不错,年轻、工作稳定、生活规律,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可近段时间,她经常头晕,左手发麻、没劲儿,有时候还感觉腿脚不听使唤。她以为是太累了,就没放在心上。直到有天早上,一起床整个人就瘫坐在床边,连路都走不了,家人才赶紧把她送进医院。
一通检查下来,结果让人冷汗直冒:急性脑梗死。医生进一步追溯病因,发现她先天脑血管狭窄、血脂偏高,但真正压倒骆驼的,竟是她在半年内多次服用紧急避孕药。
医生很明确地说,这类药含有大量雌孕激素,如果频繁使用,会大大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血栓,尤其像孙女士这样本身就有血管基础病的人,更是高危人群。
很多人听到“避孕药”三个字,脑子里第一反应是“方便、临时救急、没啥大碍”。可是你这种药不是糖豆儿,不能当成常规避孕用药来滥用。
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高剂量激素,它的本意是为了解决“避孕失败后的紧急情况”,而不是日常用来代替避孕套或口服短效避孕药的“万能替补”。医生普遍建议,一年内服用紧急避孕药不宜超过两次。
因为服用一次紧急避孕药,就像是给身体来一次“激素风暴”,扰乱卵巢功能、影响月经周期。长期多次吃,可能会造成内分泌紊乱,甚至导致卵巢早衰。这对一个正在育龄期的女性而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有人会说:“我身体好,年轻,吃几次怕啥?”可问题是,年轻不等于没有高风险因素。就像孙女士,她的脑血管天生就比别人窄一点,平时压根没症状,一旦遇到激素刺激,血液变黏,血栓说来就来。
医生还提到一个细节:孙女士平时血脂略高,但她自己压根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高血脂就像个“哑巴炸弹”,不响不动,一旦遇到导火索,比如激素刺激或久坐不动,就可能引发脑梗、心梗这类急症。
脑梗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脑卒中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很多年轻人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爱抽烟喝酒,再加上不运动,血管的弹性和健康程度远不如自己以为的好。
更糟的是,很多人对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一无所知。它不像感冒药,吃了就管用不留痕。很多女性吃完以后会出现恶心、头晕、乳房胀痛、月经紊乱等症状,而这些被忽视的小毛病,可能就是身体在“报警”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紧急避孕药确实有其必要性,但它只是应急手段,不是常规选项。如果你和伴侣之间没有稳定的避孕措施,还是建议选择避孕套或短效口服避孕药这种更安全、稳定的方式。
短效避孕药虽然也含有激素,但剂量小、规律服用,对身体的刺激远小于紧急避孕药。它还能帮助女性调理月经,对一些有青春痘、经期紊乱的女性还有一定益处,前提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管是用哪种避孕方式,都不能忽视身体本身的状态。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家族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使用激素类药物都要特别谨慎,最好在医生评估后再决定。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女性因为不好意思看妇科,或者觉得这是“小事儿”,出现症状也不去看医生。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状况,是每个成年女性的必修课。尤其是育龄女性,更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在孙女士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采取的是溶栓、抗凝等一整套脑梗治疗方案,同时密切观察她的神经功能恢复。而恢复期的她,最大感受就是悔不当初。她说:“早知道吃那玩意儿有这么大风险,我打死都不敢多吃一次。”
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健康的身体不是无条件给我们的,而是靠我们每一个决定一点点守护出来的。
很多时候,药物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就像厨房里的刀子,用得好是工具,用错了就是伤人的利器。
医生说得朴实:“吃药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制造新的问题。”这句话值得所有人记在心里。
姑娘们,别再把紧急避孕药当成“后悔药”了。真要后悔,那可就是追悔莫及。
最后说句贴心话:身体不是手机,没电了插上就行;它是老母鸡,养好了才下蛋。别拿未来的健康,换眼前的一时方便。
参考文献:
1. 张丽,刘红.高剂量紧急避孕药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8):963–966.
2. 李娜,王媛媛.紧急避孕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其对女性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14(2):112–115.
3. 陈静,周建华.青年女性脑梗死病例分析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6):557–560.
来源:健康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