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复辟当皇帝后,一天吃10顿,每晚必喝人奶,胖到龙袍穿不下

发布时间:2025-07-08 01:42  浏览量:1

想象一下,一位“皇帝”走路摇晃如鸭,臃肿身躯裹在龙袍里,连衣领都扣不上。

然而,这不是虚构的画面,这是袁世凯生命最后的真实写照。

1916年元旦的紫禁城,袁世凯身着十二章衮服接过玉玺,成为洪宪皇帝。

曾经终结清朝的枭雄,此刻站在权力巅峰。

然而登基仅八十三天,他就被迫脱下龙袍,在唾骂声中退位。

最后180天里,这位争议人物每天吃十顿饭,体重暴涨,走路摇晃如鸭。

各省接连独立,亲信纷纷背叛,曾经权倾天下的强人,陷入众叛亲离的绝境。

袁世凯的帝王梦,是从舌尖开始的。

据贴身管家陶树德,在《我在北京总统府12年的见闻》中记载,称帝后的袁世凯,饮食方式发生剧变。

曾经一日两餐的规律,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全天候的“十餐制”。

凌晨五点,袁世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上等鸡汤或牛肉汤。

两小时后,丰盛早餐准时上桌:燕窝肥鸭丝、三鲜鸽蛋等滋补菜肴琳琅满目。

十点整,御膳房呈上现炖鹿茸及配食。十一时的西洋参虫草茶还未喝完,午膳的山珍海味又已摆满餐桌。

下午的活络丹、海狗肾、灵芝茶轮番进补,西洋糕点组成的下午茶也不曾缺席。

入夜后的盛宴最为奢华,烤乳猪、熏鸡、煨羊腿等十几道硬菜,是每日标配。

直到睡前,他还要饮下一碗人奶才肯就寝。

“一顿饭够我吃十天!”秘书张一麐,目睹袁世凯一顿吞下二十个鸡蛋加整盘蛋糕后,在日记中惊叹不已。

这位洪宪皇帝,把“少食多餐”演绎成了全天候的暴食狂欢。

疯狂进餐,迅速改变着袁世凯的形体。原本就不苗条的身材,像发酵般膨胀,龙袍下的躯体日渐臃肿。

他胖得扣不上衣领,戴不稳总统帽,走路时摇摇晃晃如鸭子般蹒跚。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1916年初的报道中写道:“袁世凯步履蹒跚,需要侍从搀扶才能完成典礼。”

这种转变,实在令人感慨。曾经在北洋新军阅兵时,英姿飒爽的统帅,如今成为外国人眼中的滑稽角色。

国内反对者,更是抓住这个形象大做文章。

当袁世凯为保住总统职位奔走游说时,人们当面恭敬,转身就嘲笑他“肥胖如猪,行走如鸭”。

他试图展示权威,身体却成了最刺眼的讽刺。

美国医生德雷克发现,袁世凯工作时咳血不止,只能用绸帕捂住嘴继续口述命令。

此时,袁世凯尿毒症症状开始显现,但这位政治强人拒绝节制饮食,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补,企图用鹿茸人参,挽回江河日下的精力。

龙椅上的袁世凯,很快尝到苦果。

登基不到三个月,云南护国军的炮火未至,权力根基已从内部瓦解。

1916年3月22日,紫禁城垂花门缓缓关闭,八十三天的皇帝梦戛然而止。

取消帝制的袁世凯,陷入空前孤立。曾经的心腹段祺瑞,躲到西山“养病”,冯国璋在南京保持暧昧中立。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日记中描述:“他办公室堆满各省催款电报,像雪片般将他掩埋。”

财政系统崩溃,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财神”梁士诒,捧着空国库账簿求见时,袁世凯发现,连最忠诚的幕僚也变不出军饷。

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通电独立,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

“袁氏不死,大祸不止。”孙中山从东京发来的电报,如死亡判决。

五月底,这位四面楚歌的枭雄终于病倒,生命进入倒计时。

曾经门庭若市的新华宫,如今只剩下家人守护在病榻旁。

1916年6月6日晨,83响丧钟从新华宫传出。五十七岁的袁世凯因尿毒症去世,距退位仅八十六天。

贴身管家陶树德直言:“袁世凯是吃死的。”

袁世凯家族男性本就有短寿基因。其曾祖父40岁离世,父亲51岁病故,叔祖父57岁去世。

1909年彰德隐居时,相面师曾断言他活不过58岁,称“唯龙袍加身可破此劫”。

讽刺的是,龙袍最终成了袁世凯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