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从首发到被裁,除了郭指导的战术需要,还和周琦、杨瀚森有关
发布时间:2025-08-04 23:59 浏览量:1
当中国男篮12人名单公布时,徐杰的名字不在其中。这个今年2月还和赵睿搭档首发的广东后卫,半年内从国家队主力沦为落选者,背后藏着太多关于"国家队生存法则"的细节。
北京时间8月4日,随着徐杰和张宁一同离队,球迷终于看清:在郭士强的战术板上,有些优势比天赋更重要。
今年2月的亚洲杯预选赛,徐杰还风光过。对阵日本队13分3助攻,和赵睿组成的后场搭档帮助球队取胜,那时不少人觉得"徐杰坐稳国家队了"。但回头看,那场首发更像"特殊时期的选择"。
当时胡明轩因伤缺阵,赵继伟喉咙受伤只能靠手势交流,廖三宁还在为证明自己拼杀。对手日本队的后场身高普遍不足1米85,正好掩盖了徐杰1米78的身高劣势。
加上亚预赛的强度本就低于正赛,徐杰的特点得以放大。可第二场对阵关岛队,他一分未得的表现,已经暴露了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就像广东队教练曾说的:"徐杰在CBA能靠广东的体系藏住短板,但国家队没有那么多球权给他试错。"那时的首发,更像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巧合,而非实力的绝对认可。
半年后的亚洲杯名单之争,成了徐杰的"滑铁卢"。胡明轩伤愈回归,尽管热身赛表现低迷,但1米91的身高和大赛经验是郭士强看重的;廖三宁经过CBA赛季的打磨,组织能力更成熟;程帅澎热身赛三分球命中率42%,成了后场可靠的炮台。徐杰的直接竞争对手,只剩下高诗岩。
但这两人的差距,恰恰戳中了国家队的需求。高诗岩虽然进攻不稳,却能在防守端像"牛皮糖"一样黏住对手,热身赛场均1.8次抢断的数据,正是郭士强想要的"防守硬度"。
而徐杰的身高劣势,在周琦、杨瀚森缺席后被无限放大,他最擅长的"一五挡拆",没了高大中锋的掩护,突然变得不灵了。
这样一说,徐杰被裁掉,与周琦、杨瀚森缺席有关系了。
不过,更关键的是战术定位。在广东队,徐杰是持球核心之一,有无限开火权;但在国家队,球权更多集中在赵睿手中,徐杰的无球跑动和空位三分,在高强度对抗下效率骤降。
徐杰的落选,本质是"国家队选人逻辑"的体现。郭士强接手后,一直强调"团队优先",尤其是在7大主力缺席的情况下,他需要的是能补位、少犯错的"拼图型球员",而非需要特殊战术照顾的"个性球员"。
高诗岩的防守、程帅澎的三分、廖三宁的组织,都能在特定时段解决问题;而徐杰的优势,需要球队围绕他设计战术才能发挥,这在追求"即战力"的国家队里,显然成了奢侈。
有随队记者透露:"最后一次训练课,郭导让徐杰和高诗岩分别带第二阵容,高诗岩那组失误少了5次,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最让人唏嘘的,是徐杰飞到沙特后才被告知离队。如果早点公布结果,他就能留在国内调整状态。这种"陪跑"的经历,对年轻球员的信心或许是种打击。
看着徐杰,不少球迷想起了2019年的孙铭徽。那时孙铭徽也因表现不稳落选世界杯,后来却靠拼命训练重返国家队。对23岁的徐杰来说,这次落选或许是必要的"清醒剂"。
他的天赋依然值得期待,只是需要明白:国家队的赛场,从来不是"扬长避短"的地方,而是"补全短板"的战场。
如果能在CBA练出更稳定的投篮,增强对抗下的终结能力,未来重返国家队并非不可能。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