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论书诗93:批评阮元的“南北书派论”是少见多怪

发布时间:2025-05-29 14:57  浏览量:10

启功论书诗93:

惊呼马背肿巍峨,那识人间有橐驼。

莫笑揅经持论陋,六朝遗墨见无多。

惊呼马背肿巍峨,那识人间有橐驼:有人初次见到骆驼惊呼“马背怎么肿了这么高”,他哪里知道人间还有骆驼这种动物。

莫笑揅经持论陋,六朝遗墨见无多:不要笑阮元论调的浅陋,因为他根本没有见到过六朝留下的墨迹。

阮元信札

【启功自注】:

仁智异乐,酸咸异嗜,各好其好,本无强同之理,而世人好辩,强人从我,学问之道,其弊尤烈:

《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仁者与智者所乐不同。大家各有各的喜好,本来就没有说强制要求相同的爱好之理。但是世上总是有人喜欢辩论,要求别跟自己一个论调,特别是在学问之道,这种弊病尤其厉害。

阮元的隶书

【启功自注】:

经学之今古文,道学之朱陆派,读书人为之齿冷久矣。至于艺术、丹青、烹饪、音乐等,入主出奴,喧嚣不堪入耳。至于书道,争端更有易启者。盖医术有生死可证,丹青则人马可辨,烹饪则猫犬亦识其香,音乐则鱼鸟亦歆其韵,惟书道则不然。不识一丁者,亦可照猫画虎,率尔操觚;略识之无者,更得笔舌澜翻,逞其臆论。

研究经传的有两大学派,既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研究道学(非道教之学,是理学)在宋朝时候有朱熹和陆九渊两派,对于这些读书人已经很久没有人提及了。

至于艺术、绘画、烹饪、音乐等方面,各有各的宗派之说,信了一种必然排斥另外一种,各种辩论不堪入耳。

阮元《京邸西城上冈小园杂诗》

而至于书法之道,更是容易引起争端。医学方面的争论可以通过医治病人生死佐证,绘画则可以通过你画的人或马像不像来辩解,而烹饪就更简单了,因为连猫都知道做的香不香,而音乐则连鱼和鸟都喜欢韵律,只有书法一道不太一样。

就算大字不识一个,也能照猫画虎,随意书写;而略微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的人,更是言辞滔滔不绝,大肆宣扬自己的主观论调。

【启功自注】:

此辈浅学,闻者嗤之,其缪尚不难破败;惟世之达官且号为学人者,纵或指鹿为马,闻者莫敢稍疑。阮元之“南北书派论”是也。其于唐宋法书,汉晋墨迹,寓目既稀,识解更无所有。其所论列,譬如独坐路歧,指评行客,肥者氏赵,瘦者氏钱,长则姓孙,短则姓李而已。语云“少见多怪,见橐驼谓马肿背”,堪为揅经室主诵之。至其陋谬之例,有目共见,吾又何暇列举乎!

像这些人的无知言论,听起来让人嗤之以鼻,这种谬论还是挺容易破解的。惟有那些达官显贵者,而且号称为学者的人,就算指鹿为马,听到的人也不敢怀疑分毫。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就是这样的。

启老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当代一些书坛“名人”,曾翔的吼书论,王冬龄的乱草,邵岩的射书等等,各有各自的论调,再加上这些人各自名号都非常响亮,所以他们别管写成什么,都有一些人跟在屁沟后面崇拜,真是可叹。

阮元《京邸西城上冈小园杂诗》

阮元是清朝中期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官更是做得够大,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阮元于书道有一种论调既“南北书派论”,什么意思呢?就是将书法粗略分为两大流派——碑与帖,这两大流派以地域来分割,一为南派,即帖派,一为北派,即碑派。以东晋、南朝为南派,以十六国、北朝、隋代为北派。

唐宋、汉晋时期的墨迹法书,如果能传到清代,一般也都被收藏到皇室内府了,即使阮元能见到的也很少,因此他的见识和见解更是很少。他的论述,好像一个人坐在路口,指着过往行人,胖的就说姓赵,瘦的就说姓钱,高的就说姓孙,矮的就说姓李,毫无依据的乱说。

启老对阮元的评价就是:少见多怪,因为没有见过骆驼,就指着骆驼说马背怎么肿了?至于他举的这种粗陋荒谬的例子,其实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就不劳自己再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