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难民∶比俄乌和加沙更惨重的战争,为何没人在乎?

发布时间:2025-10-31 17:00  浏览量:2

过去的两年多,我们的手机屏幕,被两场战争牢牢占据:一边是没完没了的俄乌冲突,另一边是刺刀见红的巴以冲突。

它们占据了这个时代灾难的全部头条。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场伤亡更惨重的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却几乎没啥人关注。

这个地方,就是苏丹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从2023年4月内战爆发到现在,苏丹被迫逃离家园的人数是多少?——将近1250万人

这,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流离失所危机,没有之一。

就在几天前,2025年10月下旬,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最后一座孤岛——法希尔,陷落了。被一支叫“快速支援部队”的武装围困了整整18个月后,城破了。

城里最后一所还在运作的“沙特妇产医院”,遭到了蓄意的、反复的攻击。超过460名手无寸铁的患者、他们的家人,以及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被屠杀。

士兵进城后,对特定族裔的平民展开了挨家挨户的“清洗”,超过2000名平民遇难。

而那些侥幸逃出城的人,正在沙漠中徒步跋涉,联合国说,在短短两天内就有2.6万人逃离,他们“严重脱水、受伤,并深受心理创伤”。

与此同时,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早就警告,苏丹有数百万人正处于“5级饥荒”的边缘——这是饥荒分类的最高级别,再下一步就是死亡。

这不是因为粮食不够,而是因为冲突双方都在将人道主义援助当作武器,他们抢劫、封锁救援车队,把饥饿当作战术。

一场比乌克兰流离失所人数更多、比加沙杀戮更直接残忍的人道主义灾难,一场让1200多万人失去家园的战争,为什么在我们的信息茧房里,连一点像样的水花都溅不起来?

要搞清楚苏丹为什么会炸,我们必须把时间往前倒,看看这个国家的“出厂设置”。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混乱,其实都是历史埋下的。苏丹的悲剧早在它诞生那天,甚至更早,就被写好了。

你摊开非洲地图看苏丹,你会立刻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国家太“分裂”了。

它不是一个国家,它更像是两个世界被强行粘在了一起。

北方,靠近埃及,是撒哈拉沙漠的延伸。这里是阿拉伯人的地盘,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控制着国家的命脉——尼罗河,以及首都喀土穆。

南方,是非洲黑人的家园,信仰基督教或者各种原始宗教。这里是热带草原和雨林,是农业区,更重要的是,后来发现了巨量的石油

一个控制政治和文化的“北方”,一个拥有资源和土地的“南方”。这种“北强南弱”的二元结构,天生就不稳定。

如果只是这样,也许还能慢慢融合。但英国人来了。和在所有殖民地一样,英国人玩起了他们最擅长的“分而治之”。

他们画了一条线,把苏丹“南北分治”。北方按照阿拉伯世界来管理,南方则划归到“黑非洲”殖民地去管。他们甚至一度禁止北方人去南方,也禁止南方人来北方。

这还不算完。英国人撤走时,需要找个“代理人”来管理这个国家。他们选了谁?

毫无疑问,是他们更熟悉、受教育程度更高、组织性更强的北方阿拉伯精英。

1956年苏丹独立时,英国人把一个统一国家的政权,几乎完整地交给了北方人。

这就等于给这个国家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南方人觉得:“我们被出卖了。我们先是被英国人殖民,现在又要被北方人殖民。”

所以,苏丹独立庆典的香槟还没喝完,第一次内战就爆发了。这场仗从1956年断断续续打到了1972年,死了50万人。

和平没持续多久。1989年,一个狠人通过政变上台了,他就是奥马尔·巴希尔

巴希尔是个极端的伊斯兰主义者,他上台后立刻在全国强推伊斯兰教法。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南方的基督徒和原始信仰部落。于是,第二次内战爆发,这次打得更惨烈,从1983年一直打到2005年,死了200万人,并最终导致了2011年南苏丹的分家独立。

但巴希尔的“杰作”,还远不止于此。就在他忙着在南方打仗时,他的后院——西部达尔富尔地区(Darfur)——也起火了。

这就是理解今天这场内战的“钥匙”。

达尔富尔的情况和南方很像,当地的黑人受够了喀土穆的压迫和歧视,在2003年发动了起义。

巴希尔又想去镇压。但他手里的“苏丹武装部队”(SAF),这时候却开始“摸鱼”。

正规军的将军们都是城里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精锐部队跑到西部鸟不拉屎的沙漠里去打“脏仗”,去消耗实力。

那怎么办?巴希尔想出了一个阴毒但“高效”的办法:“以夷制夷”。

他看中了达尔富尔地区的另一股势力——当地的阿拉伯裔牧民。这些人常年为了抢水抢草场,和当地的黑人农耕部落械斗。

巴希尔的操作是:给这些阿拉伯牧民发钱、发武器、给名分。

于是,一支人类近代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民兵组织诞生了——金戈威德,字面意思是“骑在马上的恶魔”。

“金戈威德”骑着马和骆驼,拿着AK-47,在达尔富尔展开了焦土政策。他们系统性地屠村、强奸、抢劫,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达尔富尔种族灭绝”,导致至少30万人死亡。

巴希尔用这支黑手套帮他干了所有脏活。巴希尔把这支杀人部队洗白,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的番号,叫做——快速支援部队,简称RSF。

是的,你没看错。今天在法希尔医院里屠杀平民的RSF,就是当年巴希尔一手“养”出来的蛊。

2019年,苏丹人民受够了巴希尔30年的高压统治,爆发了革命。

这时候,两个“怪物”——大军阀布尔汉率领的苏丹武装部队(SAF),和新军阀赫梅蒂率领的快速支援部队(RSF)——对视了一眼,发现了共同利益。

他们没有镇压人民,而是调转枪口,联手发动政变,把他们的老东家巴希尔给抓了。

一时间,这两个军头组建了“过渡主权委员会”,布尔汉当大哥(主席),赫梅蒂当二哥(副主席),哥俩好,一起管理国家,承诺未来会还政于民。

但问题是,这个国家到底归谁?布尔汉是SAF的总司令。他背后是苏丹的“旧精英”——那些在喀土穆经营了几十年的官僚、伊斯兰主义残余势力、以及老牌的利益集团。他控制着政府机构,也控制着苏丹东部的港口,那是苏丹的经济命脉和出海口。

二老板赫梅蒂是RSF的头子,出身草根,据说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但他是个绝对的狠角色和政治天才。他知道枪杆子的重要性,更知道钱的重要性。他控制着巴希尔当年“赏”给他的地盘——达尔富尔。而达尔富尔,有金矿。

赫梅蒂通过走私达尔富尔的黄金,赚得盆满钵满,养起了一支超过10万人的私人军队。这支军队装备精良、久经沙场,战斗力甚至比正规军SAF还强。

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存在两支军队,很快,内战爆发。

这不是革命,也不是理想,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黑帮火并”,是两大军阀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终极争夺。

如果这只是两个苏丹军阀的“单挑”,那可能几个月就打完了。

但坏就坏在,苏丹不是苏丹人的苏丹。两大军阀的背后,站着各自的“金主”。

支持RSF的头号金主是阿联酋。为什么?两个字:黄金。从达尔富尔挖出来的黄金,绝大部分都非法走私到了迪拜。阿联酋为赫梅蒂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武器、无人机。

其次是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道理一样。瓦格纳在苏丹也有“黄金换武器”的买卖,他们帮赫梅蒂训练部队,换取金矿的开采权。

支持SAF这边的铁杆盟友是埃及。为什么?两个字:安全。埃及视苏丹为自己的战略后院。

埃及是尼罗河最后一站,苏丹就在它的上游。埃及绝对无法容F忍一个不可控的民兵头子来威胁它的水源生命线。

所以,埃及必须支持“正规军”布尔汉,因为国家总比民兵要好预测。

另外还有新晋玩家伊朗。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布尔汉的“正规军”在地面上被RSF打得节节败退,眼看要完蛋。

怎么办?他跑去向伊朗求救。伊朗提供了苏丹急需的“大杀器”——作战无人机。正是靠着伊朗的无人机,SAF才在2024年底到2025年初稳住了战线,甚至在首都部分地区打赢了反击。

现在你看看这个局势:

苏丹的战场上,不仅有苏丹人在流血,背后还闪耀着阿联酋的黄金、俄罗斯的钻石、埃及对尼罗河的焦虑,以及伊朗的无人机。

这不是一场内战,这是一场“国际化的黑帮火并”。每一个外部玩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下注,而赌桌上的筹码,就是1200万苏丹人的性命。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那个问题:

一场由国际玩家拱火、规模超过俄乌、惨烈不输加沙的战争,为什么就像在互联网上被无视了?

这个答案,很冰冷,但也很真实。

因为在今天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一场灾难能不能上头条,从来不取决于你死了多少人、有多么惨。

它只取决于一件事:你对大玩家们,有多“重要”。

国际关注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它只投向有价值的地方。苏丹的悲剧,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暂时没有“价值”。

说白了,就是你这个地方,够不够格让五常下场。

为什么我们死盯着乌克兰? 因为那不是乌克兰在打仗,那是北约和俄罗斯在掰手腕。它直接关系到欧洲的安全格局、美国的全球霸权、以及全球的能源和粮食价格。这是“主桌”上的游戏。

为什么我们死盯着加沙? 因为那是中东火药桶的引信。它牵扯到美国的核心盟友(以色列)、牵扯到全球石油美元的稳定(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牵着苏伊士运河的航运,还牵扯到全球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意识形态对立。

现在你再看苏丹。 请问它有什么?它只有两个军阀在打架。它背后的代理人(阿联酋、埃及)也只是“区域玩家”。它对美、俄、欧的核心利益冲击不够直接。

在那些大国战略家的眼里,乌克兰和加沙是C位的核心冲突,必须时刻盯着。而苏丹,只是一个“角落”里的麻烦,只要火不烧到红海的主航道,就暂时“没空管”。

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是喜欢好莱坞剧本的。一个故事要火,必须正邪分明,至少得有个“主角”让我们代入。

苏丹的剧本,坏蛋A,布尔汉,代表腐败的旧军政府,正在暴打坏蛋B,赫梅蒂,代表野蛮的民兵屠夫。

双方都在屠杀平民、都在抢劫人道主义物资、都在把饥饿当武器。

你让西方老百姓支持谁?你让他们给谁捐款?你让媒体把谁塑造成“英雄”?

没法写。一个“两个魔鬼打架”的故事,是吸引不到观众的。观众只会觉得:“太乱了,离远点。”

此外,还有同情心疲劳与隐性歧视。这是一个非常残忍的现实。

当一个金发碧眼、和你我一样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欧洲人,突然抱着孩子在地铁里躲避轰炸时,西方世界的反应是“震惊”——“天啊,文明世界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但当一个非洲黑人,在达尔富尔的沙漠里被屠杀时,世界的潜意识是什么?

是:“哦,非洲嘛……不奇怪。”

这不是说人们有多坏,而是一种“灾难的常态化”。我们几十年里听到了太多关于埃塞俄比亚、刚果、卢旺达、索马里的故事,久而久之,大脑就“脱敏”了。

苏丹的苦难,必须达到法希尔医院460人被屠杀这种“耸人听闻”的级别,才能勉强换来媒体几天的版面,然后迅速被遗忘。

最后一点:你无法关心一个你根本“看”不到的地方。

乌克兰和加沙,是“媒体饱和”的战场。我们有无人机高清航拍、有记者24小时直播、有领导人在X(推特)上实时对线。

苏丹呢?

内战爆发的第一时间,双方“默契”地干了一件事:切断全国的互联网。

他们系统性地驱逐、威胁、甚至杀害外国记者和当地的公民记者。像法希尔医院惨案这种事,是世卫组织(WHO)和无国界医生(MSF)的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通讯几乎断绝的情况下,硬生生把消息传出来的。

当一场屠杀没有画面、没有视频、没有幸存者的哭喊直播时,它在公众的脑海里,就等于没有发生。

所以,你看:一个在地缘政治上“不重要”、在故事情节上“太混乱”、在情感上“已麻木”、在信息上“被隔绝”的灾难。

这四个因素叠加,就是苏丹今天面临的“完美风暴”。1250万苏丹人,就这样成了我们这个“注意力时代”里,最沉默的牺牲品。

很多人可能觉得,苏丹在非洲,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他们打成一锅粥,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恰恰相反。

如果说中国在非洲有几个“铁哥们”,苏丹绝对算一个。苏丹的这场内战,对中国的全球利益,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上的布局,是一次极其严峻的压力测试。

很多人不知道,苏丹曾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样板,尤其是在石油领域。

中国在苏丹投入了巨额资金和技术,帮助苏丹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从勘探、开采到炼化、运输。在鼎盛时期,苏丹一度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之一。

这事儿在2011年变得极其复杂:南苏丹“分家”独立了。

这个“分家”分得非常尴尬:苏丹90%以上的石油储量,被划归到了南苏丹。但是,南苏丹是一个内陆国,它不靠海。

石油怎么运出来?只能通过一条1500公里长的输油管道,横穿北苏丹(也就是现在打仗的苏丹),从东部的苏丹港装船运往中国。

看明白这个死结了吗?中国在南苏丹开采的石油,必须看北苏丹的脸色才能出口。

我们在南苏丹的巨额石油投资,和在北苏丹的管道资产,同时被卡住了脖子。

这还只是石油。中国帮苏丹修了麦洛维大坝、修了铁路、修了港口。我们在那里有大量的工程师、工人和侨民。

2023年4月开战时,中国海军被迫再次上演了一次“红海紧急撤侨”。我们的军舰紧急靠泊苏丹港,在战火中接走了上千名中国公民。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利益已经遍布全球,我们的风险敞口也遍布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失序”,都会直接威胁到我们公民的生命安全。

但最难的,是地缘政治。

苏丹是红海西岸的重要沿岸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红海是什么?是“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是我们通往欧洲和地中海的必经之路。

中国在红海的另一端,吉布提——拥有我们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我们绝对不希望红海沿岸出现一个“索马里化”的、被军阀和恐怖主义控制的苏丹。这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航运生命线。

中国的传统外交原则是“不干涉内政”,我们喜欢和主权政府打交道。但现在,苏丹有两个“政府”。一个控制着港口,另一个控制着黄金和大部分内陆。

你跟谁谈?你承认谁?谁能保护我们上千亿的投资?

苏丹的这场混战,正在逼着中国从一个“只想闷声发财的商人”,转变为一个必须下场、必须选边、必须用政治和安全影响力来捍卫自己经济利益的“全球玩家”。

苏丹的悲剧,用最极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答案:当“国家”这个保护壳消失之后,人性会退化到什么地步?

当社会秩序崩溃,文明只是一层薄薄的脆壳。

那个时候,你手里有多少黄金、多少美元、多少套房子,都没有任何意义。你银行里的数字一文不值,因为银行已经是一片废墟。你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技能也毫无用处,因为你的老板可能已经死在了逃难的路上。

唯一有意义的东西只有两样:你手里的枪,和你背包里的罐头。

这就是“失序”的代价。

和平与秩序,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奢侈品”。

我们所习以为常、甚至不屑一顾的安全感,是正在沙漠中跋涉的1250万苏丹人,耗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