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戴帽子有关?医生再三劝告:55岁后,温度低要注意这6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30 12:55  浏览量:1

说句扎心的,脑梗来临时,往往是悄无声息的。没有预警,没有剧痛,甚至不影响你照常吃饭、说话、走路。

可一旦发作,轻则口齿不清、半身麻木,重则命悬一线、终身瘫痪。而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天气变凉、头不保暖,真的可能是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是危言耸听,寒冷环境下,血管收缩速度会成倍加快,脑供血一旦被“卡脖子”,脑梗就顺势而来。这不是迷信,也不是老一辈的“穿衣理论”——这是实打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中风科医生每天都在面对的临床现实。

中国卒中学会的数据显示,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脑梗的年发病率高达3.5%,而冬季是全年脑梗死率最高的三个月。

这不是巧合,是血管在冷空气面前节节败退的证据。尤其是头部保暖不到位,脑部血流调节功能更容易崩盘,这才有了“戴帽子防脑梗”的说法。

但真相远比“戴不戴帽子”复杂得多。55岁以后,面对寒冷,不止是头要暖,血压、血糖、作息、用药、情绪、饮食……每一环都不能松懈。下面这6件事,是我做医生这些年来无数次想叮嘱中老年患者的,今天咱一口气说清楚。

很多人不信,觉得头冷点算什么,穿厚点衣服就好了。可大脑的血管最脆弱,受到寒冷刺激时,收缩反应比四肢快得多。一顶帽子,可能就是保护脑供血的最后一道屏障。

研究显示,头皮温度下降5℃,脑动脉血流量可降低12%。而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这点“缩水”可能刚好让血栓有了机会。

特别是早晨出门遛弯、夜里起夜的时候,温差大、头部暴露在冷空气中,血管骤缩加速斑块破裂,极易诱发脑梗。别嫌麻烦,气温低于10℃,出门前请一定戴帽子,毛线的、保暖的,不要图好看,图命长

冷空气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上升,血压自然就飙上去了。很多老年人明明夏天血压控制得不错,一入秋就“呼呼往上涨”,还以为是药效不行了,殊不知是身体在自动“抗寒”。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早就指出,冬季血压平均比夏季高10-15mmHg,而大部分人并没有随季节调整用药。

别等血压飙破180才想起去医院。55岁以后,建议每年秋冬换季时主动测量一周早晚血压,记录波动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是否需要微调用药剂量。血压一旦稳了,脑梗的风险就少了一大截。

很多脑梗患者,都是在凌晨三四点发作的。为啥?因为那时候体温最低、血液最黏稠、血压最不稳定。再加上一觉睡六七个小时,血流速度慢,血栓更容易“站岗”不走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指出,冬季脑梗高发的时间集中在清晨4点到上午9点,这段时间血液黏稠度处于高峰,心脑供血最紧张。

建议55岁以上人群,晚饭别吃得太咸太油,睡前两小时避免饮酒,晚上保暖尤其脚部温度要够,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暖脚,减缓血液黏稠。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寒冷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往往血糖波动更大。高血糖又会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一旦遇上低温刺激,脑卒中的风险翻倍上升

国内一项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脑梗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更危险的是,很多血糖控制还算平稳的人,冬天突然不规律进食、运动减少、情绪波动,几天内血糖就可能失控

我的建议是:寒冷季节血糖监测频率要提高,最好每天早晚一次,尤其是饭后两小时的波动值要注意。保暖的同时,饮食定时、不要随便断药,必要时咨询医生是否调整降糖方案。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人:一吵架,脸红脖子粗,几分钟后突然歪嘴斜眼,说不出话。那不是演戏,是情绪激动导致的脑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

东北某三甲医院在五年脑卒中就诊记录中发现,有情绪激动诱发背景的脑梗占比高达18%。特别是冬天,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加重,交感神经更容易被一点点刺激“引爆”

55岁以后,别再把脾气当本事了。家庭争执、邻里矛盾、生活琐事——能忍就忍,能转移注意就转移,实在憋不住就找人倾诉。心理上的“保暖”,有时候比穿多少都重要

天冷后,很多人因为怕副作用、怕低血压低血糖,擅自停药、减药。尤其是一些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自作聪明觉得“现在好了,药就不用吃了”。

可你不知道的是,大部分慢性病药物的作用是“维持稳定”,而不是“治愈”。你一停药,血压血糖马上反弹,血脂也可能在短时间内飙升,为脑梗提供了“完美发作环境”。

国家脑防委曾发布数据显示,近40%的脑梗患者在发作前一个月内有擅自停药行为。这不是偶然,这是教训。

所以特别提醒:任何药物调整都必须由医生评估后决定,不要自己减药、停药、换药,更不要听别人说“这药吃伤肝”就不吃了。命都没了,伤不伤肝还有什么意义?

脑梗从来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病,它是血管在你不经意间,一点点被击穿、被堵死的结果。寒冷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片雪花,但你这片雪花常常落在最脆弱的地方——你的头、你的血压、你的作息、你的情绪。

我知道,55岁以后,谁都不容易,身体的“零件”开始有点不好使,生活的担子却越来越重。但我还是想唠叨一句:你不是怕冷,你是怕老;不是不想戴帽子,是怕被笑话;不是不想吃药,是怕麻烦。可命没了,哪还有这些怕?

别让这场冬天的“脑血管战争”,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打响。戴上帽子,稳住血压,守住情绪,按时吃药,暖好脚、护住心。你守护身体,它才不背叛你。

[1]王继光.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与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12):1093-1097.
[2]李立环,陈志峰.脑卒中高发时间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2):97-101.
[3]张晓红.糖尿病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5):38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