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荒野求生意外走红,年轻人狂追解压新玩法,业内却急喊:危险!
发布时间:2025-10-30 11:38 浏览量:1
“指甲缝里全是泥,连手都洗不干净,假睫毛却粘得纹丝不动!”29 岁的杨朝芹蹲在张家界七星山的灌木丛里摘野果,镜头拍下来的这一幕,在社交平台上直接爆了 —— 谁能想到,一个素人参加荒野求生挑战赛,居然靠这种 “反差感” 圈了几十万粉?无独有偶,25 岁的药学院毕业生张博林,在自制的简陋庇护所前,一边展示刚识别出的可食用百合,一边咧嘴大笑的视频,也收获了百万点赞。
这两年,荒野求生挑战赛突然成了年轻人的 “新宠”,大家不是追着看贝尔那样的硬核探险家,反而更爱围观杨朝芹、张博林这样的素人 —— 他们没特种兵背景,也不是专业户外达人,参赛理由特别实在:杨朝芹带着重度抑郁症来的,想在没人的山里放空自己;创业赔了钱的张博林,则想在荒野里重新找回心里的秩序。可就在越来越多人跟着打卡 “荒野解压” 时,业内人士却急得直跺脚:“别只看人家晒的风光,背后的风险能吓死人!”
说起中国人对荒野求生的印象,多半是从贝尔・格里尔斯开始的。2009 年他的《荒野求生》中国特辑一播,那在极端环境里取火、吃虫子的操作,让大家直呼 “这才是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也掀起了第一波 “荒野热”。但那时候,大家更多是 “躺着看”,没多少人真敢去试。可十几年过去,风向完全变了 —— 现在的荒野挑战,早就不是 “极限刺激” 的代名词,反而成了都市年轻人的 “解压出口”。
就说这次 “七星山・骆驼杯” 挑战赛,近百名选手里,九成以上都是像杨朝芹、张博林这样的素人。赛事负责人田磊说:“以前大家来参赛,还会比谁的技能牛,现在更多人是来‘找自己’的。” 杨朝芹在山里,白天靠试吃野菜、抓蝗虫填肚子,晚上裹着睡袋看星星,没了工作的 KPI,也没了生活的烦心事,她发视频说:“在这里哭没人笑话,累了就躺下,反而比在城里睡得香。” 张博林更有意思,把药学院学到的知识全用上了,一眼就能分辨出黄精、百合能不能吃,还教其他选手怎么用植物补充能量,网友调侃他 “把荒野求生玩成了‘野外采药课’”。
可热度一高,麻烦也跟着来了。社交平台上,“复刻七星山生存挑战” 的话题浏览量直接破了 5 亿,不少人晒出自己 “徒步野山”“露营无人区” 的照片,配文全是 “解压神器”“治愈心灵”。可谁也没提,那些看似 “小众出片” 的地方,藏着多少危险。中国探险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户外探险事故就有 335 起,84 人死亡、11 人失踪,其中八成事故都发生在没开发的区域。就在今年 10 月,还有人私自闯青海祁连山区的冷龙岭,结果 1 人失温死了,251 人被困在山里,最后靠救援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救出来。
“现在网上的攻略,全是挑好的拍,风险提都不提!” 资深户外向导林彦气得不行,他见过有人看了选手 “采野菜充饥” 的视频,也跟着在山里乱摘,结果食物中毒送进医院;还有人跟着所谓的 “小白友好” 路线走,没走几步就遇到悬崖、湿滑的碎石坡,吓得腿都软了。更过分的是,有些 “草台班子” 趁机赚钱,宣称 “交了钱就能带你进山”,不管你身体好不好,也不准备急救设备,甚至敢推荐连老驴都不敢走的高风险路线,“这哪里是带探险,简直是拿人命当儿戏!”
广东格厚律师事务所的卢卫国律师也提醒,要是网红博主明知路线危险,还故意不提示,甚至靠攻略赚钱,那很可能要承担侵权责任;尤其是粉丝多的博主,责任更大,更容易被认定有过错。网络平台也跑不掉,要是看到危险内容不限流、不删除,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照样要被追责。
广东江门开平蓝天救援队的张木权队长,更是满肚子无奈:“今年到 9 月 25 号,我们在广东就救了 370 多次山野和水域的遇险者,光五邑地区的山里,十多起救援都是因为盲目跟风网红路线。” 他记得有一次在江门杜阮镇的 “网红野山” 救援,遇到个小伙子,穿着拖鞋,就带了个充电宝、一瓶矿泉水,就敢往山里闯。问他知不知道路线难不难,人家还挺坦然:“看视频里觉得挺简单的啊!” 张队长说,每次看到这样的人,又生气又心疼:“连最基本的装备都没有,这哪是探险,这是拿自己的命赌!”
其实,想通过荒野挑战解压没问题,但前提是得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张队长从专业角度给了建议:普通人参加,一定要选正规的户外机构,别自己瞎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路线,别逞强;提前学些基础的生存技能和急救知识,比如怎么辨别方向、怎么处理伤口;最重要的是,没开发的区域坚决别去!要是明知有危险还非要去,那最后可能得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对组织者来说,不管是赚钱还是不赚钱,都得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 路线得评估清楚,风险得提前告诉大家,急救设备也得备齐,要是没做到这些,出了事儿肯定要担责。网络平台也得负起责任,看到危险的 “野景点” 攻略,该限流的限流,该删除的删除,别让这些内容害了人。
网友们也吵翻了,有人说:“解压归解压,命更重要啊!别为了拍个视频,把自己搭进去。” 也有人说:“那些博主和平台太不负责任了,只知道赚流量,根本不管别人的安全。” 还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之前跟着网红路线去露营,差点迷路,最后靠导航才走出来,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说到底,荒野挑战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给了年轻人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让大家能暂时逃离都市的喧嚣。但这份 “治愈”,不该建立在危险之上。不管是参与者、组织者,还是平台,都得守住安全的底线 —— 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在自然里找到放松,而不是把一次解压之旅,变成一场追悔莫及的意外。希望每个想走进荒野的人,都能记住:风光再美,也比不上平平安安回家。